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 新聞聚焦
新聞聚焦
全網發力 聚焦非遺
“雲游非遺﹒影像展”全面啟動
發布時間:2020-06-02 14:31 來源:文化和旅游部政府門戶網站 編輯:馬思偉
信息來源:文化和旅游部政府門戶網站 2020-06-02

  今年613日“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文化和旅游部首度嘗試開展“雲游非遺”全線上推廣活動。本次活動重頭戲 “雲游非遺﹒影像展”將於68日全面啟動,持續至614日。 

  本次活動由文化和旅游部主辦,中國演出行業協會聯合騰訊視頻、愛奇藝、優酷、抖音、快手、嗶哩嗶哩、酷狗、微博在內的8大網絡平台承辦,將集中展播各類優秀非遺影像資源,全網聯動,線上呈現,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更好融入當代生活,讓人民群眾在包括話題參與、互動直播、故事征集,以及線上大師課等多樣的網上體驗中,共同關注和參與非遺保護,共享非遺保護成果。 

  集結“代表性傳承人”資源 

  千余部非遺影像集中呈現 

  影像的記錄讓“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表達方式驟然鮮活。“雲游非遺﹒影像展”活動期間,1000余部非遺傳承紀錄影像、非遺題材紀錄片將在線進行公益性展播,同時推出“擁抱身邊的非遺”系列專題片,從傳統醫藥、傳統體育、非遺美食、非遺手工藝以及傳統表演藝術五個方面梳理非遺資源,呈現當下非遺傳承和保護成果。 

  代表性傳承人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承載者和傳遞者,是國之瑰寶。傳承人所承載的技藝、經驗、文化記憶與教學能力,是非遺保護與發展的核心內容與動力來源。此次非遺影像展將公開展示部分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的珍貴的記錄影像,通過網絡平台的深度介入,豐富非遺傳承人記錄影像的傳播方式,為觀眾深入了解非遺提供了便利平台。 

  除此之外,各網絡視頻平台還將推出各有特色的非遺專區,集中呈現豐富多彩的非遺影像作品。騰訊視頻此次著重打造“美食”標簽,聚合站內多部美食類優質紀錄片,展現豐富多樣的“非遺美食”,讓觀眾從中感受飲食文化的發展與流傳,將推出《早餐中國》《萬物滋養》《風味原產地》等。愛奇藝的影視劇集如《延禧攻略》和《鬢邊不是海棠紅》等也將被引進“非遺影像展”,並結合劇中展現的刺繡、絨花、昆曲、京劇等非遺元素,推出非遺系列紀錄片,將傳統技藝呈現在觀眾面前。優酷集中展示《國寶100》等幾十部非遺相關紀錄片,並開啟“非遺公開課第二季”公益直播,用數字化手段賦能非遺保護、傳承和推廣,打造直播版的《了不起的匠人》,講述中國的傳統美學生活,鼓勵更多用戶擁抱傳統文化、發現非遺之美。  

  發動“新青年”力量 

  傳統非遺“出圈”尋找時尚玩法 

  讓年輕人成為非遺傳承先行者,這是非遺傳承的必由之路。新一代的非遺傳承人,有捕捉潮流元素的網絡達人,有走向國際舞台的國風音樂人,也有引領粉絲一起關注傳統文化的青年偶像,他們有個共同的名字,那就是非遺“新青年”。 

  此次“雲游非遺﹒影像展”立足年輕人聚集的網絡平台,發動最具創新性、最具探索精神與時尚敏銳度的青年代表,為傳統非遺找到更青春時尚的“玩法”。 

  微博將聯合明星、人文藝術領域知名博主以及全國各省市非遺保護中心、非遺人文相關機構共同發起熱點話題,通過講述身邊非遺故事,發現非遺好物、科普非遺知識等活動,呼吁更多年輕人關注非遺保護。譚維維、周冬雨、韓雪、岳雲鵬、郭麒麟、阿雲嘎、鄭雲龍、朱正廷、黃明昊、畢雯珺等眾多青年演員都將以影像助力的形式參與此次非遺推廣活動,青年演員們為民間文學代言,為傳統藝術和傳統體育發聲,致敬匠人匠心,助力非遺傳承。 “新青年”力量守護傳統瑰寶,讓傳統能走進更多人的心裡,煥發新的生命力,讓千年的璀璨文化能生生不息代代相傳。 

  作為本屆“雲游非遺﹒影像展”音頻合作平台,酷狗將開展“聽見非遺﹒音樂留聲機”主題專區策劃,以非遺影音展覽的方式,集中展示一批傳統非遺音樂,以及融合非遺元素的國風歌曲,非遺知識分享等,最大程度貼合年輕受眾。同時,酷狗還將推出“樂舞雅集”非遺直播音樂會,邀請非遺大師、知名音樂人走進直播間,對非遺進行年輕化表達,推進非遺音樂活態傳承。 

  《創造營2020》是由騰訊視頻出品的能量女團成長綜藝,此次《創造營2020》一群95後、00後的學員們也將化身“非遺守護人”,參與“雲游非遺﹒影像展”系列活動,呼吁更多年輕人進一步了解、認識非遺,一同擁抱身邊的非遺。 

  全社會 全平台 多渠道互動參與 

  為身邊非遺“打call 

  端午的粽子、中秋的月餅、“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的二十四節氣,非遺民俗就咱百姓的生活傳統,無需策劃不用排練,寄托著千百年來中華兒女的鄉情與鄉愁。“非遺”觸手可及,從衣食住行到文化健康,展現著古老智慧在當代社會的延續和創新﹔“非遺”是生活方式,承載中國價值、凝聚中國精神, 傳承不輟,歷久彌新。 

  多樣的線上參與形式將是本次“雲游非遺﹒影像展”的一大特色。換一種打開方式,讓傳統文化與網友間的距離無限拉近。這種“拉近”一方面開啟傳統文化與互聯網的深度融合﹔另一方面也讓傳統文化通過互聯網汲取了全新的生命力,從以往單方面的普及宣傳,轉變為網友們的自發參與。 

  快手發起#我的非遺手藝##我向大師取點經#來傳播非遺,聯動站內優質用戶,讓更多手藝人以年輕化的傳播方式,將呈現其生活場景和非遺手工藝的制作過程,展示非遺的點滴。 

  抖音打造“走近非遺”話題,以短視頻結合直播的形式,邀請非遺傳承人線上開講、連線教學,展示口技、古琴等非遺內容,發動廣大用戶參與話題、秀出身邊非遺故事。 

  嗶哩嗶哩發起“我的非遺故事”征集活動,邀請用戶分享自己對於非遺的理解,通過屬於每一個普通人的非遺故事,講述非遺如何走進百姓日常生活,如何找到與當下時代合拍的發展步伐。 

  騰訊新聞也將以“我身邊的非遺”為主題面向用戶進行線索征集,以大眾眼中的非遺視角,從身邊的非遺元素為切入,彰顯傳統文化魅力和非遺融入美好生活的現實願景。 

  從觸網到入網、從輸血到造血,傳統文化在互聯網+”環境下讓人們看到更多、更強大的可塑性,也打開了非物質文化遺產活態傳承的良好局面。鑒往知來,文化遺產的背後,承載著歷史的發展脈絡,彰顯著文明的無限魅力。 

  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影像展創辦於2018年,今年已是第三屆。此次首度以“雲游非遺﹒影像展”全線上形式呈現,全網平台聯動,以最大能量集中展示中國非遺保護工作實踐經驗,提高非遺的可見度,讓更多的人了解非遺、認識非遺、珍愛非遺,推動“見人見物見生活”的非遺保護理念不斷深入人心。“雲游非遺﹒影像展”,通過影像作品的傳播,嘗試拓展非遺傳播的渠道,豐富非遺傳播交流的實踐,彰顯全社會為記錄、保護、傳承、弘揚、傳播非遺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