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渤海靺鞨繡第四代傳承人孫艷玲佩戴的黑色真絲純手工刺繡口罩格外引人注目。今年,孫艷玲提交的多份建議都與這枚兼顧健康保障與非遺傳承的口罩相關。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口罩一度成為稀缺物資。孫艷玲便“跨界”聯合多位企業家朋友克服困難開起了口罩廠。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形勢下,孫艷玲想到,可以將渤海靺鞨繡與口罩結合,便做出了繡著栩栩如生花朵圖案的純手工真絲刺繡口罩。目前,孫艷玲已與英國一家採購商簽訂10萬份訂單,讓渤海靺鞨繡以特殊的方式走出國門參與全球戰“疫”。
作為非遺傳承人,孫艷玲履職期間把更多的目光投向了非遺的保護、傳播以及少數民族文化保護等工作,走訪調研黑龍江省少數民族聚居地區,詳細調研少數民族文化傳承與保護、生產生活等情況,傾聽非遺傳承人的發展訴求。
“隨著非遺產業化發展愈發深入,部分非遺傳承人從原申報地遷移到其他地區,並在當地開展非遺保護和傳承活動,也就是‘非遺異地傳承’現象越來越多。然而,我國相關法律法規及指導性文件均未提及過‘非遺異地傳承’的問題。”孫艷玲敏銳地發現非遺產業的新動向,作為全國人大代表,她認為自己有責任支持“非遺異地傳承人”,並提交了明確具體保護細則和獎勵辦法的建議。
孫艷玲表示,當前,產業化程度較高的非遺項目遷移至其他省市發展的需求越來越大,但卻面臨“項目和人走出去、依舊被列入遷出地名錄”的尷尬局面。因此,建議國家支持“非遺項目、傳承人跨區域遷移認定”,並在法律法規中明確相應的原則和程序。建議非遺代表性項目及代表性傳承人可按遷入地的規定辦理跨區域遷移認定,成功認定後不再列入遷出地非遺項目及傳承人名錄中。
對於異地傳承的非遺傳承人,孫艷玲建議應該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認定與管理辦法》等相關法規的規定,給予非遺傳承人應該享受的優惠和補貼,維護非遺傳承人的正當權益,讓非遺傳承人的基本生活有保障。(趙祎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