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 各地活動
各地活動
陝西省“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精彩紛呈
發布時間:2020-06-16 14:43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馬思偉
信息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0-06-16

  6月13日,由陝西省文化和旅游廳、陝西省安康市政府主辦,安康市文化和旅游廣電局承辦的2020年陝西省“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暨“非遺購物節”主會場活動在安康龍舟文化園啟幕。陝西省“非遺購物節”活動、“非遺戰疫”專場網絡文藝演出、陝西省“非遺戰疫”主題展覽等通過線上與線下結合的方式,呈現給廣大觀眾。

  除主會場外,陝西各地市、各區縣都圍繞“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特別是今年“非遺傳承 健康生活”的主題,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又貼近群眾的非遺活動。概括起來,這些活動呈現出線上線下聯動緊密,抗疫、健康生活主題突出,以及非遺的傳承性凸顯等諸多特點。 

  拉近距離,線上線下輕鬆享非遺 

  “我們寶雞市有國家級非遺項目5項,今天我一下子就帶來了4樣,它們是鳳翔泥塑、(鳳翔)木版年畫、西秦刺繡和(民間社火)社火臉譜。”在此次活動的主會場上,來自寶雞的非遺推介人不但把“寶雞四寶”介紹給現場觀眾,而且通過雲直播的方式將這些呈現給屏幕前的廣大網友,讓更多人共賞非遺之美。 

  因疫情防控,2020年陝西省“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暨“非遺購物節”主會場活動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特別通過網絡平台對現場活動全程直播,並通過媒體和淘寶、京東等電商平台進行全方位推送播放,帶動非遺產品銷量。主會場匯聚了陝西省10個地市53家非遺相關企業、單位的170種產品,漢陰炕炕饃、白河肉糕、鎮安刺繡、洛南老李手工挂面、紫陽毛尖、鎮坪臘肉等非遺產品吸引了眾多採購者,更多人通過電商平台,以實惠的價格把心儀的非遺產品“郵”回家。

  陝西省文化和旅游廳副廳長陳夢榆表示,主會場活動聚焦脫貧攻堅這一主題,利用電商平台,通過消費端發力,幫助陝西廣大非遺傳承人在實現手藝價值、助力非遺傳承的同時,拓寬非遺產品的銷售渠道,推動復工復產。 

  6月13日,由陝西省文化和旅游廳指導、渭南市政府主辦的“黃河九省(區)傳統戲曲保護聯盟啟動儀式暨首屆‘九曲黃河 多彩非遺’展示展演活動”在華山腳下的西岳廟舉辦,來自青海玉樹藏族自治州的舞蹈《雪域歡歌》、山西桌子戲《面對黃河一聲喊》、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鑲黃旗烏蘭牧騎的《阿斯爾宴歌》、河南陝州梆子《徐策跑城》、山東民歌《打秋千》、陝西華陰老腔及華陰迷胡《五更鳥》等精彩節目引爆現場,為現場及通過網絡直播觀看節目的觀眾帶去了一場非遺文化盛宴。當天,“黃河記憶”(民風、民俗類)、“非遺扶貧”(工藝、技藝類)兩大主題非遺購物節,及2020非遺文化創新發展論壇同期舉辦。渭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長常偉表示:“舉辦本次活動,旨在推動沿黃九省(區)眾多非遺項目的互通有無,互鑒互賞,在傳承保護中實現創新發展。” 

  此外,6月10日,陝西西咸新區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系列活動在灃東新城昆明池﹒七夕公園啟動。在活動現場的帶貨直播區,涇渭茯茶、五陵塬黑陶相關項目傳承人化身“網絡主播”,通過淘寶、抖音、拼多多等網絡平台,以線上互動的方式推廣傳播非遺文化。 

  6月12日,由西安市非遺保護中心、西安市群眾藝術館主辦的公益直播講堂開講,圍繞傳統體育、游戲、傳統醫藥和武術等非遺項目,講述非遺與美好生活的關系。非遺專家及30余位非遺傳承人為觀眾講解、演示了多項非遺絕活。武術類、體育游戲醫藥類兩場直播講堂,累計吸引230萬人次觀看。 

  在榆林、延安、商洛等地,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宣傳展示活動皆有線上活動,並受到廣大網友的追捧與好評。

  守護健康,用非遺智慧滋潤當代生活 

  “非遺絕不僅僅是老物件、老手藝,更是國民情感的紐帶,是我們大家眾志成城、戰勝一切困難的文化戰將。”在位於安康的主會場上,一位陳姓觀眾在參觀陝西省“非遺戰疫”主題展覽時說。

  主會場活動緊扣健康生活主題,特別是在當前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的情況下,以傳統體育、傳統醫藥等非遺項目為重點開展宣傳展示活動,倡導社會公眾樹立健康生活理念。其中,陝西省“非遺戰疫”主題展覽備受關注,在全省報送的300余件非遺戰疫主題作品中遴選出的近百件作品,既體現著傳統技藝的魅力,又傳遞著濃濃的民族情感和家國情懷。 

  同樣,在寶雞,6月12日至13日,“非遺抗疫(剪紙)作品展”吸引了眾人的目光,6個展板的30幅作品,展示了疫情防控阻擊戰中涌現的感人事跡和動人場面。據寶雞市群眾藝術館的一位工作人員介紹,舉辦這次非遺宣傳展示活動,旨在普及非遺知識和健康生活理念,推動非遺走進群眾生活、守護民眾健康。 

  “一手持劍,一手拿拂塵,一硬一軟,同步進行,動作相反……”6月12日,陝西省級非遺項目路氏白猿通臂拳傳承人李海燕與她的徒弟一起,將通背拂塵劍和通背扇,在陝西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西安永興坊精彩呈現,贏得了熱烈掌聲。當天,西安市新城區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暨“非遺購物節”宣傳展示活動舉辦,傳統武術、中醫藥領域的多位傳承人與大家共話健康生活。

  “太極拳是非常養生的。對於普通大眾來說,隻要能堅持打上3個月至5個月,就可小成,可以感覺到體能的增強。”陳氏太極拳傳承人職寶貴表示,自己打拳40多年受益良多,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從中受益。西安市新城區文化旅游和體育局局長王惠表示,將不斷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增強全社會對非遺的了解和喜愛,讓非遺智慧、健康的生活理念更好地滋潤當代生活。 

  大手拉小手,讓遺產日成為大眾的節日 

  王琳、王爭艷是渭南市華州區人民醫院馳援武漢的抗疫英雄。6月10日,作為嘉賓的她們不但被請到華州區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的現場觀看非遺展演,還收到了小傳承人的禮物——裝裱好的、剪有她們肖像的剪紙作品。來自多所學校的小傳承人通過成果展示,用“傳承”二字迎接“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的到來。 

  活動現場,一條條五顏六色的竹編金魚在學生手中跳躍﹔各種栩栩如生的面花造型擺滿了桌案,而創造它們的是一雙雙如有魔法的小手﹔一群學生在亮子後忙碌著,自制、自編、自演的皮影短劇《老鼠嫁女》吸引了眾人的目光。渭南市華州區文化和旅游局局長余曉燕表示,近年來,華州區代表性非遺項目,如華縣皮影、剪紙、面花等走進南街小學、職業教育中心等多所中小學校,很多學生掌握了一些非遺技能,非遺進校園成果喜人。 

  大手拉小手,非遺代代傳。同樣,在茂陵博物館啟動的咸陽市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主會場活動現場,一批小紅衣拳師及少年傳承人走上舞台,展現非遺魅力,擴大非遺對青少年的影響力。在陝西,“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正在全方位地走進普通群眾的日常生活,越來越多的人樂享非遺保護及發展的豐碩成果。 (秦 文) 

   

  沿黃河九省(區)在西岳華山共展多彩非遺

   

  主會場上,來自漢中寧強的羌繡技藝傳承人王小琴向廣大網友介紹羌族刺繡。

   

  在西安,國家級非遺項目華陰老腔亮相“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    秦 文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