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潘魯生:培育鄉村文化產業人才要對路子
發布時間:2021-03-10 14:46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馬思偉
信息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1-03-10
潘魯生
去年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潘魯生帶來了兩份提案,一份關注鄉村文化,建議因地制宜促進鄉村文化振興,培育建設鄉村文化“自我供給”系統﹔另一份則聚焦後疫情時代,建議啟動“後疫情”產品設計升級計劃,加強防疫智能“無人系統”設計、發展防疫產品“常態設計”及健康生活方式相關產品設計。今年,潘魯生的提案仍然緊扣鄉村振興的議題。
潘魯生說,“把鄉村建設擺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位置,全面推進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充分發揮農業產品供給、生態屏障、文化傳承等功能,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是今年中央一號文件的重要內容。一直以來,鄉村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孕育的母體和富集地,發揮好鄉村文化的資源優勢和創造性稟賦,因地制宜發展鄉村文化產業,有助於將鄉村手工藝等具有生產性質和市場潛質的文化內容作為生態的、和諧的、幸福的發展范式,實現文化傳承、產業發展和文化富民的多元作用,從而為鄉村可持續發展提供內生動力,並切實提升村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如何將經濟附加價值高、產業關聯度廣、返鄉就業空間大、生態環境友好的鄉村文化產業發展好?在潘魯生看來,加強人才培養是關鍵。
潘魯生說,中央高度重視鄉村人才振興。今年2月,中辦、國辦印發《關於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意見》。我國鄉村文化產業發展中的手工藝人才培養亟待加強。由於生產生活變遷,部分鄉村手工藝“因人而存”,願意從事傳統手工藝的年輕人較少,具有獨特技藝的骨干藝人年事已高,後繼無人的現象嚴重。此外,鄉村手工藝人沒有經過長期專業技藝培訓,專業及文化素質相對較低,雖然能制作傳統工藝品,但高手較少。從鄉村特色文化產業發展角度看,從業人員整體文化素養不高、高層次人才缺乏等嚴重制約著產業發展。雖然現在許多高校都開設藝術設計專業,學生有系統化的知識儲備,但與鄉村文化產業實踐還存在距離。因此,貫徹中央部署,加強鄉村文化產業人才培養,要解決好存在的具體問題。
潘魯生建議,多措並舉加強人才培養,具體到鄉村手工藝產業方面,可在有條件地區建立“農村手工藝研發培訓基地”,搭建“產學研”協作平台,同時,加強對手藝人的培訓,全面動員吸收社會力量來發展鄉村特色手工藝。(宋佳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