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2022年聚焦全國兩會(文化和旅游)專題_131 > 代表話文旅
代表話文旅
有幸趕上了豫劇最好的時代
發布時間:2022-03-04 16:54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李曉霞
信息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2-03-04


講述人:李樹建(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豫劇院院長)

  我從藝45年,當了33年的院團長,演遍了全國31個省區市,出訪過29個國家和地區。我親身經歷和見證了新時期中國豫劇發展的歷程。自黨的十八大以來,豫劇文化得到飛速發展,也是全國文藝事業快速發展的一個縮影。

  我發現,現在社會不同群體、不同年齡段的人都關心豫劇、越來越喜歡豫劇,尤其是年輕人。比如,鄭州中小學生群體有一個“我為兩會寫議案”的活動,2021年全國兩會前夕,我就去了鄭州第四十七初級中學,就豫劇文化發展和同學們交流,讓我很受啟發。

  在對中小學校、基層和社區進行調研後,當年的全國兩會上,我提出了《講好黃河故事,豫劇要當先鋒的建議》,提議設立以強化豫劇在弘揚黃河文化中的先鋒作用為重點的文旅融合專項工作機構。此外,我還建議,與建設美麗鄉村相結合,開發戲曲主題古鎮,助力鄉村振興﹔建設豫劇博物館,加大戲曲文創產品開發,讓傳統戲曲煥發新光彩。

  2020年3月,我首次開通了快手直播,一方面是為了推廣傳播豫劇,另一方面是想通過網絡為豫劇發展找思路。沒想到一場直播下來竟然有上百萬人次的觀眾。我演了45年的戲,每年按100場左右計算,45年就是差不多5000場、1000萬名觀眾,可開直播不到1個月,我的唱段視頻就有近2000萬次播放量,快頂我唱一輩子戲了!

  此外,我還嘗試利用新媒體渠道來更好地參政議政。2020年全國兩會前,我向廣大網友征集通過互聯網傳播戲曲文化的建議,收到了1萬多條網友評論。

  10年來,豫劇獲得了多項資金支持,豫劇文化得到了充分的滋養。河南省各地通過政府購買服務,開展“舞台藝術送農民”“戲曲進校園”“中原經典劇目展演”等活動。在這一過程中,我看到了農村的新變化,也看到了年輕一代對傳統文化的熱情。去年到商水縣扶蘇村的演出讓我印象深刻,當時能容納三四千名觀眾的扶蘇文化廣場上人山人海,十裡八鄉的觀眾扶老攜幼看演出。我深切地感受到這幾年各級政府對農村公共文化陣地建設的重視,現在下村演出不再停在馬路上演出,村村都有自己的舞台廣場,有音響甚至燈光,專業化程度越來越高。

  未來,豫劇人要繼續用豫劇謳歌人民群眾美好生活,用豫劇這張文化名片弘揚傳播河南文化、中原文化、中國文化,堅定文化自信的底氣,更好地服務人民、服務社會。(魯  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