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工作信息 > 國際交流與合作局(港澳台辦公室)
國際交流與合作局(港澳台辦公室)
探訪海外中國文化中心:布局初成 潤物無聲
發布時間:2018-02-09 10:01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編輯:國際交流與合作局
信息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2018-02-09

 截至2017年底,中國政府在海外設立的文化中心達35個。文化中心長什麼樣?它們平日怎樣運作?如果您也好奇,那就隨我去看一看吧。

  楊緋腳步輕盈地穿行在建筑間的庭院裡,讓我們看筑巢的小鳥、藍色水蓮和蝌蚪。次日回國的她,對這裡頗為留戀。

  2017年曼谷中心與河北省共辦河北文化年,作為河北藝術職業學院老師,楊緋被派來教1個月中國舞:“學生們最喜歡蒙古族和維吾爾族舞蹈,他們都舍不得我走。”

 


曼谷中心外觀(攝影:張稚丹)

 

  在音樂教室,我們巧遇教授泰國朱拉蓬公主15年古箏的李楊老師。公主的愛好影響了很多人,“過去泰國人對古箏沒概念。如今,古箏班擴展到7個,一句中文不會講的泰國人佔了一大半,古箏成為他們生活的一部分”。李楊把節奏歡快的泰國曲子改編成教材,令學生感到格外親切。或許不久的將來,他們也能欣賞高山流水的韻致。

  總是面帶笑容的中心主任藍素紅帶我們參觀以女性為主題的中國藝術展,她說,上周六開幕時,還表演了旗袍走秀呢。

  成立5年的曼谷中心,佔地達8000多平方米,擁有圖書館、展覽廳、培訓教室和300座小劇場,是目前規模最大、條件最好的中心。詩琳通、朱拉蓬兩位泰國公主經常來參觀、出席活動。中心平素通過官網、微信公號、臉書和連我(line)等聯系自己的3000多名會員。2017年,在日常漢語、書法、繪畫、舞蹈等多種培訓外,共舉辦150多場文化活動。

 

  落子-探索-加速三部曲 

 

  中國文化部對外文化聯絡局,是海外中國文化中心的主管單位。面容清癯、氣質儒雅的鄭浩副局長,曾任馬耳他中心主任、榮獲過“瓦萊塔榮譽市民”,他對海外中心可謂了如指掌。在他生動的講述中,海外文化中心的整體輪廓漸漸浮出水面。

 


文化部外聯局副局長鄭浩侃侃而談(攝影:張小蘭) 

 

  海外文化中心是西方實踐了100多年的文化傳播形式。我們熟知的德國歌德學院、法國法蘭西學院、西班牙塞萬提斯學院,都是承載著塑造國家形象、傳播本國文化職能的文化中心。

  1988年,在海外建立中國文化中心這盤大棋開局,首先落子毛裡求斯和貝寧。2002籌備中法文化年期間,綜合國力的提升以及國家對文化軟實力的重視,使停滯了十多年的中心建設重啟。埃及、巴黎、馬耳他、德國、日本、韓國……到2012年共新建10個中心。這10年也是嘗試和調研的過程。因為一些國家沒有專門針對外國文化中心的相關法律法規,我國需就中心的性質、職能、設立方式等,與對方通過簽署政府間文件的方式達成一致。

  中共“十八大”後,中心建設速度加快,如今總數達35個:歐洲、亞洲各13個,非洲5個,美洲大洋洲4個,全球布局初成。

  有了場地,中心日常都做什麼呢?

  鄭浩說,中心常年不間斷地開展著豐富的文化活動,除演出、展覽、影視等受歡迎的項目外,還通過講座、座談、研討會等形式進行思想對話。此外,中心根據當地需求設置語言、書畫、舞蹈、武術等中國文化培訓課程,還與當地文化、藝術、學術等機構共同舉辦文化活動,互為平台,交流互鑒。

 

  打造品牌 常有常新 

 

  辦講座、展覽、邀請名家,內容資源從哪兒來呢?一方面由國內大文化領域相關部門或進行合作的省市提供,另一方面,各中心運用當地資源,如邀請駐在國的中國問題專家、學者等。

  文化部會在幾個重要時點如“歡樂春節”、五六月間的“中國文化周”、中秋節的“天涯共此時”,提供充足的演出、展覽、講座、視頻等資源,次第展示中國人的情感、價值觀和生活方式。

  近年來,文化部探索中心的多模式發展,充分動員地方政府的財政、人力及文化資源,不僅共同投資建設,如與上海共建布魯塞爾中心、與江蘇省共建海牙中心、與北京共建雅典中心等,甚至連策劃活動也染上了地方色彩。布魯塞爾中心活動設計頗具海派風范,面向歐盟使團舉辦“思想者對話”和“媒體早餐會”,邀請中國政治學者張維為與劍橋大學政治學與國際問題系高級研究員馬丁﹒雅克對談中國發展模式。

  各中心發揮主觀能動性,各顯其能,打造自有品牌。如毛裡求斯中心培訓的中國舞表演,已成為政府重大活動及慶典的固定節目﹔新加坡中心和兒藝合辦的“馬蘭花藝校”,因太受歡迎停不下來,短期培訓演變成教學基地﹔莫斯科中心組織中俄經典文學互譯出版﹔巴黎中心連續7年與高蒙百代院線合作舉辦法國中國電影節,2017年擴展到法國7個城市,觀眾超過2萬人。經過巴黎中心戲劇培訓,金發碧眼的梅蘭和蘭亭演唱的評劇韻味十足,被新鳳霞弟子高闖收入門牆。柏林中心思路清奇,在歐洲普及圍棋並舉辦比賽多年,2017年的第3屆歐洲圍棋賽暨第8屆柏林“中國杯”圍棋大賽,請來自中國棋院職業棋手劉小光九段等復盤講解,來自台灣的美女棋手黑嘉嘉做外語解說。

 


毛裡求斯中心舞蹈隊表演(毛裡求斯中心供圖) 

 


外國棋手在圍棋大賽對弈(攝影:柏林中心王娟) 

 

  2017年,各中心共舉辦文化活動3000余場,直接參與人數為450萬人次,培訓學員逾3.5萬人次。

  鄭浩表示,中心活動一方面要擴展到普通民眾,如柏林中心借助狂歡節平台展示中國文化﹔另一方面要影響主流社會。2017年,德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毛裡求斯總統阿梅娜﹒法吉姆、馬耳他總統瑪麗﹒普雷卡、巴基斯坦總統馬姆努恩﹒侯賽因、澳大利亞總理馬爾科姆﹒特恩布爾、新西蘭時任總理比爾﹒英格利希等十幾位國家領導人參加海外中國文化中心活動,帶動媒體聚焦中國文化。

  卓有成效的工作,贏得了國內外美譽。毛裡求斯中心將天津芭蕾舞團商演收入捐給馬萊博地區殘疾人組織,獲得毛裡求斯總統府嘉獎﹔巴黎中心主任獲得法蘭西共和國藝術與文學騎士稱號﹔莫斯科中心主任獲得藝術科學院院士稱號﹔悉尼中心獲“多元文化獎”。巴黎、毛裡求斯等5個中心獲得廣電總局“中國電影國際傳播突出貢獻獎”。

 

  志在高遠 布局全球 

 

  海外文化中心工作人員使命崇高,他們常年生活在異國他鄉,忍受精神寂寞和生活不便。鄭浩說,有些國家沒有我們已熟視無睹的超市,也罕有博物館、大專院校、藝術節等活動平台,生活條件艱苦,在戰亂國家可能還有生命危險。人少任務重,全靠文化外事干部的責任心、敬業心。

  我們這次採訪巴基斯坦中心,就是頂著使館的安全警告去的,因為周邊國家的影響及換屆因素,這裡安全局勢不穩。考慮到地標性和安全,中心租用了巴基斯坦國家藝術委員會頂層兩個畫廊。站在走廊盡頭向外望去,能看到山脈和綠樹中疏落的建筑。

  2016年歡樂春節活動中,巴基斯坦COMSATS信息技術學院上千名師生和中國駐巴大使同唱中國國歌,創下紀錄。2017年中心舉辦“中國非遺文化周”,邀請巴基斯坦非遺項目“卡車彩繪”與來自遼寧的面塑、民間畫、剪紙等同台競色,吸引了幾百公裡外的民眾。

  2017年11月開辦太極班,當地武術協會會員集體參加。12月辦中醫講座時,太極班的學員前來捧場並了解中醫文化,文化傳播的層次在加深。

  我們離開後的第二天,巴基斯坦北部地區遭遇恐怖襲擊,死傷數十人。震驚之余,我隱約感到,由游翼、李碩、劉英等工作人員組成的中心,彷佛激流中的鑽井平台,堅持著為中巴人民友好交往、相互了解提供著可靠可親的陣地。

  我有些疑問,為什麼泰國的中心以曼谷命名,而巴基斯坦的中心以國家命名?鄭浩笑道:“這是個好問題。一是考慮到名稱的識別度,有些城市可能不像巴黎、柏林那樣盡人皆知,所以用了國家名。二為今後一國設立多個中心預留空間。”

  根據相關規劃,到2020年,海外中國文化中心將達到50個,它們將在民間色彩的文化交流中進行日常外交,讓各國人民與中國相知、相親,讓走出國門的中國人看到更多真誠的微笑。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