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部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 > 觀點熱評
觀點熱評
石建平:著眼滿足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 實現福建文化發展改革新作為
發布時間:2017-11-24 14:03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馬思偉
信息來源:中國文化報 2017-11-24

  黨的十九大報告作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等重大政治論斷。在文化領域存在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文化生活需要和文化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間的矛盾,必須通過改革創新解決現實問題,豐富精神食糧,滿足人民美好文化生活新期待。 

  要適應新時代社會對價值觀提升的新期待,把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現到文化建設全過程,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發展改革,引領精神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傳播,牢牢把握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發展導向﹔要適應新時代消費對優質文化產品的新期待,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推進文化領域供給側結構改革,大力引導文化產業發展,推進藝術創作生產,打造更多優質文藝作品、文博展覽展示、傳統工藝產品等文化品牌,發揮其教育、娛樂、審美功能和道德導向作用﹔要適應新時代民眾對公共文化服務的新期待,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著力保障和改善文化民生,對接文化需求,補齊短板,提高公共文化服務能力,使“送文化”和“要文化”匹配起來,開展接地氣、有人氣的公共文化活動,切實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 

  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激發文化發展活力。認真落實黨的十九大報告“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體制”要求,進一步轉變文化管理職能,構建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體制機制。依法減少和規范行政審批,探索事業單位市場機制辦法,實施圖書館、博物館等理事會制度,整合文化企業做大做強,完善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機制。探索“央地合作”文化建設新機制,深化福建省屬院團等與中國藝術研究院、國家大劇院、中國戲曲學院等的戰略合作。深化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改革,創新文化體制機制,形成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引導的格局。 

  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拓展文化活動實效。認真落實黨的十九大報告“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豐富群眾性文化活動”要求,貫徹落實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推進公共文化服務標准化、均等化建設和科學化布局,建設公共文化服務供需對接平台,建設地方戲台、文化小公園、非遺傳承場所、鄉愁民俗村史陳列館等特色文化設施,組織特色文化活動,實現供需有效對接,提高文化惠民工程實效。推進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到2020年全省鄉鎮(街道)和村(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基本實現綜合服務功能。推進“中國(福建)公共數字文化大數據中心”項目進駐,打造一批福建特色城市文化公園。 

  繁榮文藝精品創作生產,打造文化發展品牌。認真落實黨的十九大報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進行無愧於時代的文藝創造”要求,結合改革開放40周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建黨100周年等重大節點,突出現實題材創作,實施福建山海文藝精品創作生產計劃、地方戲曲精品工程、福建山海文化名家培育工程,建立“策劃一批、創排一批、打磨一批、推演一批”精品機制,推出一批精品力作。重點抓好優秀傳統文化舞台劇精品創排,加快創作生產反映海峽題材的舞劇《望海》、反映紅色文化和革命文化的民族歌劇《鬆毛嶺之戀》《與妻書》和謳歌典型人物的越劇《林巧稚》等一批藝術精品,打造福建優秀民間音樂精品,爭創“全國地方戲傳承發展示范基地”。 

  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夯實文化傳播載體。認真落實黨的十九大報告“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要求,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鼓浪嶼成功申遺的重要指示精神,從核心思想理念、中華傳統美德、中華人文精神三個層面對傳統文化進行挖掘整理,提升紅色文化、朱子文化、媽祖文化、閩南文化、閩台文化、客家文化、海絲文化、林則徐精神等福建特色優秀文化內涵。重點抓好歷史文化街區、古村落古鎮保護建設,推進閩南文化、客家文化等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提升朱子文化、媽祖文化、畬族文化等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和示范點建設水平。推進古泉州(刺桐)史跡、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遺產保護和申遺,盡快出台《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做好7項“世界級”、130項國家級非遺項目等保護傳承工作。 

  創新生產經營機制,提升文化產業水平。認真落實黨的十九大報告“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部署,扎實推進文化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從建立文化產業新機制、形成文創開發新模式、培育數字文化產業新業態、拓展文化消費新渠道入手,推動旅游演藝、文化娛樂、動漫游戲、藝術品、非遺工藝美術、文創等相關產業發展。推進福建美麗鄉村文化建設,打造首批10個福建特色文化文物示范村鎮,力爭到2020年培育100個傳統村落保護樣板村。打造文創開發新模式,建立“海峽兩岸文創產品市集”,利用VR、AR、3D裸眼技術改造提升傳統文化產業,研發VR電影情景演藝模式。創新文化消費模式,推廣文化消費體驗卡,創辦文創項目、企業、設計單位成果對接交易會,建立藝術品管理新模式,打造劇場聯盟運營新機制,推動福州等城市開展擴大文化消費試點工作。 

  加強中外文化交流,擴大中華文化影響力。認真落實黨的十九大報告“加強中外人文交流,以我為主、兼收並蓄”要求,緊貼“一帶一路”建設,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文化交流。重點打造走出去品牌,繼續推動大型舞劇《絲海夢尋》、“絲路帆遠——海上絲綢之路文物精品圖片展”等福建文化精品赴海外展演展示,深化福建文化寶島行項目體系,推進福建文化海外驛站建設,加強兩岸書院等特色文化交流,講好福建故事,傳播福建文化,打響福建文化品牌,提升福建文化軟實力。推進落實福建自貿區文化市場開放政策,加快自貿區文化保稅基地建設。 

    (作者系福建省文化廳黨組書記、廳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