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吉林省文化厅在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农村廉政文化建设深入开展上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一、加强农村乡镇村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创建农村廉政文化建设载体。吉林省有县级图书馆43所,文化馆67所,电影发行放映机构38个,全省624个乡镇全部设置了乡镇文化站机构,基本上实现了十五规划制定的“县县有文化馆、图书馆,乡乡有文化站”的目标,为农村文化工作的开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在开展廉政文化建设进农村活动中,牢牢把握阵地建设这个载体,为廉政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展示平台,要求图书馆专门设有廉政书厨,文化馆要有廉政文化活动室,建设廉政文化园地,创建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各村主要街道和公路两旁醒目位置要有廉政标语,村委会要有宣传廉政文化专栏。农村党员干部手中要有廉政教育读本,县有线电视台要开设廉政节目,形成人人讲廉政、人人议廉政的良好氛围。特别是集安市以乡村镇文化设施为依托,开展了“读廉报、学廉官、绘廉画、唱廉歌”为主要内容的“廉政文化进农村”活动,收到较好效果。
二、加快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服务点建设,拓宽农村廉政文化建设传播渠道。吉林省在落实文化共享工程实施的五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共建立文化共享工程网点1118个,与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合作建立村级点3706个,已初步形成了以省级分中心为龙头,以市(州)、县(市、区)、乡(镇、街道)图书馆、文化馆(站)为依托,以社区、村屯为重点的服务网络。全省已完成2112个广播电视盲村的“村村通”,解决了180多万人听不到广播、看不到电视的问题。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为开展廉政文化建设提供了宣传平台和教育基地,同时对于抵制腐朽没落文化侵袭,满足农民群众的文化娱乐和实用致富信息需求,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的基本文化权益,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广泛开展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丰富农村廉政文化建设内容。农村廉政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廉政文化建设决不能流于简单的说教,要使廉政文化入心、入耳、入脑,必须坚持在寓教于乐中推进,坚持贴近农村实际、贴近农民生活的“两贴近”方针。用基层农村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使群众充分参与并真正成为推进农村廉政文化建设的主体。为使廉政文化走进千家万户、被广大老百姓接受和欢迎,积极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廉政文化活动,开展送戏下乡、电影下乡等活动,通过组织干部群众创作的廉政歌曲、小品、相声、快板、二人转、戏曲、诗歌、故事等文艺作品,利用民间文化大集、传统节日、群众婚丧嫁娶等重要时机,大力开展廉政文化宣传活动,在娱乐中受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廉洁观念,同时还注重依托农村地域文化资源,如东北二人转、黄龙戏、新城戏等地方戏曲,双阳的宝凤剪纸、东丰的农民画、吉林市的浪木根雕等民间手工艺,为廉政文化建设服务,在“润物细无声”中开展廉政文化建设,使廉政思想深入民心 。
四、发挥文化部门人才优势,培养农村廉政文化宣传队伍 。队伍建设是农村廉政文化建设的关键所在。首先,要发挥文化部门的人才优势,加强教育和引导,强化文化馆站廉政文化建设的责任意识。群众文化工作者也是廉政文化的宣传员,只有扎根基层、贴近群众、宣传廉政文化、才能发挥公共文化服务的职能作用。其次,加强组织和协调,强化专业文艺院团廉政文化的宣传意识。在创作和演出实践中,突出廉政题材文艺作品,大力弘扬正气,倡导新风,充分发挥艺术专业人才的专长和才智,使之成为廉政文化建设的生力军。第三,抓好农村文化干部培训工作,提高农村文化干部的素质。将廉政文化建设列为培训的重要内容,是增强乡镇文化干部开展党风廉政建设自觉性的有效方法。第四,培养一批农民自己的廉政文化宣传队伍。依托农村老党员、老干部、文艺积极分子等力量,组建本村、本镇廉政文化宣传队,自编自排节目,虽然不够专业,但很贴近百姓生活,农民朋友们看得津津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