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推進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 長效化 > 文化和旅游部學習動態
文化和旅游部學習動態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
以紅色美術作品向世界講述建黨百年奮斗故事
發布時間:2021-03-18 09:22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楊倩
信息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1-03-18

全國政協常委 、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今年全國兩會上,從提案到書面發言,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均聚焦於“以紅色經典美術作品,助力黨史學習年”。除了身為雕塑家,吳為山還有一個特別的身份——民盟中央常委。如他所說,中國共產黨走過百年歷程,各個民主黨派與其風雨同舟、肝膽相照、榮辱與共,攜手為民族復興、人民幸福而不懈奮斗著。

  “我深受中國共產黨的培養。黨史是我創作的法寶。”在吳為山看來,從黨史中汲取營養、獲取力量是當代藝術家的必修課。

  從矗立於德國特裡爾的《馬克思》到屹立於法國蒙達爾紀鄧小平廣場的《百年豐碑》,從《毛澤東同志在香山》到《雷鋒》,“每一件紅色主題作品的創作過程,都帶給我一次全身心的深刻教育”。吳為山說,它們講述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故事、老一輩革命家旅法勤工儉學的故事、東西方文化對話的故事……它們不僅通過藝術闡述了中國文化的價值觀,同時也向世界宣傳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故事。

  在吳為山看來,以一位民主黨派人士的視角和真情去表現紅色題材,能不斷加深世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先進文化和政治生態環境的正確、深入、全面了解。

  今年全國兩會上,政協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中的一段話給吳為山留下了深刻印象——

  “從中國共產黨百年來艱苦卓絕的奮斗歷程中,從中華民族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從中共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中,從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政協事業發展中,深刻理解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深刻理解中國共產黨是風雨來襲時中國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深刻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科學指南,切實增進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堅定不移跟黨走、攜手奮進新征程。”

  吳為山感慨地說,紅色美術經典匯聚成時代長卷,以獨具匠心的藝術之美,於歷史細節處探尋初心使命,為觀眾講述作品背後感人肺腑的黨史故事,帶領觀眾從中領略信仰之美,謳歌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篳路藍縷、艱苦奮斗,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創造人類發展史上的偉大壯舉。

  以紅色經典美術作品助力黨史學習年

  “歷史總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給人們更多汲取智慧、繼續前行的力量。”吳為山認為,紅色經典美術作品令人過目不忘、直抵心靈,具備史詩般鼓舞人心的力量。它們是人民的心聲、時代的強音、催人奮進的號角,是對革命年代的緬懷,對社會主義建設的禮贊,對改革開放的頌唱,對新時代逐夢的展望。

  吳為山舉例說,延安時期的版畫,誕生於烽火年代,以鮮明而深刻的藝術形象鼓舞了民族斗志﹔王式廓的《血衣》,以典型環境和眾多人物的塑造,將矛盾的沖突集中於一個焦點,揭示了“血衣”的主題﹔石魯的《轉戰陝北》,以高山仰止的恢弘構圖,將革命領袖運籌帷幄的生動形象表現得准確、厚重、生動﹔《人民英雄紀念碑》浮雕是現代雕塑的裡程碑,是中國雕塑家為歷史所塑造的豐碑……的確,這些經典美術作品,依托豐富的歷史素材和研究史料,運用繪畫、雕塑等藝術形式再現中國共產黨成立百年來各個歷史時期的重大事件、杰出人物和優秀共產黨人,藝術化地展現中國共產黨的光榮歷史和建立的不朽功勛,抒發藝術家和全社會對黨和人民的無限熱愛。

  因此,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吳為山不斷呼吁黨史專家和全國美術家、理論家、評論家共同努力,把紅色美術經典研究好、創作好、展示好、傳播好,並以此為契機,推出一批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能夠體現黨的輝煌歷史、偉大民族精神、鮮明時代特征的經典美術作品,推動中國美術事業從“高原”向“高峰”邁進,助力黨史學習深入人心。

  “要密切配合黨史學習年,加強對紅色經典美術作品的研究和評論。”吳為山認為,有必要組織專家學者就百年來主題性美術作品創作所取得的成績和積累的經驗進行梳理和總結,對其基本形態、思維方式、表現手法、造型原則等基礎理論問題進行系統研究,為我國主題性美術創作的發展提供理論支持。專題研究經典作品背後的黨史故事和獨具匠心的藝術手法,總結歸納怎樣用美術作品講好黨史。理論和評論相結合,研究紅色經典作品在新時代如何更好地解讀和傳播推廣。“不但要研究作品,還要研究代表性藝術家的創作歷程、創作心態,探討如何繼承他們的精神。比如,第一個黨員美術家韓樂然同志的創作和事跡就是很好的個案。”吳為山說。

  同時,吳為山還建議圍繞建黨百年精心組織創作,打造新時代的紅色經典美術作品。“要以新的創作思路,用緊貼新時代的藝術語言表現黨史內容。”吳為山舉例,文化和旅游部組織的國家主題性美術創作工程精心策劃選題,聚焦現實題材,同時通過舉辦“國家主題性美術創作研究班”,以創作帶動教學,在出精品之時出人才。“在題材內容、表現形式和創作手法上也要有新意,這個新意包括思想境界和審美境界。”吳為山表示,美術家要和黨史專家密切合作,以實現作品的政治性、思想性、藝術性的高度統一,達到歷史真實和藝術真實的高度統一。據悉,中國美術館組織創作的《長征組雕》《旗幟》等,均以新的表現形式、表現手法推動紅色經典的創新。

  中國美術館新館建成後,正在對近現代美術史進行整體梳理並長期陳列。吳為山提議:“要運用先進展覽方式和傳播方法,利用現代信息數字化手段,增強經典美術作品對青年人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充分發揮社區、機場、地鐵等廣告覆蓋面廣、傳播性強的優勢,延伸紅色經典美術作品的觸角。”

  加強美育,筑牢孩子文化自信的“根基”

  2019年末,吳為山撰文《以美育提升人文素養筑牢文化自信》,闡述了中華美學的深刻本質並強調了美育的重要意義。“新時代美育既要有對自然美的欣賞,也要有對人格境界道德美的追求,還要有對中國歷史進程中精神美的弘揚,更有對紅色文化內涵理想美、信仰美的堅守。”吳為山認為,怎樣更好地遵循美育特點,弘揚中華美育精神,用美提升全民特別是中小學生人文素養,充分彰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之美,是需要認真思考並妥善實施的百年大計。

  “美育教育從孩子抓起。”去年全國兩會上,吳為山提出用中國美術館經典作品無償地供所有教材編寫者採用,其魄力與通過美育提升全民素質、促進社會文明提升的決心得到了其他委員的普遍贊許與支持。實際上,早在6年前,人教版小學二年級的語文課本中,《雷鋒叔叔,你在哪裡》這篇課文就配上了吳為山的雕塑《雷鋒》,當學習這篇課文時,學生可以從雷鋒歡快、溫暖的神情中,感受到一個有情感、有溫度、有血有肉的雷鋒形象。

  吳為山長期關注藝術教育的話題,其“推進優秀美術作品進教材”等相關提案一經提出很快得到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門的高效辦復。

  今年全國兩會上,吳為山帶來了“關於加強新時代美育體系建設、筑牢中小學文化自信根基”的提案。

  “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已經開始關注學生在中小學時期審美能力的培養對其一生的影響,並嘗試以動態、發展的眼光再次審視當下美育在未來的‘保值’‘保鮮’能力。”吳為山通過多年觀察與實踐,發現信息社會下的美育早已不僅限於一門學問或一項技術,它為人們帶來更多精神屬性上的支持,“比如,儀式感的延續、生活方式的塑造、審美體驗的獲得、文化自信的生成等。這些未來社會的‘精神必需品’需要通過美育來生產和創造,今天我們對美育的認知與行動將決定青少年未來的生命狀態和生命質量。”吳為山說。

  基於此,他建議,中小學課程設置上加強經典藝術作品的介紹、賞析,進一步優化、美化各類教材,讓孩子從小就能慧眼識寶。整理出一批能夠代表中國文化精神和審美理想、具有現代教育價值的美術作品,使之成為中小學美術教材和其他教材中的典范。

  在“雲端”實現文化經典的“握手相見”

  2018年3月4日,在全國政協聯組會上,吳為山向習近平總書記作了題為《以經典作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匯報。他仍記得當時總書記的指示,文化自信是根本的自信,要求以文化經典講好中國故事。

  “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出去,不能停留在舞個獅子、包個餃子、耍套功夫上,不能滿足於向國外提供一些表層文化符號上,關鍵要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標識提煉出來、展示出來,把優秀文化中具有當代價值、世界意義的文化精髓提煉出來、展示出來。”吳為山說。

  新冠肺炎疫情加劇了不同文明主體之間溝通的困難。因此,吳為山建議,在國際交流中,加大文化經典的雲上交流,利用大數據技術、雲計算、人工智能、VR(虛擬現實技術)、AR(增強現實技術)、短視頻等信息技術,用文化經典傳播中國聲音,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生成並擴大中國文化的影響力。

  具體而言,他建議,一是互辦雲上展覽,加強“雲”展覽的總體設計和頂層規劃,加大經費投入,讓文化經典在“雲上”展覽常態化、機制化,擴大其傳播力、影響力和感染力。充分利用全國博物館、美術館的經典藏品數字資源,使之資源融合共享,克服館藏資源不均等困難,打造不同序列“雲”展覽,增強講故事能力。二是舉辦“雲上”研討會,讓思想的碰撞與交融形成共識。深化同各國博物館、美術館、文化機構的溝通聯系,通過全球連線視頻會議的方式,搭建中外文化交流互鑒平台,共同探討和研究文化經典的相關專題。

  2020年,吳為山應邀參加了在線上舉行的2020金磚國家治國理政研討會暨人文交流論壇,闡述人文與藝術交流對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意義,得到參會各國專家學者的高度認可。“今年,中國美術館還將舉辦絲綢之路國際美術館聯盟線上交流活動,提升絲綢之路國際美術館聯盟的影響力和活躍度,吸引更多睦鄰友好、具有強烈交流意願的重點美術機構。”吳為山說。

  紅色文化,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也是文藝創作的無盡寶庫。一代代藝術家創作的紅色題材經典美術作品,鐫刻著百年來中華民族最深刻的歷史記憶,是一部凝聚精神力量的視覺史詩。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文化和旅游部開展主題文藝創作,相信經過藝術家們用心用情的創作,將產生一批新的反映中國共產黨踐行初心使命和時代擔當的優秀作品。(薛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