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2018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 各地活動
各地活動
“非遺在社區”——2018年“文化和自然 遺產日”上海非遺系列活動舉行
發布時間:2018-06-12 10:14 來源:文化上海微信公眾號 編輯:馬思偉
信息來源:文化上海微信公眾號 2018-06-12
  6月9日上午,“非遺在社區”——2018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上海非物質文化遺產系列活動主會場活動在上海大世界隆重舉行。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周慧琳,副市長翁鐵慧,市政府副秘書長宗明,市委宣傳部副部長胡勁軍,市文廣影視局、市文物局局長於秀芬,黃浦區區委書記、區長杲雲出席活動。市人大教科文衛委領導,大世界非遺傳承推廣協調小組成員單位、市非遺保護工作局際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市文廣影視局、市知識產權局、市農委、市工商局、市衛計委、市教委、市民宗委、市商務委、市體育局、市旅游局、市文聯等委辦局的領導,以及黃浦區委、區政府領導,傳承人代表、文物保護工作有關單位代表、全市各區文化(廣)局、市屬非遺項目保護單位負責人、有關高校的專家和眾多市民代表參加活動。
  在主會場活動儀式部分,展映了上海非遺傳承保護宣傳短片,與會領導先後為上海市民間收藏文物鑒定咨詢服務點授牌,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上海)頒證,為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先進集體、先進個人(上海)頒證,為“2017?中國非遺年度人物”(上海)頒獎,並由5位國家級傳承人共同啟動了2018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在社區”全市集中展示活動。
  
市政府副秘書長宗明、市委宣傳部副部長胡勁軍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及其代表頒證
  
  節目展演部分,上海昆劇團、東華大學服裝設計學院、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上海紅領巾說唱團、奉賢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分別向觀眾獻上了非遺時裝秀、昆曲《牡丹亭﹒驚夢》選段、上海說唱《美食大世界》、舞蹈《滾燈人的心願》等精彩節目。
  上海大學、東華大學充分發揮專業特長,聚焦“染、織、繡”,幫助傳承人將非遺的內涵、技藝、元素,跨界融入時裝,自信地走向國際時尚舞台。這台非遺時裝秀在6月5日北京恭王府舉行的非遺研培計劃上海高校成果展開幕式上演出,網上直播瀏覽量超過1700萬。
  上海昆劇團獻上昆曲經典劇目《牡丹亭﹒驚夢》選段。 
  上海滑稽劇團演員徐世利退休十多年以來,堅持在社區教學,教孩子們說上海方言,唱上海說唱,至今已帶教過二十余批、近六七千小朋友。在徐世利的帶領下,紅領巾說唱團的孩子們用上海說唱,在上海大世界描繪出了一個色香味俱全的美食大世界。
  
  滾燈集舞蹈、雜技、體育為一體,在奉賢當地社區有著極為廣泛的群眾基礎,國家級傳承人徐思燕領銜上台演繹《滾燈人的心願》。
  在中央舞台周邊,本市16個區還專門設置了“非遺在社區”成果展,邀請了海派絨繡、上海燈彩、顧繡、上海剪紙、魯庵印泥制作技藝、金山農民畫、嘉定竹刻、奉城木雕、皮影戲、扁擔戲等眾多長期扎根社區的國家級、市級、區級傳承人進行現場演示,並通過展板、圖文、宣傳資料來展示各區推進“非遺在社區”的成果。
  “非遺在社區”項目是上海市文化廣播影視管理局發起推動、覆蓋全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社區傳承傳播工作。“非遺在社區”項目遵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精神,尊重、保護和支持以人為核心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實踐回歸其孕育發展的社區、回歸當地民眾的生活,積極引導各級各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在社區常態化開展演、講、示、教等傳承傳播活動,最終實現“活動有陣地、資源有供給、管理有機制、推進有保障、社區有生態、國際有影響”的目標。2018年,將以“扎根當地”“因地制宜”“分步實施”“試點先行”“資源統籌”“納入評估”作為六項基本原則,並在6月初實現全市各級非遺傳承人在市、區、街鎮的文化設施布點全覆蓋。
  “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期間,除了大世界主會場之外,市、區、街鎮三級文化設施將開展以傳承人為核心的各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活動800余項,包括重點活動3項,市級活動50項,全市各類文化遺產展演、展覽和體驗活動121項,街鎮社區文化活動中心活動650項,是有史以來“遺產日”全市活動最多的一年,將在6月的這個周末為市民帶來豐富的傳統文化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