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 > 十二藝節動態
十二藝節動態
《英﹒雄》劇組祭掃龍華烈士陵園 緬懷主人公繆伯英何孟雄
發布時間:2019-05-17 16:09 來源:中青在線 編輯:馬思偉
信息來源:中青在線 2019-05-17

  參加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的大型民族歌劇《英﹒雄》劇組全體人員,今天上午9時集體來到劇中主人公、“龍華二十四烈士”之一的何孟雄的犧牲地——上海龍華烈士陵園,合唱《英﹒雄》片段《青春同祭鐵血大旗》,並向烈士敬獻鮮花,緬懷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追尋共產黨員的英雄足跡。


  “在緊張排練之余,我們籌備了這次參觀活動。劇組剛乘坐火車抵達上海,大家都非常珍惜這次與革命先烈的‘再次重逢’,再次深入體悟革命情懷,更好傳承弘揚英雄精神。”本劇出品人、湖南株洲市戲劇傳承中心主任肖鴻斌說。
  《英﹒雄》的主人公均為湖南人。“英”是繆伯英,她於1920年11月參加由李大釗組織的黨的早期組織,成為中國共產黨的第一位女黨員﹔“雄”則是其丈夫、株洲人何孟雄,兩人在李大釗的幫助下成為了中國最早的一批共產黨員,先後在上海犧牲。
  “我們始終堅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導演、編劇、作曲、主演、服裝、化妝等人員,多次深入長沙繆伯英故居、炎陵何孟雄故居、上海龍華烈士陵園等革命前輩生活和戰斗的一線,每次都受益良多,今天又一次受到了精神洗禮,這對我們的藝術創作來講意義重大。”肖鴻斌說。

  劇中何孟雄的扮演者毋帥斌說: “這次緬懷英雄的行動,進一步加深了我們對第一代共產黨人的初心之純、主義之真、信仰之堅和人格之美的理解,也進一步增強了我們上演《英﹒雄》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在中國藝術節上,我們唯有發揚英雄精神,以更飽滿的熱情和昂揚的斗志,拿出最好的演出狀態,與上海的觀眾們一起高唱英雄贊歌、傳承英雄精神”。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仲呈祥表示,這一“英”一“雄”,“英﹒雄”夫妻,既為中華民族留下了寶貴的紅色精神財富,也為文藝創作提供了珍貴的題材資源。“文藝工作者為他們樹碑立傳、傳神寫貌,塑造立得住、傳得開、留得下的藝術形象代代相傳、深入民心、弘揚光大,是神聖的天職。”
  兩次觀看演出的中國民族歌劇傳承發展委員會副主任、原解放軍藝術學院政委喬佩娟說: “這是很好的一部正能量作品,讓現代人真正知道我們的先烈是怎樣奮斗的。”
  今年是繆伯英逝世90周年。臨終前她曾對家人說:“既以身許黨,應為黨的事業犧牲,奈何因病行將逝世,未能戰死沙場,真是遺憾終生!你要堅決與敵斗爭,直到勝利!”繆伯英病逝後,1931年2月,何孟雄在上海龍華監獄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繆伯英的靈柩和一雙兒女均不知所終。龍華烈士紀念館現館藏有“何孟雄、繆伯英的藏書《前鋒》創刊號、第二期、第三期”,刊物封面上蓋有“伯雄藏書”的印章,為國家一級文物。
  近年來,《英﹒雄》持續上演,截至目前,演出55場、觀眾7萬余人次﹔全劇在演中改、改中演,不斷打磨提升,光是劇本討論會便召開了數十次,前後大修改十稿。株洲市委市政府將本劇作為全市“兩學一做”和“不忘初心”的主題教育輔助教材,全市黨員觀看﹔“輕裝版”的《英﹒雄》文藝志願者小分隊活躍在湖南株洲的田間地頭,把演出獻給基層群眾(攝影 葉辰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