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2018年全國兩會代表委員談文化 > 熱點新聞
熱點新聞
代表委員談文化法治
發布時間:2018-03-20 10:12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李慶禹
信息來源:中國文化報 2018-03-20

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級非遺項目赤水竹編代表性傳承人楊昌芹

  政策支持,讓更多年輕人投身非遺

  今年兩會期間,多名代表委員就非遺保護傳承建言獻策,為非遺傳承的“老藝人”“新生力量”鼓與呼。近年來,非遺在“活”起來、“熱”起來的同時,也離不開相關法律、政策的保駕護航。來自貴州赤水的全國人大代表楊昌芹表示,作為赤水竹編省級非遺傳承人的她,正是法律保護下的受益者。

  楊昌芹笑稱自己雖然為“90後”,但已經是老藝人了。“非遺必須活態地傳承,不然就面臨人亡技失,所以需要年輕人加入。”楊昌芹也有一種擔心,現在的就業機會很多,傳統手工藝的傳承需要能真正靜得下心來學習的人,因此,怎麼想方設法吸引並留住年輕人才是關鍵。因此,她呼吁,對真正致力於加入非遺傳承行列的年輕人,相關政府部門可以在政策上給予一定的物力、財力、人力的支持,為他們積極創業創造條件。

  談到雒樹剛部長在“部長通道”提到她時,楊昌芹表示意外也很驚喜。她說,雒部長在“部長通道”上談到的文化遺產保護問題,讓非遺傳承人很受鼓舞。希望今後《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旅游法》修改時做好銜接,新的文化和旅游部在政策上給非遺傳承人提供更好的支持。(中國文化報記者付瓊)

全國人大代表、黑龍江省同江市同江鎮中心校教師劉蕾

  文化立法助力赫哲族文化更好地傳承

  “過去,剛設立伊瑪堪傳習所時,大家過來傳習民族的文化、語言,聽課的學員還會有現金補助。”劉蕾說,現在,赫哲族民族地區建了更多的傳習所,更多的人已不再為了錢而來聽課,而是更積極、自發地學習保護本民族的文化。“大家在這個過程中逐漸認識到民族文化保護傳承的重要性。”

  “黨和政府為我們保護傳承民族文化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做了很多工作,特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施行後,為赫哲族非遺傳承提供了良好的法律環境,有了法律、條例的堅強保證,大家心裡更踏實了,也激發了群眾保護民族文化的意識和熱情。另一方面,大家在學習文化的過程中,更進一步認識到我們民族文化的精髓。”劉蕾表示。

  如何更好地宣傳推廣赫哲族豐富多彩的非遺藝術和民族手工藝品,劉蕾也希望政府相關部門和社會力量能夠給他們支支招。“一方面,希望有一個大平台來推廣民族手工藝產品﹔另一方面,赫哲族群眾所在的民族鄉地處偏遠,交通運輸方面也是一個問題。”劉蕾說,我們不僅希望在挖掘保護上做工作,更希望做好傳承,讓更多的人去了解它。(中國文化報記者付瓊)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藝術研究院曲藝研究所所長吳文科

  應讓老百姓藝術地生活,審美地棲息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出台後,伴隨“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統籌推進,從中央到地方,更加全面重視公共文化建設,全國各地公共文化設施普遍有了很大改觀。但要真正貫徹實施好《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還需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完善:

  一是強化公共文化服務的內容建設,使較為良好的硬件設施擁有豐富的軟件內涵。現在很多地方尤其是基層,公共文化服務的基本設施建得很好,但在非常光鮮的設施之內,卻較少與之匹配的充實內容和豐富資源。因此,除了下大力氣狠抓內容建設和服務管理,包括運用互聯網技術大力普及公共文化服務,提供健康專精的內容,公共文化服務才能真正做到實處、發揮作用。 二是需要改進公共文化服務的供給方式。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方式必須因應施策、因地制宜,堅持“標准化”但不搞“一刀切”,堅持便民惠民但不能“居高臨下”。比如組織許多國家或省一級的文藝團體“送戲下鄉”“送歡樂到基層”,動機雖然良好,效果也還不錯,但資源同質,成本較高,無法持續,難以為繼。與其一味千裡相“送”,不如就地取材,立足各地鄉土,著眼各地特色。那些“種文化”的呼聲不時高過“送文化”的基層意願,因而應予特別重視吸納並加以落實。 三是要著力營造適宜文藝生產和文化消費的健康社會生態環境,而文化消費習慣的養成就是文化市場的構建過程。因此,通過提供豐富適當的公共文化服務,引導廣大群眾形成積極健康的文化消費取向,也是豐富文化服務內涵並拓展其外延,進而營造優良文化生態的題中應有之義。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圖書館古籍館副館長陳紅彥

  讓典籍中蘊含的人生智慧更多地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作為傳統文化最重要的載體,古籍如何被充分利用,以滿足人民的需求,是公共文化服務保障的重要課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中提到,“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基層公共文化設施的數字化和網絡建設,提高數字化和網絡服務能力。”國家圖書館近年開展了一些普及傳統文化的活動,如數字化古籍上網提供閱讀、影印出版古籍供學界使用、編纂出版《中華傳統文化百部經典》《國家圖書館善本掌故叢書》等,讓典籍裡的故事活起來,特別是近期開展的《四庫全書》《永樂大典》抄錄活動,吸引1歲半幼童至耄耋老者參與,讓文化活動、文創產品走入公眾生活,社會反響良好,但普惠程度還需加強。

  因此,今後需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完善:一是應創新文化活動的開展方式,使之更加多樣,並借助現代技術來實現。如國圖古籍館的文津街七號微信平台開展推送嘗試,已取得一定效果,今後應大力推進。二是政府機構應提供更多的場所、讓典籍中蘊含的人生智慧更多地成為生活的一部分,才能有效地傳承,持久地堅守,才能真正實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增強文化自信的目標。

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青州市博物館副館長王瑞霞

  完善法律法規,向基層傾斜

  過去五年時間裡,文博工作越來越受到重視,但在實際工作中,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在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青州市博物館副館長王瑞霞看來,縣級文物部門是文物工作的重點和難點之一。文物保護單位實行屬地管理,縣級文物部門承擔了大量文物保護單位的管理任務,很多可移動文物也保存在縣級的文物部門,而縣級恰恰嚴重缺乏技術人才。

  “傳統文化發展缺乏長期連續的經費支持。”王瑞霞說,基層輔導、培訓資金缺乏,影響了輔導培訓的數量和規模﹔文物保護經費偏少,財政支持政策缺乏連續性,制約了文保事業的發展,特別是急需搶救的城址等暫未列入文物保護單位的遺址遺跡,缺少資金的長期投入,使一些項目做不下去,或還沒來得及開展工作就消失了。

  王瑞霞建議,進一步完善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在內的優秀傳統文化保護的法律體系,加大執法力度,將傳統文化保護納入政府考核體系,讓其成為不可觸碰的紅線,從根本上杜絕法人違法現象。在加大優秀傳統文化的宣傳力度、建立保護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效機制、加大保護優秀傳統文化的資金投入、加強人才培養等方面也需要相關法律的進一步支持。(中國文化報記者王立元)

全國政協委員、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

  應設立國家閱讀節,深化全民閱讀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政府越來越重視全民閱讀工作。在剛剛過去的一年裡,無論是《全民閱讀促進條例》的出台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的頒布,一系列重大舉措在推動著全民閱讀向縱深發展。

  如何進一步深化閱讀,讓閱讀取得更好的效果?在新時期推動閱讀過程中,存在幾個問題:一是簡單隨意的活動多,深刻有效的活動少﹔二是淺層次短期閱讀多,有深度有系統的少﹔三是從閱讀的人群來看,兒童多,成人少。要想真正把全民閱讀的效果進一步擴大,在全社會進一步推動深化閱讀,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第一,設立國家閱讀節,從法律上確定下來,把全民閱讀提升為國家戰略。國家閱讀節是一種最簡便有效的擴大對閱讀的宣傳,加強影響力、提高重要性的最好做法。 第二,政府應進一步推動各類閱讀專業的研究,推動書目研制工作,及時推進閱讀的深化。無論是根據不同人群開展的各類人群基礎書目的研制工作,還是根據學習需求開展的學科書目研制工作,或者根據地區需求開展的圖書館配書目研究等,書目研制都是一項特別重要的工作。政府可以通過委托研究或者購買服務等方式,為不同人群定制科學合理、具有創新精神、培養創造力的專業書目。 第三,支持舉辦共讀活動,有效推進全民閱讀。共讀是根據不同的群體進行同一本書或同一類書的閱讀活動,比如,親子共讀、師生共讀、團隊共讀等,研究表明,共讀對於形成共同的價值觀、共同的語言和願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建議以兒童為中心,一方面推動師生共讀,一方面推動親子共讀,影響教師和家人兩個最大的群體,從而讓閱讀推廣工作通過兒童的影響和督促,更為直接有效地影響兒童身邊成人的閱讀習慣養成,從而讓全社會閱讀氛圍更為濃烈,閱讀效果進一步加強。

全國人大代表、南京圖書館《新世紀圖書館》常務副主編劉忠斌

  社區圖書館應為空巢老人群體提供更優質服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第三十三條規定:“公共圖書館應當按照平等、開放、共享的要求向社會公眾提供服務。”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將公共圖書館服務延伸到社區甚至家庭,是未來公共圖書館發展方向之一。預計到2030年,我國空巢老人家庭比例將上升至90%,屆時老年人家庭將面臨全面“空巢化”。因此,如何實現對空巢老人群體的精神撫慰具有重要的前瞻性意義。圖書館作為傳統意義上的信息樞紐,具有開放性和公益性,基於社區照顧的圖書館服務有助於實現空巢老人對“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的追求。

  面向空巢老人,圖書館應不斷創新服務。一是應提供社會信息服務。圖書館在針對空巢老人的閱讀興趣進行館藏配置時應著重體現差異性。二是提供社交活動組織服務。社區圖書館可以通過問卷調查等方式,對空巢老人的興趣愛好進行分析,專門組織有針對性的活動。三是提供社會參與引導服務。不同學歷水平、職業背景、研究領域的老年人中不乏對社會有杰出貢獻的佼佼者,在其空巢、離退休後,圖書館可進行潛能挖掘,幫助老年人實現其社會價值。四是信息素質提升服務。社區圖書館應秉持認識、反映和適應用戶的原則,引進各種輔助信息技術、加強服務和建設,為老年人提供計算機操作基本知識培訓。

全國政協委員、河北省文化廳廳長張妹芝

  文化產業需要法律規范和保障

  “當下,我們國家面臨著生態環境、工業轉型升級的壓力,還有百姓對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不斷提高,包括文化消費的需求都到了快速增長期,文化產業在有些地區已經成為支柱產業。在蓬勃發展的時期,需要有一部法律來對文化產業的發展在政策上予以保障,同時也進行規范。”張妹芝說,大國的崛起離不開文化的崛起,文化產業的發展有利於增強我們的文化自信,也有利於經濟的綠色轉型。

  “文化產業首先要有清晰的界定,明確哪類的文化產業可以享受什麼政策,更好地從法律層面保障公民的文化權益。”張妹芝談到,比如曲陽石雕,從石材到產業園區的建設等不少方面就受益於政策的支持。發展文化產業,相關文化部門可做的工作很多:建設文化產業園區、產業基地,從而產生聚集效應﹔在前期准備階段,溝通、協調並推動頂層設計、規劃和土地的申請等方方面面的工作。所以,發展文化產業,需要一部法律,進行保障,也進行規范。(中國文化報記者付瓊)

全國人大代表、黃梅戲表演藝術家韓再芬

  制定文化產業促進法必須適應新時代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過去五年,我國加快發展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年均增長13%以上。然而,經過近十年的高速發展後,制約和阻礙其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開始顯現。

  在全國人大代表、黃梅戲表演藝術家韓再芬看來,迫切需要制定一部文化產業促進法,來規范、引導、保障和促進文化產業的發展。“近年來,文化產業各級主管部門根據產業實際發展需要,先後出台了《關於深入推進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見》《推動特色文化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關於大力支持小微文化企業發展的實施意見》等政策。但是,我國文化產業立法仍然相對滯後,在我國260多部現行法律中,文化類法律隻有6部,不少方面還存在立法空白。”韓再芬說。

  韓再芬說,黨中央和國務院高度重視文化產業發展,文化產業促進法相關立法准備工作已經啟動,經歷了立法設想的提出、立法任務的明確、立法的研究論證三個基本階段。2016年4月,文化產業促進法列入國務院2016年立法工作計劃。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文化部多次對文化產業促進法開展立法調研論證。

  為此,她建議全國人大常委會將《文化產業促進法》列上立法日程,國務院加快《文化產業促進法》草案起草工作,盡快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中國文化報記者王立元)

全國政協委員、山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原副主任王樹理

  亟須回應新時代提出的新要求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對各種侵權行為要依法嚴肅處理,對產權糾紛案件要依法甄別糾正。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實行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數據顯示,2010年至2016年,人民法院共受理知識產權民事一審案件52.18萬件,其中75%是著作權案件。全國政協委員、山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原副主任王樹理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亟須回應新時代提出的新要求。

  近年來,對基層行政執法、司法隊伍發展現狀的調研越來越細致,法律體系的建設越來越“接地氣”。但在實際工作中,不少現實問題亟待解決。王樹理觀察到,由於基層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認知上的缺位以及專業法律資源稀缺等原因,導致著作權意識淡薄、原創作品合理使用能力不足、行政執法滯後等問題長期得不到妥善解決。

  王樹理建議,進一步加大對《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普及推廣力度,尤其是要強化對基層執法和司法人員的培訓,補齊意識和技術短板,提高普法主體的素養,同時,參考文化志願服務模式,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到《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宣傳中去,培養基層群眾尊重創新的精神﹔重視建立地域工作聯盟,打通服務壁壘,疏通信息和資源傳輸渠道,降低“同案不同判”的幾率。此外,還應注重調研基層版權運營情況,進一步完善網絡環境下的確權體系,針對原創和各種形式的二次創作,厘清評判標准,出台落地細則,形成激勵原創、規范二次創作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