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2021年聚焦全國兩會(文化和旅游)專題 > 委員談文旅
委員談文旅
王麗萍、奚美娟委員:豐富和規范在線公共文化內容供給迫在眉睫
發布時間:2021-03-05 16:50 來源:中國藝術報 編輯:馬思偉
信息來源:中國藝術報 2021-03-05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我國基層的公共文化生活正在發生重大變革,疫情防控常態化階段,公共文化設施如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等場所都需動態控制總人數和同時在場人數,電影院有上座率限制,“宅”家進行公共文化休閑娛樂活動的人數大幅度增長,特別是2021年“就地過年”的倡議,進一步引導公共文化生活進入“線上”時代。

  與之相呼應的是,我國短視頻平台近年來快速發展,抖音、快手、西瓜視頻、好看視頻等短視頻平台先入為主,微博和微信也跟進推出個性化的視頻傳播平台,加上央視頻等“國家隊”助推,公共文化生活的“線上”用戶正在成為主流。
  來自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的統計,今年除夕當晚,央視頻、抖音、微視等平台上線央視春晚直播入口並在首頁首屏位置進行重點推薦,強勢引流短視頻受眾,其中抖音平台春晚直播間累計觀看人次達12.21億。與此同時,短視頻平台也存在以下問題:
  1、優質內容供給總量仍相對匱乏。進入2021年,各大短視頻平台均為建黨百年、牛年新春等開設專欄專題,但從表現形式到承載內容依然較為單一。收看收聽的舒適度、群眾喜聞樂見的程度還有待提高。主要表現在,一方面商業類內容平台將廣告推銷、增值收費、網購服務等業務大量植入,影響觀看的流暢性和舒適度,有的也影響優質內容的嚴肅性﹔另一方面,真正高質量的傳播內容較少,新年以來電影《你好,李煥英》、電視劇《山海情》等形成爆款,受到觀眾的喜愛,但也有一些低俗惡搞作品,拉低了公共文化服務的品質。
  2、涉情色暴力的視頻內容“打擦邊球”,短視頻、青少年網絡社交平台等難逃流量依賴。2020年末,國家有關部門重拳出擊,約談並處罰部分網絡視聽平台,遏制網絡視頻內容涉黃的受眾低齡化、傳播快速化等趨勢。網友反映,網上涉黃及虐待動物等視頻在吸引流量的同時貽害大眾。
  3、內容分眾化不明顯,互動性弱。盡管一些高流量的短視頻平台已經成為群眾自導自演、自拍自發的公共文化主要載體,但從傳播上看,符合不同年齡、不同身份人群需求的作品依然較少,沒有專門針對中老年人或者青少年的專業傳播,盡管網上“老年大學”和網絡課堂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下開始普及,但大多流於形式,播出後的公共傳播效應較弱、文化內涵不足。部分老年群體剛剛學會使用手機刷健康碼,還不能上網沖浪、玩轉短視頻,需要一定時間的培訓。
  建議和意見:
  首先,建議在大量增加新聞類網絡視聽產品外,應當側重於高質量文化類網上公共產品的研發。引導那些有潛力的廣播電視台“轉產”研發此類短平快的公共文化內容,為商業類平台提供更豐富的在線公共文化產品供給。
  其次,依托5G網絡和大數據,增強公共文化內容推送的互動性。不能簡單停留在公共活動場所和公共文化課程的“雲端”預約功能,要開發“雲劇場”“雲課堂”“雲排練廳”等,讓群眾在疫情波動時依然可以有“宅”家參加公共文化活動的機會與網上空間。
  第三,提升在線公共文化內容供給的品質,需要形成一套規范標准。建議廣電類、網絡視聽類行業協會加強引導和生態治理,多部門可以視情況開展聯合執法,淨化網絡空間,讓良幣驅逐劣幣,更好地在“十四五”期間培育弘揚和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公共文化活動,使之在線上線下共同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