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2018年全國兩會代表委員談文化 > 熱點新聞
熱點新聞
鄉村文化振興, 繪就美麗中國幸福民生的壯麗畫卷(一)
發布時間:2018-03-19 10:18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李慶禹
信息來源:中國文化報 2018-03-19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黨的十九大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如春風吹拂大地,正煥發起廣大基層鄉村的無限生機和蓬勃活力。隨後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強調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出系統部署。今年的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到鄉村振興。可以說,黨和國家對鄉村振興的重視程度前所未有。

  如何發揮文化建設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的積極促進作用,目前全國各地有哪些好的典型做法值得總結思考並為全國提供經驗借鑒?為此,中國文化報記者走進部分典型鄉村,採訪報道當地或弘揚傳統文化、或培育文明鄉風、或發力文創產業、或實施文化惠民、或挖掘鄉村文化人才、或發展鄉村旅游等助力鄉村振興的良好經驗和具體舉措。好風憑借力,作為正當時。我們看到,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引導下,一幅幅描繪新時代村民幸福生活和美好期盼的壯麗畫卷正在祖國廣袤的鄉村大地上緩緩展開……(中國文化報通聯部策劃執行)

 

總書記的聲音:

  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

  要把脫貧攻堅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有機結合起來,推動鄉村牧區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把廣大農牧民的生活家園全面建設好。

  ——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指出

  要推動鄉村文化振興,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和公共文化建設,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深入挖掘優秀傳統農耕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培育挖掘鄉土文化人才,弘揚主旋律和社會正氣,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朴民風,改善農民精神風貌,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煥發鄉村文明新氣象。

  ——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山東代表團審議時指出

 

浙江余姚市橫坎頭村:紅色文化煥發革命老區新活力

  中國文化報駐浙江記者徐繼宏報道:“總書記給我們回信啦!”今年春天,梁弄鎮橫坎頭村比往年顯得更加熱鬧。就在不久前,習近平總書記給橫坎頭村全體黨員的回信讓村民們連日來都沉浸在興奮和激動之中。

  3月12日一早,記者來到橫坎頭村。白牆黛瓦的農房、造型奇特的盆景園、掩映在竹林裡的精品民宿區……小橋流水,綠樹紅花,一派田園風光。迎面而來的村民,無論男女老幼,個個精神抖擻,臉上挂滿了燦爛笑容,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10多年前,橫坎頭村交通閉塞,房屋破舊,村民收入很低,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村、落後村。2003年1月底,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的習近平來到四明山革命老區考察。“就在這一次,習近平同志同時提出了‘要把梁弄建成為全國革命老區全面奔小康樣板鎮’的重要指示。”橫坎頭村黨委書記張志燦回憶說。梁弄鎮浙東(四明山)抗日根據地是全國十九塊根據地之一,有“浙東延安”之稱。橫坎頭村正是浙東(四明山)抗日根據地的中心所在地。中共浙東區委舊址、浙東行政公署舊址、《新浙東報》報社舊址、浙東銀行舊址、譚啟龍同志舊居……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和資源優勢,讓紅色旅游成了橫坎頭村發展的重要契機。

  近年來,為加快浙東(四明山)抗日根據地舊址群景區發展,當地政府編制了《四明山紅色旅游實施規劃》《余姚橫坎頭紅色旅游二期開發總體規劃》,投入3億多元用於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如今的橫坎頭村,‘顏值’很美。而這主要得益於兩點,一是紅色基因,二是綠色發展。”在張志燦看來,紅色基因是橫坎頭村最寶貴資源,是橫坎頭村振興發展的助推器。

  山清水秀的自然風貌加上深刻動人的紅色故事,浙東(四明山)抗日根據地舊址群吸引了一批批國內外游客。村民黃志光擔任紅色景區講解員多年,至今他還習慣每天傍晚時分在村裡散步、聊天,有時他會在村橋頭的超市門口,為年輕人講述這塊紅色土地上的故事。“來梁弄旅游的人多了,周末一天能賣100多盒大糕。收入比15年前增加了七八倍。這也是發展紅色旅游給我們帶來的紅利。”梁弄大糕非遺項目傳承人、有著32年黨齡的梅柏橋笑著說道。

  賞美景、品百果、觀湖山、住農家、嘗土菜、玩漂流,如今橫坎頭村是一個集歷史文化、革命勝跡、自然風光於一體的旅游型村落。“以前,從小賣部望出去,滿眼都是稻田,現在通了柏油路,建起了公園,完全變了樣。城裡有的,村裡有﹔城裡沒有的,村裡也有。我們生活得很開心,很幸福。”在村裡開農家樂的黃玲玲說。

  15年來,橫坎頭村遵循習近平總書記的諄諄教導,走出了一條不斷奮進的革命老區鄉村振興之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變,相繼被評為全國文明村、浙江省歷史文化名村、浙江省全面小康建設示范村。2017年,橫坎頭村接待游客64萬人次。

  家居綠水青山畔,人在和諧紅村中。橫坎頭村,因紅而得名,因綠而秀麗,因勤而致富。“總書記的回信,讓我們深切感受到黨中央對革命老區的高度重視,切身體會到總書記對革命老區人民的特殊關懷,深刻領會到總書記一切以人民為中心的執政理念!” 張志燦說,橫坎頭村要以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為動力,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緊緊圍繞“讓紅色更紅、讓綠色更綠、讓亮點更亮”的橫坎頭建設發展思路,向“紅色、古色、綠色”相映的社會主義新農村邁進,全力打造全國鄉村振興樣板村。

 

山東萊蕪市官場村:“道德銀行”促文明新風

  中國文化報駐山東記者蘇銳報道:3月12日下午,山東省萊蕪市高新區官場村村口大牌坊下,一場熱鬧的演出正在進行。站在旁邊圍觀的村民馮建波告訴記者:“晌午我正在家睡覺,閨女打電話說這邊有演出,我從炕上爬起來就過來了。演得真不孬。”

  當天,是山東省藝術研究院在官場村挂牌採風創作基地的日子。“我們希望把官場村作為一個科研點,搞清楚他們的工作模式為何這麼有成效,從而探索鄉村文化振興的有效途徑。”山東省藝術研究院院長張積強說。

  官場村始建於明朝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因三面環水,水草豐茂,成為春秋戰國時期魯軍操練屯兵、儲糧、放馬之場地,稱之“官馬場”,後演化為“官場”之名。該村也是《左傳》記載的《曹劌論戰》一文中“長勺之戰”的古戰場所在地,成語“一鼓作氣”的典故便出自這裡。

  據官場村初步統計,2013年至今,全國有超過兩萬人專程來村裡考察文化建設。官場村黨支部書記張珂說:“以前村內風氣不太好,是周邊有名的‘上訪村’,近年來官場村以培育文明鄉風為目標,通過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讓村民的精神面貌有了極大改善。”

  優秀傳統文化是鄉村和村民的魂,沒有了文化滋養,鄉村各項建設都難搞好。近幾年,官場村建立了道德大講堂,每周都邀請各行各業的先進代表來給村民加油鼓勁。如邀請國學專家講孝道,邀請文藝骨干講怎樣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等。

  備受外界關注的則是村內設立的“道德銀行”。“道德銀行”有一個“服務窗口”,即村街上的電子顯示屏。村內所有成員都有一個“賬戶”,每人每做一件好事,就會得到積分,積分終身有效。得分高者,可以享受子女上學免費等獎勵。

  通過上述舉措,官場村呈現出良好家風、淳朴民風。“以前村內有戶人家,5個子女過得都不錯,但每年回家過年都鬧矛盾。後來村裡邀請他們聽了一堂道德大講堂的課,專門講孝道,結果吵架的事再也沒發生過。”一位村民說,“經過幾年的發展,村裡的風氣明顯改善,不孝敬老人、打牌賭博的現象基本絕跡了。”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山東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發表後,官場村第一時間組織了黨員干部和群眾集中學習。“總書記講要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和公共文化建設,這是非常必要的。”張珂說,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不可缺少的部分,而鄉村文化建設的成效是潛移默化的,不像墨水落到紙上那樣立竿見影。

  官場村對未來有著美好憧憬。“現在國家大力提倡發展鄉村旅游,官場村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非常豐富,村裡成立的長勺鼓樂藝術團常年在全市演出,我們打算整合村內資源,吸引更多游客來體驗。”張珂說,村裡正在進行前期規劃論證,就資源開發、設施建設等詳細聽取專家意見,等條件成熟就上馬。同時,村內的一些特色農產品,也將通過發展鄉村旅游、網絡傳播和現代物流,賣到世界各地。

  “日子越來越有盼頭。”馮建波說,他特別喜歡參加文藝活動。這些年,村裡的文化設施建起來了,政府還配發了樂器和服裝,把好事辦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他表示,現在國家提出要振興鄉村、振興鄉村文化,以後的文化生活肯定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