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我人生成長的每一步,都離不開黨的教導和培育。我12歲(1959年)考入上海市戲曲學校,8年學習無需家裡交一分錢學費,學文化學做人學藝術,讓我有了安身立命的本領,讓我有了為人民服務的能力。我怎能不感恩黨,怎能不報效祖國?”
這是李元華在入黨申請書上寫出的肺腑之言,而她也一直在以行動回報黨、回報祖國。
作為著名的表演藝術家,她的成就是輝煌的,在電影京劇《龍江頌》中成功塑造了團支書記阿蓮的形象,她是歌劇《白毛女》中“喜兒”的第二代扮演者,在《小二黑結婚》《竇娥冤》《鳴鳳》中塑造了一個又一個深入人心的人物形象。她還曾自籌經費,完成了一部宣傳中國民族歌劇的電視紀錄片《中國歌劇欣賞》。對於其藝術創新的動力,用她自己的一句話來概括最為准確妥帖,那就是:“我應該用所學的藝術回報黨的恩情!”
當記者採訪李元華的入黨介紹人方伯年時,他僅舉一個生動的例子,就足以生動說明李元華對黨的熱愛。方伯年介紹,李元華自去年開始,就一心想著為黨的百年華誕獻禮,醞釀創作一台建黨百年開國元勛詩詞朗誦演唱會。
籌備一台晚會,哪怕是專業團隊,都得在人力、物力、財力上做好保障。何況是一位74歲的老藝術家,在籌措贊助經費困難的情況下,自導自演並整合組織,難度可想而知。但方伯年說李元華就是“有一股勁兒、有一種決心”來辦好這台建黨百年晚會。
這台晚會於今年6月6日在國家大劇院台湖舞美藝術中心正式上演。400多名中小學生和他們的老師是這場晚會的主要演員,近200位離退休的老同志、北京新四軍老戰士合唱團及中國歌劇舞劇院青年藝術家參與,台上台下激情澎湃,一首詩一段歷史,一首詩一段動人心魄的故事……演出結束後,觀眾久久不離場,等待和演出人員合影留念。觀眾反映:“上了一堂活的黨史課,充分激發了我們的愛黨愛國熱情。”
演出獲得極大成功,然而李元華背後的艱辛隻有身邊的少數人才知情。方伯年了解到,李元華3月做了膽囊切除,近4個小時的手術,兩天後出院,就立即投入晚會的籌備工作,顧不上術後的休養,穿梭在多所學校輔導孩子們排練,這種堅持讓6月正式演出得以順利推出。
“這種精神充分體現了李元華對黨的熱愛,圓了她為黨的百年華誕獻禮的夢。”方伯年由衷地說。
哪怕付出再多,李元華都毫不猶豫,她的態度是:“我們黨的領袖們個個能文能武,革命者偉大不朽的詩篇,是精神火炬,是理想的號角,是催人奮進的戰鼓,策劃導演這台文藝晚會就是要傳承崇高不朽的革命精神,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血脈永續。”
近些年李元華一直參與鄉村文化扶貧工作,幾次奔赴四川宜賓高縣陳凹村扶貧,用文化藝術點亮山村。捐贈了一批樂器,有古箏、揚琴、二胡、葫蘆絲等,並在學校做了讓藝術開啟孩子心靈智慧的講座,教孩子們學傳統詩詞,唱傳統詩詞。
李元華退休後仍然一直忙著做事,用她自己的話說是“退而不休才能老而不朽”。她說:“我已步入晚年,如能實現入黨的願望,無疑是我晚年生命中最強勁的力量。”而今,她終於一朝夢圓。
上一篇: 入黨,更好地為人民服務!王鐵成:周總理教我學做人 |
下一篇: 李克:“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