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2022年聚焦全國兩會(文化和旅游)專題_131 > 委員談文旅
委員談文旅
代表委員:這是殷切期待,我們奮進
發布時間:2022-03-04 17:14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李曉霞
信息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2-03-04

  2021年10月17日,在仰韶文化發現和中國現代考古學誕生100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發來了賀信,代表黨中央向全國考古工作者致以熱烈的祝賀和誠摯的問候。

  “習近平總書記用賀信的方式對100年來我國幾代考古人取得的成就、作出的貢獻、發揮的作用給予了充分肯定,對廣大考古工作者繼續發揚優良傳統,努力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提出了殷切期望,為全國考古工作者、文博工作者更好展示中華文明風採、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指明了前行方向。”全國人大代表、四川博物院首席專家魏學峰表示,未來他將思路更加清晰地做好相關工作,重點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博物館,以人民為中心,力爭在文物研究和公眾服務方面取得更大突破。

  為此,今年全國兩會上,魏學峰將繼續聚焦博物館法的推進工作。在2020年全國兩會上,他就提交了關於盡快出台中國博物館法的建議,得到了國家文物局的積極回應,國家文物局組織了相關專家正在研究。據了解,我國的博物館從上世紀80年代的1000多家,發展到如今的5000多家,數量位居世界前列,博物館年度參觀人數也在逐年大幅度增長。“博物館熱”的背後,是人民群眾對精神文化的強烈需求。但目前,我國博物館的管理還隻有行業條例,沒有上升到法律層面。在他看來,必須加快推進博物館法的立法進程,為博物館的健康發展提供法治保障。“四川率先出台《四川省三星堆遺址保護條例》地方性法規,這不僅對三星堆,對全國的大遺址保護都將起到引領示范作用。”魏學峰表示,文物從發掘到保護再到利用,每個層面都需要法律的界定,這其中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100年來,幾代考古人篳路藍縷、不懈努力,取得一系列重大考古發現,展現了中華文明起源、發展脈絡、燦爛成就和對世界文明的重大貢獻,為更好認識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發揮了重要作用。”全國政協委員、南京大學文化與自然遺產研究所所長賀雲翱也感嘆,“這是對我們考古人、文博人最知心的肯定。”

  “文博界與文藝界其實有著共通的思想武器和實踐抓手。”在賀雲翱看來,無論是習近平總書記致仰韶文化發現和中國現代考古學誕生100周年的賀信,還是在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國作家協會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重要講話,內容休戚相關,精神一脈相承。

  “經過考古發掘和學術研究而建設起來的考古遺址公園、考古博物館等,再通過公共考古、文旅融合傳播到社會,既創造了一種新知識,也發現了一種新文化或者新藝術。”賀雲翱舉例,所有的考古發現同時包含了歷史價值、科學價值、藝術價值和文化價值。“如出土的玉器、青銅器、瓷器、壁畫等,本身就是藝術品。通過考古學者的科學勞動,去揭示未知探尋本源,反映歷史文化的輝煌,把這樣的發現交給社會、交給人民,就是在踐行總書記所講的展示文藝新氣象、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

  “我們不僅要把珍貴的文化資源發掘、展現出來,實現其當代價值,同時,也要講好文物故事、講好考古故事、講好非遺故事。這與總書記強調的要用情用力講好中國故事是一致的。”賀雲翱坦言,每一次文化發現都是講故事的過程,“如果不把它的內涵、來龍去脈和各種價值搞清楚、講出來,社會大眾就無法完全享用它,從業者也沒有實現自己的使命和目標。因此,所有的考古發掘、遺產發現都應是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的文化建設成果,都要以繁榮當代文化、豐富人民精神生活為最終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