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2022年聚焦全國兩會(文化和旅游)專題_131 > 兩會熱點
兩會熱點
定目標 提精神 譜新篇
——政府工作報告在各地文旅工作者中引發熱烈反響
發布時間:2022-03-07 17:46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馬思偉
信息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2-03-07

  3月5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在北京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說成績、話挑戰,定目標、談任務,在各地文旅工作者中引發熱烈反響。大家紛紛表示,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推進公共文化數字化建設、加強文物古籍保護利用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等內容,給文旅發展提質增效、更好地為民惠民提出了明確目標,為新時期如何進一步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指明了方向。未來,大家將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振奮的精神,更加扎實地開展各項工作,凝心聚力譜寫文旅建設新篇章。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作為長期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工作的基層紀念館工作者,福建省寧德市閩東革命紀念館館長雷志華對此深有感觸:“我深刻地感受到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繁榮富強,一定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充分利用好紅色文化資源。”

  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德工作期間,曾提出要把紀念館建設成為廣大黨員干部和青少年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陣地,發揮好社會效益。雷志華說:“我們一定牢記總書記的囑托,不忘文博人的初心和使命,深入挖掘閩東紅土地的文化資源,講好紅色文物故事,加強革命文物數字化保護和利用工作,並運用現代新媒體手段,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以更加飽滿的熱情融入新時代文明實踐之中。”

  看完大會直播盛況,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張文平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他說:“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要加強文物古跡保護利用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這對我們文物考古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他還表示,“十四五”期間,內蒙古考古工作將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在早期人類的起源與遷徙、文明起源、歷史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等方面取得新的成果﹔同時深入開展文明起源、統一多民族國家建立和發展等研究,不斷加深對中華文明悠久歷史和寶貴價值的認識。此外,內蒙古將以一批重要考古新發現為依托,建設不同類型的考古遺址公園,讓考古遺址充分發揮科研、教育等功能﹔利用各種新媒體、新手段,加大考古學研究成果宣傳闡釋力度,教育引導大眾認識中華文明起源和發展的歷史脈絡,不斷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自豪感,引導各族群眾牢固樹立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

  “當下,非遺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和發展。作為一名非遺工作者,我認為,非遺保護傳承要加大普及力度,與當代生活緊密融合。”廣東省廣州市增城區博物館負責人彭小榮說,一是要建立更多的非遺展示場館。縣級以上的政府應把非遺展示館納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讓更多人了解非遺、感受非遺、宣傳非遺。二是助力非遺融入現代生活。

  推動非遺進校園、進社區、進景區等,把弘揚傳統文化和群眾日常生活緊密聯系,給非遺良性生長的土壤,讓非遺為現代生活服務,增強非遺活化傳承生命力。三是推動非遺賦能鄉村振興。充分挖掘利用非遺資源,讓傳統手工藝、傳統非遺美食、傳統音樂等非遺技藝為鄉村振興激發產業活力、注入文化動力、凝聚發展合力。

  高丙建是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鈞瓷燒制技藝傳承人,今年2月剛剛被評為“2021河南非遺年度人物”。他得知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深感責任重大。鈞瓷的發展離不開傳承,鈞瓷屬於國家級非遺項目,當下鈞瓷行業窯口眾多,百花齊放,已駛入高速發展階段。高丙建表示,將繼續在造型、技術、審美、研發、營銷、推廣等環節全面創新,創作出更多經得起市場考驗的鈞瓷精品﹔同時不斷提升生產工藝標准化、精細化、規范化的標准,確保形成“一廠一釉一特色”。“與此同時,我要積極與政府、行業協會、同類機構多合作,廣泛交流,用優秀的鈞瓷藝術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高丙建說。

  “自2014年以來,政府工作報告已連續多次把全民閱讀寫入其中,極大地鼓舞了廣大圖書館工作者。”重慶圖書館館長任競表示,“倡導全民閱讀、建設書香社會是圖書館人的責任與擔當,我們更應勇挑重擔。”今年,重慶圖書館將以“川渝閱讀一卡通”“書香筑夢鄉村行”等文化惠民品牌服務為抓手,努力為人民群眾提供更高質量、更高效率的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文化獲得感和幸福感。此外,公共圖書館應順應時代發展趨勢,依托5G、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為廣大讀者提供更加精准的公共數字文化服務。任競介紹,下一步要通過智慧圖書館建設,不斷豐富數字資源總量,創新資源樣態,提升資源質量,培育打造數字文化服務品牌。而古籍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載體,公共圖書館一定要將其保護好、傳承好,做到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讓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活”起來。

  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劉光霞談到,近年蘭山區扎實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已實現區、鎮、村三級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全覆蓋。全區現有1家圖書館總館和11家鄉鎮圖書館分館、344個農家書屋(或社區圖書服務點),每年組織全民閱讀活動120多場,超萬人參與。圍繞擴大供給,蘭山區還深入挖掘沂蒙布藝、琅琊剪紙、王氏熟梨等非遺項目,通過闡釋、轉化,助力提升民生福祉,成為區域經濟發展新引擎。“聚焦數字化建設,下一步,我們還將繼續優化蘭山文旅直播平台,創新‘線上直播+線下引流’服務模式,聯動蘭山旅游景區、民俗街區、文旅企業等抱團發展,同步推動數字化閱讀空間、智慧景區建設及針對特殊人群的個性化服務,讓群眾享受文旅服務更高效、更便捷。”劉光霞說。

  湖南韻動文化體育產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曹文杰表示,政府工作報告為眾多文化企業尤其中小微文化企業樹立了信心,鼓舞了斗志,大家有了更大勇氣去面對困難和挑戰。作為一家專注公共文化領域的高新技術企業,在新時期,公司將按照《湖南省“十四五”文化改革發展規劃》要求,建好用好湖南公共文旅雲平台,加強公共文化數據採集、存儲和分析處理,提供一站式、集成式、多媒體覆蓋的智能化服務,加強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應用,推動湖南公共文旅雲平台公共文化服務全方位、全鏈條智能化升級,構建城鄉一體、體系完備、線上線下交融的現代公共文化設施網絡體系。同時在文化和旅游部門的指導下,打造“湖南數字農家書屋”App和微信公眾號,建設“湖南非遺雲上展覽館”和數字非遺資源總庫,全面提升農家書屋數字化水平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效能。

  (統稿:韓潔,參與採寫:孫叢叢、陳關超、阿勒得爾圖、侯文斌、黃國勇、譚志紅、張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