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 新聞聚焦
新聞聚焦
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公開課”
傳承非遺智慧 享受健康生活
發布時間:2020-06-12 10:01 來源:中國旅游報 編輯:馬思偉
信息來源:中國旅游報 2020-06-12

  編者按

  在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即將到來之際,本報策劃推出“非遺公開課”,緊扣今年遺產日非遺活動主題“非遺傳承 健康生活”,重點圍繞傳統醫藥類、傳統體育類等非遺項目蘊含的健康生活理念,普及健康養生知識,講解非遺與健康的關系,讓更多人了解非遺、關注非遺、愛上非遺,堅定文化自信,享受健康生活。
  “快過來,快過來”“起來活動一下啦”,陣陣召喚聲中,武漢方艙醫院的醫護人員召集部分患者興致勃勃地練起了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太極拳。一招一式,大家打得很是起勁兒——今年二月,方艙醫院內打太極拳的視頻刷爆網絡,網友們被這些抗疫戰士的積極樂觀深深感動,並紛紛表示“心態好,一切都好”。
  “與17年前抗擊‘非典’疫情相比,中醫藥的參與度、介入程度都是史無前例的。”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仝小林院士近日表示。
  實際上,在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中,傳統醫藥類、傳統體育類、餐飲類等非物質文化遺產,蘊含著中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天人合一的理念,積澱了千百年來中國人健康養生的智慧。文化和旅游部將今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活動主題確定為“非遺傳承 健康生活”,正是要彰顯抗疫中的非遺力量,引導大眾從非遺智慧中受益,享受健康生活。
  發揮獨特抗疫作用
  在這場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中,傳統中醫藥類非遺發揮了重要作用。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中,7萬余人使用了中醫藥,佔91.5%,其中湖北省6萬余人使用了中醫藥,佔90.6%。
  連花清瘟膠囊是2003年“非典”期間,石家庄以嶺藥業研發團隊應用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中醫診療法(中醫絡病診療方法)研發的中藥。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連花清瘟膠囊入選官方診療方案。為確保供應充足,以嶺藥業全員取消休假,調整生產線,優先安排生產抗疫藥品。1月22日,以嶺藥業向中國紅十字會總會捐贈了價值1000萬元的連花清瘟膠囊。
  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中醫傳統制劑方法(安宮牛黃丸制作技藝)曾在抗擊肺鼠疫中立下奇功,在此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安宮牛黃丸被列入官方診療方案。1月23日,該項目保護單位之一山西廣譽遠國藥有限公司向中國紅十字基金會捐贈首批安宮牛黃丸。由於物流不暢無法及時送達,廣譽遠還緊急組織員工護送捐贈藥品直達武漢。
  傳統醫藥類非遺相關企業積極投身抗疫的事跡還有很多。如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針灸(劉氏刺熨療法)保護單位重慶少林堂中醫診所組織員工趕制中醫衛生防疫口罩、熬中藥防疫湯,免費向防疫一線工作人員及市民發放﹔福建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傳統香制作技藝(廈門閩南天然香制作技藝)保護單位廈門市妙吉祥制香技藝傳習中心免費向村民發放驅疫香品﹔蘇州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傳統中醫膏方制作技藝(李良濟傳統中醫膏方制作技藝)保護單位蘇州市天靈中藥飲片有限公司向高速卡口防疫人員捐贈“抗流感一號方”。
  除了傳統醫藥類非遺,太極拳、華佗五禽戲、八段錦等傳統體育類非遺也在疫情防治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安徽第五批支援湖北醫療隊成員、亳州市中醫院肺病科主治醫師張軼群,從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華佗五禽戲中挑選了飛鶴展翅、白鶴飛翔、收式調息等動作,簡編為“護肺操”,帶領方艙醫院患者每天練習,受到患者好評,相關練習視頻一度成為網絡熱點。
  蘊含健康生活智慧
  非遺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大眾知識和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民族卓越創造力和思想情感的體現,其中蘊含的思想理念,對大眾健康生活具有重要啟迪和借鑒意義。
  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太極拳(陳氏太極拳)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陳正雷說,“人是小太極,自然是大太極,萬物皆太極”。太極拳這一武學瑰寶,是全民健身、抗擊疫情的良好運動方式之一。其一,不管男女老少、身體強弱,都可練習﹔其二,太極拳半蹲姿勢,能夠增加腿部力量和身體協調性﹔其三,深長呼吸使肺部吸入較多氧氣,增強肺組織的彈性,對肺部疾病的防治有一定作用。
  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華佗五禽戲安徽省級傳承人周金鐘說,華佗五禽戲模彷虎、鹿、熊、猿、鳥五種動物生活習性和神態創編,屬中醫導引吐納術,剛柔相濟、內外兼修,流傳1800多年,是中醫治未病的典型代表。經過此次疫情,人們對健康更加重視。居家練習華佗五禽戲可以疏通肺經、增加肺活量、提高心肺功能。
  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中醫診療法(古本易筋經十二勢導引法)國家級傳承人、上海傳承導引醫學研究所所長嚴蔚冰說,古本易筋經十二勢導引法是中醫導引學經典,是融入生活、養生祛疾的自診自療之法,相對於廣場健身,這種廳堂養生方式不受氣候、場地和時間限制,青少年習練可強筋壯骨,成年人習練有助於緩解身心疲勞,可有效防止慢性疲勞綜合征。
  傳統體育類非遺蘊含著健康養生的智慧,很多餐飲類非遺同樣如此。彰顯“最美人間煙火氣”的非遺美食,沉澱了中華民族的生活經驗,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印證。千百年來,“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因地制宜、“不時不食”是代代相承的生存之道,也是餐飲類非遺傳承至今的養生智慧。
  滿足大眾養生需求
  常態化疫情防控背景下,一些包含健康養生項目的旅游產品受到游客青睞,這為“非遺+旅游”融合發展帶來了新契機。
  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中醫傳統制劑方法(龜齡集傳統制作技藝、定坤丹制作技藝)國家級傳承人、山西廣譽遠國藥有限公司負責人柳惠武表示,此次疫情讓大眾深刻認識到“最有效的藥物是人的免疫力”,而中醫藥的一大優勢在於預防及養生。為此,廣譽遠正依托“國家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創建單位”優勢,建設“廣譽遠中醫藥文化產業園”,打造中醫藥特色旅游基地、養生基地和教育基地,與平遙古城、五台山等旅游勝地南北呼應,形成山西養生之旅和國際化的中醫藥養生文化旅游路線。
  4A級景區河南省焦作市溫縣陳家溝太極拳文化旅游區設立了太極拳祖祠、祖林、太極拳博物館、太極文化園等多個景點,每年到此尋根問祖、拜師學藝、健身養生、感受太極文化的游客絡繹不絕。
  陳正雷介紹, 正雷太極書院就坐落在該景區內,一方面陳列展示太極拳歷史文化,另一方面為大眾提供講解、培訓。此外,作為太極拳傳承者和推廣者,陳正雷經常組織拳友在全國乃至世界知名景區景點舉辦各類太極靜修營、培訓班、夏令營,將自然山水之美和太極拳的人文之美相結合,為拳友、游客提供不一樣的體驗,取得了很好的口碑和效果。在他看來,非遺與旅游結合有著非常廣闊的前景。
  嚴蔚冰介紹,近年來,上海傳承導引醫學研究所將非遺與旅游相結合,組織學員赴5A級景區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風景名勝區感悟導引之祖彭鏗的養生之道,習彭祖熊經鳥伸導引之法﹔赴5A級景區廣東省惠州市羅浮山景區探訪導引大家葛洪的蹤跡,在景區內習易筋導引之法,親身感悟千年中醫養生智慧。很多“都市繁忙一族”積極參與,學習中醫智慧,把握自主健康,受益匪淺。
  周金鐘表示,亳州推進華佗五禽進社區、進農村、進學校、進機關、進景區,如今已有百萬人練習華佗五禽戲。下一步,華佗五禽戲養生文化可向產業化方向發展,招引企業參與,做好“華佗五禽戲+”文章,推進“華佗五禽戲+旅游”等,形成華佗五禽戲與養生產業有機融合,為健康中國做出新貢獻。(李志剛 唐伯儂)
  相關鏈接:非遺公開課,現在開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