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正以強大的中國力量、中國精神、中國效率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作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抓手,旅游業必將發揮重要作用。”全國政協委員傅勇林接受《中國旅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在我國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加快推動我國旅游業振興發展,是擴大內需、促進消費的重要戰略選擇,也是貫徹中央“六保”方針的具體舉措。
對如何推動旅游業振興發展,傅勇林提出相關建議。
傅勇林表示,推動旅游業振興發展需要“結構調整”。應根據中央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戰略部署、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背景,化“危”為“機”,結合“十四五”規劃擬制,主動科學調整我國旅游產業體系、產業結構和產業布局,細分全產業鏈分工,同時以大戰略觀啟動規劃建設全國旅游產業的戰略緩沖區和戰略縱深帶,以科學的戰略謀劃,推動我國旅游業盡快振興,高質量發展。要調整旅游企業結構,培育基於“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新平台、新載體”的新型企業﹔要調整旅游產品和產品體系結構,全方位深度優化旅游產品和產品體系的研發、設計、生產、營銷、管理和運營模式﹔要調整游客結構,逐步增加“知識游客”“文化游客”“專業游客”﹔要調整游客空間分布結構,通過宏觀調控和微觀調適,使游客空間分布趨於平衡﹔要調整游客消費結構,既拉動內需,又促進就業,提高旅游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率和相應佔比。
傅勇林還表示,推動旅游業振興發展需要“路徑轉換”。要供需兩端同時發力,著力培育好市場這個“汪洋大海”以及其中大大小小的“島嶼”(市場主體),其中的關鍵是要充分激活市場以及市場主體的活力和創造力。因此,在制度安排、政策供給和資源配置等方面,既要“上天”,注重加強戰略研究、理論探索和宏觀思考,也要“入地”,包括制度資源在內的各種資源一定要“深入”中華大地和百姓的日常生活。要建構基於現代服務業的現代旅游產業新體系,大力引進“節會展賽”、創意設計等現代生產性服務業態,為旅游業又好又快發展提供新動能、注入新品質、涵養新精神、開辟新境界。要以現代新技術為旅游業發展賦能,積極推進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無人機、VR、AR以及新能源、新材料、可穿戴智能設備等新技術在旅游業的廣泛運用。(李志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