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砥礪奮進的五年﹒文化 > 發展成就
發展成就
發揮文化科技創新的引擎驅動作用
——黨的十八大以來文化科技工作回顧
發布時間:2017-10-23 14:19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馬思偉
信息來源:中國文化報 2017-10-23

    讓文化插上科技的翅膀,給科技注入文化的靈魂。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不斷加強文化與科技融合發展,逐步形成了多層次、寬視野、跨行業的嶄新格局,文化與科技互促共進的活力正在逐漸展現。文化部文化科技司(以下簡稱“文化科技司”)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推進文化與科技融合創新、融合發展為主線,深入實施科技帶動戰略,進一步發揮藝術科研的決策咨詢、理論支撐作用,發揮藝術教育人才培養作用,著力解決文化建設過程中的技術瓶頸和創新難題,把研發、集成、運用現代技術作為引領文化發展的有力推手,推動文化科教工作服務文化建設。 
    強化載體建設組織文化科技項目立項及驗收 
    立足我國文化科技融合發展需求,文化科技司通過組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文化科技提升計劃、國家文化創新工程、文化部科技創新項目等評審立項工作,攻克一批重大關鍵技術,努力搶佔支撐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技術的制高點。5年來,共有近200個項目獲批立項,近200個項目驗收結項,有效發揮了技術集成與創新應用對文化建設的提升帶動作用。 
    在科技部、文化部部際會商機制的有效推動下,2013年至2015年,由文化科技司組織申報的“演出效果呈現關鍵支撐技術研發與應用示范”“公共文化數字資源傳播服務關鍵技術研發與應用示范”“文化雲服務平台關鍵技術研發及應用示范”等10個項目獲得國家科技支撐計劃批復立項。 
    2014年以來,積極適應中央財政科技計劃管理改革,推動文化科技創新內容納入國家科技管理工作體系。文化部作為成員單位納入由科技部、財政部、國家發改委等多部委組成的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部際聯席會議,參與凝練整合“現代服務業共性關鍵技術研發及應用示范”“文化遺產保護與公共文化服務”和“中醫藥現代化研究”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目前“現代服務業共性關鍵技術研發及應用示范”和“中醫藥現代化研究”已啟動。 
    文化科技司在做好文化科技項目評審立項的同時,積極完成文化科技項目驗收工作。2015年共完成47項文化科技創新類項目驗收結項工作,不斷實現科技創新成果在文化領域的集成、轉化與應用。2016年,驗收工作進入“豐收年”,共完成“演出效果呈現關鍵支撐技術研發與應用示范”等3個“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和“公共電子閱覽室的新形態實現研究”等42個國家文化科技提升計劃項目。 
    2014年,文化部啟動了首批文化部重點實驗室認定工作,經過會議評審、實地查看、報部審批、社會公示等環節,認定“古籍保護科技”等6家文化部重點實驗室。2016年,認定“書畫保護”等12家文化部重點實驗室。這18家實驗室以項目資助形式受到穩定支持,彌補了文化部在重點實驗室建設方面的空白,對構建與完善文化科技創新體系具有重要意義。重點實驗室既是文化部凝聚和培養優秀科技人才、組織科學技術開發、開展學術交流的重要載體,也是開展基礎性研究和前沿探索,解決文化發展中重大、關鍵和共性科技問題的研發基地。 
    加強頂層設計提高文化科技創新能力 
    在2012年第八屆深圳文博會上,科技部、中宣部、文化部、原國家廣電總局、原國家新聞出版總署聯合發布了首批16家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為加強對示范基地的了解和指導,文化科技司組成調研組深入基地開展調研,傾聽基地所依托的國家高新技術園區和基地企業對文化與科技融合的相關訴求。通過對哈爾濱、沈陽、西安、蘭州、成都、重慶等地的調研,為地方文化、科技主管部門協同加大對基地的扶持力度,建立各地區各區域形成文化和科技融合長效機制起到了搭橋鋪路的作用。2013年,針對文化科技融合現狀、作用、不足、需求等開展兩項實地調研,根據成果編寫了《文化科技對文化創新驅動作用研究》調研報告和《首批16家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調研報告》,對促進建立文化和科技融合的長效機制、提升文化科技工作效能起到了積極作用。 
    隨著文化行業標准化意識普遍提高,文化行業標准化工作已經成為保障文化建設與發展質量的重要支撐,尤其是文化安全生產領域標准化工作取得重大突破。文化科技司以國家標准化管理委、國家安全監管總局聯合相關部門編制化管理的《安全生產標准體系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為契機,積極謀劃文化行業安全生產標准體系建設。2016年至2017年,批准發布演出安全系列推薦性行業標准。該系列標准全部發布後將基本形成完整的演出安全標准體系。以標准化工作為基礎,協調開展對文化部直屬院團劇場和第十一屆中國藝術節使用劇場設備安全檢測。2017年9月,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批復同意中國藝術科技研究所籌建國家舞台設備質量監督檢驗中心。 
    隨著文化與科技融合意識逐漸深入人心,文化領域的創新熱情空前高漲。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召開後,為深入貫徹黨中央有關決議精神,文化科技司發布了《文化部“十三五”時期文化科技創新規劃》。規劃提出,到2020年,文化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得到較大提升,文化科技支撐實力進一步增強,文化重點領域關鍵技術攻關取得重要進展,文化行業標准體系相對完備,文化科技基礎條件明顯改善,有效服務於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基本形成以市場為導向,以需求為牽引,以應用為驅動,以文化科技企業為技術創新主體,以協同創新、研發攻關、成果轉化、區域統籌、人才培養等為主要構成的文化科技創新體系。 
    發揮引領作用推動藝術科學繁榮發展 
    全國藝術科學規劃項目代表著我國文化藝術研究的發展方向,是繁榮發展藝術科學的重要載體。為了更好發揮其引領作用,文化科技司通過《全國藝術科學規劃項目課題指南》《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大項目招標選題》等規劃和文件,進一步明確研究方向,優化立項結構,突出資助重點,以更好發揮全國藝術科學規劃項目對相關領域研究的引領作用,推動藝術學研究持續深化拓展。目前,全國藝術科學規劃項目已建立以重大項目為龍頭,以年度項目為主體,以委托項目、後期資助項目、成果文庫項目為補充的項目資助體系。 
    自2013年開始組織評審的“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大項目”是現階段我國藝術科學領域層次較高、資助力度較大、權威性較強的國家級政府基金資助項目,目前已評審立項5批。“習近平文藝工作座談會講話精神研究”“中國戲曲表演美學體系研究”“中國文化藝術‘走出國門’戰略與策略研究”等35個項目獲得立項,資助經費總額2700萬元。截至目前,藝術學重大項目累計提交各類咨詢性論文和研究報告80余篇,積極為我國文化藝術建設建言獻策。2012年至2017年,共受理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年度項目申報15097項,資助立項1056項,資助經費總額1.8億元。2013年,文化部文化藝術科學研究項目獲得財政部專項經費,共資助立項300余項,資助經費總額2000余萬元。 
    2016年,文化科技司啟動“文化智庫體系建設工程”。截至2017年8月,已設立15個“文化智庫項目”試點﹔在騰訊研究院、百度發展研究中心、阿裡巴巴文娛集團研究院、中國演藝設備技術協會和國際高科技文化裝備產業基地設立5個“文化智庫聯系點”,以期更好發揮企業的行業引領作用,建立企業表達訴求的渠道,並促進各聯系點自身研究專長和成果的交流分享機制。今年6月,“全國藝術研究院(所)長高端論壇”在吉林舉辦,20余家省級藝術研究院(所)簽署了《全國藝術研究院(所)聯盟意向書》,體現了其關注國家文化發展戰略和文化藝術建設實踐、謀求合力發展的積極探索。 
    創新人才教育模式抓緊後備人才培養 
    文化科技司高度重視文化科教領域人才培養工作,結合發展需求,創新人才教育模式,抓緊後備人才培養。通過舉辦文化創新人才培訓班、全國藝術職業教育師資培訓班、全國藝術研究院所科研骨干培訓班等專題培訓班,找准人才培養著力點,增強培訓的針對性、精准性。通過全國“桃李杯”舞蹈教育教學成果展示活動、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藝術技能賽項等比賽和活動,發現和推出一批藝術專業人才。通過實施文化科技和藝術科研項目,會集和培養有影響力的科研專家和中青年骨干,凝聚一批具有創新能力的科研團隊。通過組織相關藝術職業院校、藝術研究院所積極申報國家藝術基金人才培養項目,拓展人才培養渠道,加強多層次、廣領域的人才交流合作。 
    自2012年起,文化部聯合教育部、國家民委在全國范圍內面向職業院校遴選兩批共162個傳承與創新民族文化示范專業點,文化部面向藝術職業院校有針對性地對示范專業點進行調研與指導建設。示范專業點建設通過加強專業建設、推進產教融合、提升傳承能力、改革評價機制幾個方面,推動促進民族地區專業設置調整與優化,加強非遺傳承人才培養,使民族文化融入學校教育全過程。 
    今年5月27日,在文化部推動下,中宣部、文化部、教育部、財政部聯合印發《關於新形勢下加強戲曲教育工作的意見》,力求通過促進“供需平衡、學用結合、校團合作”來化解當前戲曲教育工作中的“招生難”“教學難”“就業難”問題。四部委聯合就戲曲教育工作制定專項政策,這在新中國歷史上尚屬首次,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