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至22日,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演藝及文創產品博覽會(以下簡稱“博覽會”)在上海展覽中心舉辦,博覽會共設33個展區,來自全國的705家文化機構攜1169個演藝作品及5757種文創產品參展。此次博覽會首次將文創產品納入中國藝術節的大框架中,705家參展機構中,文創機構達到458家,佔到總數的65%﹔5757種在展文創產品,涵蓋文博、非遺、演藝衍生品和旅游等多個品類。
在文創產品展區,由國家圖書館、故宮博物院、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美術館、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館等文化和旅游部直屬單位組成的文創“國家隊”集中亮相,受到了觀眾的好評和追捧,大量優秀的文創產品一經展示就銷售火爆,甚至出現脫銷情況。
被觀眾稱為文創“國家隊”的展區,結合中國北京傳統老建筑風格,以高牆、深院、宮門、斗拱、屋檐等元素特色為主,視覺語言貫穿整體展示設計,引入“互聯網+博物館”技術,秉承互聯網自由、平等、分享的精神,讓更多的人親近人文、走進藝術、拓寬想象。展區視覺設計新穎,文創試點單位展區彷佛五張打開的立體賀卡,成為了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的“網紅”打卡點。展區通過實物創意呈現及多媒體互動有機結合讓高端藝術、博物館藏品緩緩走進尋常百姓生活,在繼承和發揚經典文化的同時,彰顯了中國文化產業的自信和氣度。
向底蘊要設計的精良
故宮博物院此次帶來了102種972件近年研發的文創精品和新品。故宮博物院經營管理處產業開發科科長石皓月介紹:“產品涵蓋千裡江山系列、海錯圖系列、海水江崖系列和扇子系列、絲巾系列、銅器系列等16個系列的豐富展品,為的就是讓上海觀眾能夠在家門口近距離感受故宮文創產品實物的魅力。”記者在現場發現,“故宮口紅”“神駿水果叉”等爆款、限定款現場就俘獲了不少粉絲。
中國國家博物館現有藏品數量140余萬件,涵蓋古代文物、近現代文物、圖書古籍善本、藝術品等多種門類。如此多的藏品自然成為文創的富礦,這次中國國家博物館帶來了馬頭鹿角形金步搖絲巾、手工花絲鑲嵌胸針、杏林春燕系列文具套裝等,其中不乏通過IP授權和與國內外知名品牌合作的產品,強強聯合帶來的視覺沖擊力讓眾多觀眾在國家博物館展區前駐足。
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館的文創以“福”為特色,如憨態可掬的“五福”小皇帝擺件,“福”字創意T恤、茶具等。此外,恭王府還與知名IP“阿狸”合作,推出了一組僅在恭王府可以買到的“恭王府﹒阿狸”系列。
“齊白石工筆小蟲”系列是這次中國美術館在博覽會上的“爆款”。《三余》茶席、精品館藏作品元素紙膠帶、花卉紋樣系列杯墊、任伯年便利貼均在博覽會中熱銷。中國美術館文創中心項目運營經理張天琦表示:“中國美術館從庫淑蘭、吳冠中、齊白石、巴巴拉﹒克魯格等藝術大師的作品中汲取元素,進行再設計,使得文創產品兼具美感及實用性。”
國家圖書館則從館藏典籍入手,以《四庫全書》《永樂大典》《敦煌遺書》等書籍作為創作靈感來源,創作了一系列精品。敦煌書燈的圖案靈感取自北京法海寺壁畫及佛教經典《心經》,書燈的立體拱形設計來源於莫高窟藏經洞。值得一提的是,“從《詩經》到《紅樓夢》”筆記本封面內側印刷有中國古代典籍長河的時間軸﹔內文精選了多件古籍圖片和文字信息,以歷史發展的脈絡呈現,通過各個時期人物及作品的簡介,串聯起中國文學發展的歷程。此外,結合人工智能技術,讀者用手機掃描封面和編章頁提示信息,便可觀看“從《詩經》到《紅樓夢》——那些年我們讀過的經典”的展覽,聆聽國家圖書館專業講解員的精彩講解。
向文化要創意的活力
在博覽會的“國家隊”文創展台上,大量精美的文創產品受到追捧,觀眾競相購買竟至大批產品斷貨。國家圖書館展區負責人余木子告訴記者,“從《詩經》到《紅樓夢》”系列筆記本帶來參展的30件產品全部脫銷。中國美術館相關負責人則介紹,以“齊白石工筆小蟲”為原型創作的冰箱貼在開展第一日便售罄。喜人的銷售成績背後,是“國家隊”多年來的積累和探索。
石皓月告訴記者,故宮博物院研發文創產品的理念是以公眾需求為導向,以前沿科技為依托,以學術研究成果為支撐。在研發過程中,深入挖掘故宮文物藏品的內涵,使故宮文化產品具有歷史性、藝術性、知識性、實用性、趣味性和環保性。故宮博物院追求真誠服務於廣大社會民眾,有針對性地研發出了不同層次的文化產品,滿足不同觀眾的需求﹔同時注重文化產品的包裝和宣傳,注重知識產權保護,努力促進故宮文化的傳播。截至2018年12月,故宮博物院共研發文創產品11936種。
國家博物館文化產業發展中心負責人陳曦表示,國家博物館的文創產品涵蓋了創意家居、辦公用品、服裝配飾、電子產品等12個大類,可以滿足不同消費層次人群的需求。國家博物館希望通過文創產品這一載體,真正做到使收藏在博物館的文物、陳列在廣袤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2016年,國家博物館同阿裡巴巴集團簽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就博物館無形資源的授權和文創產品開發進行深度合作,合力打造“文創中國”博物館IP資源生態平台,截至目前已有百余家品牌商與國家博物館進行IP授權合作,400余款授權商品面市。2018年,國家博物館直接IP授權年收入突破千萬元,撬動市場規模超5億元。
雖然“國家隊”的文創產品在博覽會上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國家隊”卻並不滿足於現狀。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館文化創意與經營部主任王文軍表示:“恭王府多年來一直致力於文創產品的開發和研究,通過不斷分析大眾審美以創造更多更好的產品。如何在產品中注入更多文化內涵,如何把握當下人們的需求是所有文創工作者共同面臨的課題。”
向交流要未來的空間
今年,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這一綜合性平台創新了博覽會舉辦方式,呈現出多元融合特色。演藝機構不僅可以在這裡洽談演出交易,同時也能在文創產品、旅游演藝產品的交流中,迸發出跨界融合的新思路。
中國兒童藝術劇院演出部主任王進告訴記者,這次來到博覽會,中國兒童藝術劇院不僅帶來了多年來創排的優秀劇目做展示和推薦,還特意帶來了1956年排演的經典兒童劇《馬蘭花》的老劇本手稿及1961著名作家老舍創作的兒童劇《寶船》的配樂手稿。“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展示讓觀眾了解我們這個文化和旅游部直屬院團的歷史和發展脈絡,通過更優秀的作品回饋觀眾。”王進表示,由於文創產品的加入,展覽變得更加豐富。作為國家級的藝術院團,它們借此平台與同行取經、切磋,未來中國兒童藝術劇院也將持續開發以兒童劇為原型的文化衍生產品。
自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組建以來,文化和旅游部立足文旅融合實際,發揮文化的資源優勢和旅游的市場優勢,積極推動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推進文化創意產品的高質量開發,以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多元化消費需求。據悉,文化和旅游部將於近期推出一系列新措施,進一步推進文化創意產品的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