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13日是第十五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今年遺產日的主題為“文物賦彩全面小康”,黃浦區將以“建筑可閱讀”為抓手,結合“四史”教育,集中開展多項線上線下活動。
黃浦區是全市不可移動文物分布數量最多、密度最大的地區,全區各級不可移動文物總數為537處,涵蓋外灘、人民廣場、老城廂、衡復四個歷史文化風貌區。黃浦區還擁有眾多優秀歷史建筑,其中既有見證了中國共產黨從誕生走向締造新中國的光輝歷程的紅色文化建筑,例如中共一大會址、中山故居、團中央機關舊址等﹔也有體現西方文化與本土文化兼容並蓄、煥發新生的海派文化建筑,例如海關大樓、聖三一基督教堂、國際飯店等﹔更有蘊藏鄉愁的江南文化建筑,例如豫園、城隍廟、大境道觀等。
為了呈現這些建筑風格的多樣性、文化內涵的豐富性,遺產日期間推出黃浦區歷史建筑圖片展在線展覽。圖片展分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三個板塊,精選攝影作品93組,以三維空間虛擬展廳結合微信小程序展示的方式呈現,觀眾可通過“黃浦文博”微信公眾號或“雲觀展”微信小程序找到該展覽。
黃浦區內有不少老劇院,在經過修繕後重新煥發了新生,遺產日期間“老劇院新魅影”線上導覽將帶領觀眾漫游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的首唱地黃浦劇場、京劇名家梅蘭芳和梅葆玖父子首次同台的中國大戲院、美名“遠東第一俱樂部”的上海大世界(現大世界游樂場)、喜劇大師卓別林稱贊過的共舞台、中國第一座現代音樂廳南京大戲院(現上海音樂廳),在老劇場裡探索上海演藝大世界的百年魅影。該活動可於6月13日在“閱讀黃浦”抖音官方賬號找到直播入口,直播時段之後可在“閱讀黃浦”微信小程序回看。
《追尋——黃浦區紅色遺跡巡禮情景詩劇》自2017年在黃浦劇場首演以來,觀眾反響熱烈,四年來多次加演。今年遺產日,該劇將首次以視頻形式在文化雲平台發布。讓更多觀眾看到《新青年》傳播的火種、中共一大會址不朽的燈光、漁陽裡的熱血青年,以及黃浦劇場裡的《義勇軍進行曲》。
黃浦區作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上海紅色文化的聚集地、也是長三角地區紅色文化的輻射中心,肩負傳播弘揚紅色文化的重要責任。隨著“四史”教育的開展和建黨100周年在即,“閱讀黃浦”微信小程序為革命遺址紅色之旅策劃了三條專題走讀線路,分別是點燃革命的火種、感悟知識的力量和領略名人的風採。
雖然有越來越多的文物建筑已逐步向公眾開放,但部分用於銀行、教堂、賓館或民居等用途的建筑開放條件受限,讓觀眾留下不少遺憾。鑒於此,“閱讀黃浦”微信小程序開發之初,即希望通過VR全景影像為觀者營造宛如身臨其境的參觀體驗。歷經一年時間打造,繼去年遺產日期間小程序首發之後,今年遺產日將發布包括外灘建筑群、新晉國保單位上海科學會堂、聖三一基督教堂等在內的近四十處文保單位的室內外全景,而且還將上新百科板塊,增加文物建筑的科普知識傳播。
結合“四史”教育,遺產日期間,“閱讀黃浦”小程序還將推出以“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為主題的視頻導覽,吸引更多公眾走進黃浦區的紅色文化遺址,了解遺址背後的故事。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的勝利,推翻了封建軍閥的統治,建立了民眾直接選舉的上海市人民政府,書寫了中國工人運動史上光輝的一頁。三山會館、火警鐘樓、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發布命令地點、江南制造總局舊址等革命遺址是這次起義的歷史見證。
線下活動方面,遺產日當天有商船會館和上海科學會堂兩處文物建筑首次面向預約公眾免費開放。
商船會館是上海最早成立、規模最大的商船業主同業會館,建於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由上海和崇明籍沙船商“為敦鄉誼、相同幫”而成立。
上海科學會堂是2019年黃浦區內三處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之一,科學會堂1號樓是具有法國文藝復興風格的二層花園洋房,一樓陳毅元帥提名“科學會堂”,二樓留存當前上海最大的彩繪玻璃。
此外,由上海華夏文化創意研究中心與黃浦區文物保護管理所聯合舉辦的“華夏講堂”講座品牌將於6月11日推出第一講《文化遺產與鄉裡、鄉鄰、鄉情》。上海華夏文化創意研究中心名譽理事長蘇秉公主講,通過對鄉土、鄉裡和鄉情的理解、剖析,以及在推進上海城市歷史建筑和歷史街區風貌保護方面的實踐體會,深刻傳達“文化是人們內心的體驗,隻有帶著深厚的情感才能做好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這一理念,同時通過實際運作的文化項目,深度分享主講人與其團隊在上海歷史文化遺產挖掘、弘揚、傳承方面所做的努力。
附:革命遺址紅色之旅走讀線路
線路一——點燃革命的火種: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宿舍舊址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發布命令地點
八路軍駐滬辦事處舊址
中國農工民主黨第一次全國干部會議會址
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國民黨中央上海執行部舊址
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機關舊址
中共江蘇省委機關舊址
中共“六大”以後黨中央政治局機關舊址
線路二——感悟知識的力量:
《新少年報》社舊址
《中國青年》編輯部舊址
大同幼稚園舊址
中華職業教育社舊址
《新青年》編輯部舊址
中國科學社暨明復圖書館舊址
線路三——領略名人的風採:
沙千裡舊居
楊杏佛舊居
孫中山上海行館
上海中山故居
中國共產黨代表團駐滬辦事處(周公館)舊址
韜奮故居
慶賀魯迅50壽誕集會處舊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