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2021年聚焦全國兩會(文化和旅游)專題 > 委員談文旅
委員談文旅
全國政協委員、南京師范大學副校長朱曉進:
高標准建設大運河文化旅游廊道
發布時間:2021-03-08 12:02 來源:中國旅游新聞網 編輯:馬思偉
信息來源:中國旅游新聞網 2021-03-08

全國政協委員、南京師范大學副校長朱曉進
  “必須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文化遺產。深挖大運河文化遺產內涵,促進文化和旅游融合,把大運河建設成歷史文化充分彰顯、現代公共文化服務和文體旅游設施齊備、風景優美的文化旅游長廊。”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南京師范大學副校長朱曉進在接受《中國旅游報》記者專訪時表示。
  朱曉進說,大運河是線性世界遺產,數以千計的不可移動文物、非物質文化遺產遍布兩岸,眾多古村名鎮依河而生。建設大運河文化旅游廊道,不僅能將運河兩岸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串聯成線,成為展示運河流域歷史文化的人文走廊、生態綠廊、休閑長廊,還能以線帶面,極大促進運河流域文化建設和旅游發展。
  “目前,大運河文化旅游廊道建設存在諸多問題。”朱曉進說,一是建設與管理標准不統一,造成已建成的綠道、體育休閑公園等設施使用功能單一,未能充分發揮文化旅游廊道的作用。沿線違建問題比較突出,一些單位隨意侵佔河道岸線綠道,部分建成的綠道甚至成為附近小區居民的停車場。此外斷頭路多、通行標識缺乏,給游客帶來諸多不便。二是公共文化服務和體育健身運動設施配套不足。大運河文化旅游廊道不應僅僅具備通行功能,而應承載“文化+旅游+體育+休閑+幼兒樂園”等多種功能,使老中青婦幼都能健步悅騎,各有所樂,因此建設思路不能停留在一般的環境整治和道路建設上,一定要考慮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旅游體育消費等各方面需求。三是房地產開發對大運河風光帶景觀視覺破壞嚴重。由於歷史原因,運河風光成為賣點,一些房地產開發推進到大運河沿岸,嚴重破壞大運河自然景觀。
  為此,朱曉進建議,加強國家層面的組織領導和協調,統一規劃、統一建設標准。做好大運河整體保護、開發利用規劃和建設控制性詳規。加強運河文化的系統性發掘、研究。按承接國際性賽事標准建設綠道,並統一分割騎行、步行線,有條件的地方分別建設親水步道和自行車、旅游大巴專用道。
  朱曉進建議,注重文化和旅游融合,豐富產品供給。推動大運河由地理空間轉變為文化空間﹔積極培育與運河文化相關聯的創意設計服務、文化休閑服務、文化藝術服務等特色文化產業﹔以活動、賽事促大運河綠道建設和完善,擴大影響力。
  朱曉進建議,加強運河沿線文化和旅游基礎性服務設施建設。運河沿線各省文化和旅游、體育部門,可配合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和全民健身計劃,在大運河綠道沿線,結合居民居住情況和文化體育活動需求,規劃並逐步建成一批服務設施齊全、對居民免費開放的文化體育休閑配套設施,將大運河建成環境優美、服務設施齊備的文化體育旅游休閑綠色長廊。此外,要規范旅游標識,結合美麗鄉村建設,充分挖掘沿線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多增加一些旅游導引、標識和解讀,增加大運河的文化和旅游輻射面。
  朱曉進建議,保護好大運河重要的天際線和景觀視線。對大運河景觀視線廊道及天際線進行整體保護,視線廊道內要避免出現大體量、不協調的高層建筑,在條件成熟時逐步拆除破壞大運河風貌的建筑物﹔大運河周邊嚴格控制房地產開發建設,保證大運河水體岸線及周邊地區的公共性與開敞性﹔重視大運河文化旅游廊道植物景觀空間上的規劃與設計,將不同觀賞季節的植物搭配組合形成具有時序性、節奏感和韻律感的視覺廊道景觀。(李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