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新疆
新疆
千年古村吐峪溝重煥光彩
發布時間:2025-09-12 11:18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張靜
信息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5-09-12
  有著1700年歷史的吐峪溝村是“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村裡的老房子在新疆極具特色,被稱為“生土建筑博物館”。9月9日,記者跟隨中央宣傳部會同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組織的“砥礪奮進七十載 天山南北譜華章”大型集中採訪活動採訪團走進鄯善縣吐峪溝鄉吐峪溝景區,探訪吐峪溝鄉通過發展旅游讓本地村民吃上“旅游飯”的事跡。
  古村落亟待修復
  吐峪溝村位於鄯善縣吐峪溝鄉,與吐峪溝鄉文旅小鎮、吐峪溝大峽谷、吐峪溝千佛洞等構成了吐峪溝景區。
  吐峪溝村干旱少雨,當地村民因地制宜,利用當地黃黏土、磚木建設房屋、院落,久而久之形成了現今的吐峪溝村。2005年以來,吐峪溝村先後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中國傳統村落”“國家少數民族特色村寨”。
  鄯善縣城鄉住房與建設局城鄉建設服務中心主任紀翔說,吐峪溝村依山而建,其內房屋冬暖夏涼,宜居宜住,還借鑒了中原地區四合院房屋的建筑特色,形成了“戶戶相連、家家相通”的建筑結構。現存最早的房屋有700多年歷史。
  據講解員介紹,吐峪溝村建筑具有鮮明特色,有一定地位的家庭在入戶門的設計上,採用了“門當”和“戶對”的中原文化元素,即在門的下側橫木外,設置了突出圓柱形木頭,為“門當”﹔在門梁外有兩處凸起的木頭裝飾,稱“戶對”。
  8年多前,吐峪溝村內的78座房屋及大院成為危房,嚴重危及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古村落保護被提上日程。隨後,鄯善縣人民政府編制保護與發展規劃和修繕導則,提出了“一屋一設計”方案,對古村落每家每戶進行修繕。
  古村落獲新生
  3年前,古村落村民全部搬遷至距村1.5公裡的富民安居房。2023年,吐魯番市和鄯善縣積極申請中央項目資金,投資6800萬元對村落實施傳統村落保護修繕工程。
  “兩年多來,修繕工程沿用傳統工藝,對78戶房屋庭院進行維修加固,不僅讓這些生土結構的民居保留了古朴韻味,還體現了多元文化交融。”紀翔說。
  吐峪溝村村民阿卜杜外力﹒拜科目說:“我們的房屋從外觀看一點都沒有變,但是換上了新木頭,房屋結構更加結實了。我沒有花一分錢。我非常喜歡現在的房子。隨著游客增多,我准備開一家干果店。”
  近年來,吐峪溝村旅游越來越火,連外地的網紅主播也來到這裡。“我兩個月來,每天直播四五個小時,主要是通過直播幫商戶帶貨,現在月入平均5000元。”瑪依拉﹒買買提說。
  村民吃上“旅游飯”
  “游客越來越多,我們的口袋越來越鼓了。”本村村民排日迪古麗﹒阿不來說。3年前,排日迪古麗﹒阿不來經常組織村民出去打工,主要工作是幫人收葡萄、摘瓜果、拾棉花。得知村裡的房子都修復了,她將自家臨街門廊打造成了干果攤位。“現在月收入兩三萬元。”排日迪古麗﹒阿不來滿意地說。
  距離吐峪溝村約2公裡的吐峪溝鄉文旅小鎮也被吐峪溝村旅游帶火了。如今的旅游小鎮成了非遺文創街區,匯集了20多家商戶,經營陶藝、烙畫、剪紙、桑皮紙、樂器等。
  克然木﹒熱扎克把烙畫工作室從家中搬進了吐峪溝鄉文旅小鎮,游客多時一天可以收入2000多元。剛剛從新疆藝術學院畢業的夏提古麗﹒熱合曼在文旅小鎮雕刻木板畫,游客也頗為喜歡。夏提古麗﹒熱合曼說:“我有一些美術基礎,想讓我的藝術品被更多游客接受。”
  鄯善縣文博院(博物館)副院長(副館長)柴賓說,今年5月1日景區全面對外開放,當地居民有序回遷,增加了煙火氣,留住了鄉情、鄉愁、鄉思,游客數量快速增長。今年1月至8月,吐峪溝景區接待游客達42萬人次,同比增長78%,實現旅游收入1801萬元,同比增加261%,引入各類經營主體75家,古村落村民年人均收入達3萬元。(王思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