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2018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 圖說非遺
圖說非遺
豫見非遺 ——唐三彩燒制技藝
發布時間:2018-06-13 16:29 來源:河南非遺 編輯:馬思偉
信息來源:河南非遺 2018-06-13

  編者按:文化因傳播而出彩,非遺因傳承而持久。2018年6月9日是我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本次活動的主題是:多彩非遺,美好生活。為宣傳展示近年來河南非遺保護成果,提高人民群眾非遺保護意識,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省文化廳非遺處組織河南省非遺保護中心、河南文化信息中心,緊緊圍繞“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主題宣傳活動,推出“豫見非遺”專題宣傳,以文字、圖片、視頻的形式,陸續介紹河南部分非遺項目及代表性傳承人,讓社會公眾了解這些民間藝術,充分展示河南非遺的魅力。

抱物胖俑


貴妃之行


貼花雙龍尊


中國馬

  唐三彩誕生於1300多年前的唐高宗時期,是一種盛行於唐代的陶器,因其在唐代多以紅、綠、黃為主要釉色,故名“唐三彩”。從史料和出土文物來看,在唐代其主要產地為洛陽和西安,現代唐三彩燒制主要集中在洛陽一帶。洛陽礦產資源豐富,高嶺土儲量較多,燒制唐三彩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
  在唐代,唐三彩主要用於陪葬和室內裝飾,生活用器很少見,這與當時的厚葬之風是有直接關系的。唐代國力雄厚,經濟發達,統治階級極盡奢華,有厚葬之風,正因如此,人們大量以唐三彩陪葬,並相互攀比炫耀,客觀上也促成了唐三彩的發展壯大。
  唐三彩是通稱,並不僅僅局限於三種顏色,除了常用的紅、綠、黃外,還有白、黑、藍、紫等顏色。唐三彩所用的原料主要是當地出產的高嶺土,這種土可塑性強、吸水性好,黏結起來十分牢固,晾干後又不會裂,適合唐三彩的制作。燒制採用二次燒制法,將黏土經過成型並干燥後,入窯以1000°C∼1100°C溫度燒成素胎,再施以配置好的各種釉料入窯以850°C∼950°C的溫度燒制。其種類以人物、馬匹、駱駝、器皿最具代表,並以其造型的豐腴端庄,色彩的絢麗燦爛,裝飾的極妍盡美,被廣泛應用於皇家貴族觀賞、宮廷園林建筑、對外文化交流等方面。20世紀70至80年代,黨和國家領導人,將洛陽唐三彩工藝品當作珍貴國禮,先後贈送給世界50余個國家的元首及政府首腦,唐三彩被譽為“東方藝術瑰寶”。
  唐三彩是中國彩陶藝術的顛峰之作,是中華優秀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文化史和美術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觀賞收藏等價值。
  2008年,唐三彩燒制技藝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