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新聞發布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為有效防控疫情,共同維護公共衛生與健康,新聞發布會採用網絡視頻形式進行。大會新聞發言人郭衛民向中外媒體介紹本次大會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郭衛民介紹,2020年,是新中國歷程中極不平凡的一年。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帶領億萬人民奮勇拼搏,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重大成果,脫貧攻堅任務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了偉大歷史性成就。2021年,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我們將隆重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制定和實施“十四五”規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即將召開的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將聚焦“十四五”規劃制定和實施,深入協商議政,廣泛凝聚共識。
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定於3月4日下午3時在人民大會堂開幕,3月10日下午閉幕。大會的主要議程包括聽取和審議全國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和關於提案工作情況的報告﹔列席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聽取並討論政府工作報告及其他有關報告,討論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審議通過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政治決議等決議和報告。大會期間,將安排開幕會、閉幕會以及兩次大會發言、6次小組會議。考慮到疫情防控需要和會期安排,今年大會在媒體採訪方面仍延續去年做法,邀請少量在京中外記者到人民大會堂現場採訪﹔通過網絡視頻方式安排3場“委員通道”採訪活動。
在回答記者關於中國現行扶貧標准及是否面臨返貧挑戰的問題時,郭衛民指出,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是一件意義深遠的大事,也是人民政協長期以來高度關注、深度參與的一項履職重點工作。我國的脫貧標准是一個綜合性的標准,從收入上看,高於世界銀行制定的極端貧困標准﹔我國在脫貧攻堅中還強調“兩不愁、三保障”,目前貧困人口全部實現了不愁吃、不愁穿,全面實現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和飲水安全有保障。此外,我國的扶貧成果也包括大量的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比如建橋、修路、通電、聯網,這些舉措改變了貧困農民的生產生活方式,打開了他們走向富裕的大門。擺脫貧困的農民們,現在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政協委員們通過親身參與脫貧攻堅和實地調研,普遍認為中國的脫貧標准質量高、成色純。黨中央對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出了重大部署,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好,保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做好防止返貧監測幫扶工作,繼續支持脫貧地區鄉村特色產業的發展壯大,持續促進脫貧人口的穩定就業,扎實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
在回答記者提出的“面向第二個百年目標,人民政協如何發揮自身獨特的優勢和作用”的問題時,郭衛民說,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在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各個階段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我們將長期堅持並充分展現其優越性。在新的時代條件下,人民政協作為實行新型政黨制度的重要政治形式和組織形式,將進一步加強專門協商機構建設,堅持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緊緊圍繞黨和國家中心工作,積極利用多種平台渠道協商議政、履職盡責﹔充分發揮人才薈萃、聯系廣泛的優勢,加強各黨派團體、各族各界人士團結合作,對各民主黨派以本黨派名義在政協發表意見、提出建議作出機制性安排,促進集思廣益商量事、集中力量辦大事﹔在做好建言資政的同時,廣泛凝聚共識,推動雙向發力,匯聚共同奮進的力量﹔完善制度機制建設,不斷提升政協工作的質量和成效,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出新的貢獻。
在回答記者提出的關於全國政協開展的委員讀書活動如何幫助委員把學習成果轉化為履職能力的問題時,郭衛民指出,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繁重任務,全國政協弘揚好傳統,搭建新平台,組織引導委員開展讀書活動,對於提升自身修養,提高履職能力,營造“書香政協”的氛圍,進而推動“書香社會”的建設是很有意義的。為便於委員共同參與、深入交流,政協發揮互聯網的優勢,在委員移動履職平台先後開設了47個全國政協委員讀書群和4個地方政協委員讀書群,有來自34個界別的1900多名全國政協委員登錄全國政協“網上書院”,交流發言超過14萬人次。委員們秉持學以致用的原則,將讀書思考與討論交流、協商議政相結合,為社會發展建睿智之言、獻務實之策。委員說,現在隻要打開手機,就“書卷常開、議政不停”。各個界別、不同領域的委員們,一起圍繞熱點問題各抒己見,也形成了培育“協商文化”的有益平台。今後,全國政協將推動委員讀書活動實現常態化,循序漸進,走深走實,不斷擴大讀書活動的品牌效應,通過讀書學習助力有效履職,發揮好專門協商機構在國家治理體系中的作用。(薛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