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聚焦2020全國兩會 > 兩會動態
兩會動態
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首場“委員通道”開啟
發布時間:2020-05-22 15:53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楊倩
信息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0-05-22

  5月21日下午,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開幕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大會開始前,今年全國兩會的首場“委員通道”開啟。由於疫情原因,今年的“委員通道”採訪活動採取網絡視頻的方式舉行。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王辰,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王階,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人大常委會主任、黨組書記達久木甲等6位全國政協委員接受採訪。

  中國戰疫的成效

  首先體現在文化的勝利

  有記者提問,中國抗擊疫情為何能取得顯著成效?

  “這首先是我們文化的一個勝利,在中華文化中,真正尊重人民的健康和生命,是這樣一種深刻的文化觀念、這樣一種價值觀,體現在整個抗疫行動中。”王辰表示,無論是從人民萬眾一心尊重和維護生命的行動,還是領導人果斷的決策,或是醫務界專業的行動,都深刻地體現了尊重生命和健康的文化。“中華文化中這樣一種團結一心、共克時艱的文化凝聚人心,在我們應對這場重大疫情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另外,就是我們的體制。”王辰說,中國的體制,決定了在遇到重大困難的時候、重大挑戰的時候,中國人民能夠萬眾一心,共克時艱。凝聚資源,調動各方面力量,組織最強有力的力量來面對嚴峻挑戰。此外,醫務界鍛煉出來的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對人民健康的深刻尊重,在真正要展現醫務工作者精神和水准的時候,得到了充分且淋漓盡致的體現。

  “同時,就是我們的國力。”王辰說,中國的國力,新中國成立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因此,這些年所凝聚出來的國力在這次的抗疫中也發揮了深刻的重大的作用。 

  “我們在前線能真切地體會到文化的力量、體制的力量和國力的力量,為這次能夠取得抗疫的重大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是這次抗疫能夠取得勝利的重要原因。”

  傳承精華,守正創新,

  讓中醫藥發揚光大

  “這次疫情,全世界都沒有特效藥,中國還有傳統的中醫藥。”有記者問及中醫藥抗疫的經驗和啟示,王階介紹,至3月30日,武漢金銀潭醫院南區收治的158例患者裡面,有140例已經痊愈出院,其中88例純中醫治療,療效顯著。

  “通過這次疫情防控工作,我們還在反思中醫藥的傳承和創新。過去中醫的診療、醫生的處方和熬藥的過程漫長,這次有了新的變化,‘智慧藥方車’開進金銀潭醫院,開進雷神山醫院、火神山醫院和方艙醫院,病人在診療後一分鐘就能拿到藥,開水沖服,簡單方便,又不失特色。”王階堅信,中醫藥隻要能夠傳承精華,守正創新,一定可以在臨床救治中發揮作用、發揚光大。

  “精准扶貧哇嘰哇,

  黨和政府卡沙沙”

  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的阿土列爾村,曾是遠近聞名的“懸崖村”,如今,84戶貧困戶告別了懸崖爬梯,搬進了縣城新居,有人說這是啃下了涼山最難啃的“硬骨頭”。有記者提問涼山如期完成脫貧目標的信心和力量來自於哪裡,達久木甲用了三句話來解答。

  “第一句——脫貧攻堅有多難,扶貧干部有多拼。”達久木甲介紹,在涼山,活躍著一支‘天天走村入戶,狗見了都不咬’的扶貧干部隊伍。五年來,在脫貧攻堅戰場上,有151名干部負傷,有23名干部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在他們之中,爾古日體是‘妻子眼中的工作狂,干部口中的領頭羊,群眾心中的主心骨’,積勞成疾,倒在崗位上,生命定格在36歲。

  “第二句——點亮一盞燈,照亮一大片。”達久木甲舉了個鮮活的實例——金陽縣布拖村集中安置點,馬哈木日卓老人6歲的小孫女說:“家裡的螢火蟲飛走了,以前沒有燈變成了燈芯向下的電燈,有了電,奶奶能看有人的戲匣子了。”燈意味著光明和希望,它給了山區人民群眾前行的力量。

  “第三句——曾經一步跨千年,而今跑步奔小康。”達久木甲坦言,64年前,涼山彝族同胞一步跨千年,從奴隸社會直接跨入人民當家作主新社會。幸福是奮斗出來的,打贏脫貧攻堅戰,說到底靠的是廣大干部群眾實干、巧干、齊心干。“從這個角度,就更能理解為什麼涼山州緊扣脫貧攻堅排兵布陣,調兵遣將,選派上萬名優秀干部下沉到農村基層一線。由此也更明白,為什麼感謝共產黨,感謝精准脫貧,成為彝族群眾發自肺腑的話。”他說, “我們彝語說‘好’叫‘哇嘰哇’,說‘謝謝’是‘卡沙沙’。我想用一句彝語來結束我的回答,‘精准扶貧哇嘰哇,黨和政府卡沙沙!’”(薛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