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工作信息 > 公共服務司
公共服務司
馬鞍山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2014—2017年行動計劃
發布時間:2014-03-13 15:09 來源: 編輯:公共服務司
信息來源: 2014-03-13

  為鞏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成果,提升馬鞍山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水平,創新公共文化服務“馬鞍山模式”,推動“一江兩岸”文化事業協調發展,根據黨的十八大《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和馬鞍山市“十二五”文化發展規劃綱要,制定《馬鞍山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2014-2017年行動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以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大力推進廣覆蓋、高效能、可持續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服務能力和服務效益,滿足人民群眾更高層次、更多樣性的文化需求,充分發揮馬鞍山在全省、中部乃至全國的示范引領作用。 

  二、總體目標 

  按照全域馬鞍山的理念,在本屆政府任期內,用四年時間(2014-2017年),圍繞建設覆蓋城鄉、結構合理、功能健全、實用高效的公共文化設施網絡體系,建成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品質更加優秀,網絡更加完備,形式更加多樣,內容更加豐富,產品更加優質,效能更加突出,群眾滿意度大幅提高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全面實現文化事業強、文化產業強、文化人才強、文化凝聚力強、文化影響力強、人民幸福感強的文化強市“六強”目標。 

  三、主要任務 

  (一)推進公共文化重點項目建設。進一步加大公共文化設施的升級改造力度,重點建設一批與馬鞍山城市影響力相匹配,體現城市特色和時代精神的文化設施。2014年完成市少兒圖書館和市美術館建設。加快當涂縣文化中心建設,2015年完成當涂縣圖書館、博物館建設,2016年當涂縣大劇院建成投入使用。2015完成市文化館提升改造工程,使之成為代表馬鞍山群眾文化活動設施最高水准的文化建筑。2017年之前,完成高標准的博望區文化館、圖書館建設,使之成為馬鞍山新城區地標性文化建筑,帶動馬鞍山新城區文化發展。 

  (二)完善公共文化設施網絡。結合“一江兩岸、一主兩副”的城市空間布局,優化、提升和完善全市文化設施品質,強化功能。2014年完成市博物館、市朱然家族墓地博物館展陳升級。2015年前,含山縣全面完成鄉鎮綜合文化站提檔升級。在鄉鎮(街道)、村(社區)文化設施已經建成的基礎上,2017年前提質建設一批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社區(村)文體活動中心。重點推進美好鄉村重點示范村和農民文化樂園建設,四年內,建設一批農民文化樂園,每個村農民文化樂園完成“一場二堂三室四牆”,即每個文化樂園擁有一個建有舞台、健身設備的文化廣場,可供村民集會和舉辦各種典禮、學習培訓的禮堂(場館),圖書室、電子閱覽室、文化活動室,宣傳展示黨和政府方針政策以及本村歷史文化、民風民俗、地方名人、發展願景的文化牆或宣傳櫥窗。 

  (三)實施文化活動品牌工程。做優做強馬鞍山中國李白詩歌節、中國千字文書法藝術節、“江南之花”群眾文化節、“江東人文講壇”、“周末大舞台”、“馬鞍山音樂節”,辦好當涂民歌藝術節、中國褒禪山游記文化節、護河園藝桃花節、太白農民文化體育節等縣(區)文化節慶活動,並以此帶動和活躍歌詠、書法、朗誦、龍舟賽、民歌會、燈會等各種群眾性文化活動。 

  (四)加強“數字文化”建設。推進公共數字文化建設。立足大數據時代,加強文化與科技的深度融合,大力推進數字圖書館、數字文化館、數字博物館建設,依托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建成具有馬鞍山特色的網上圖書館、網上博物館、群眾活動遠程指導網絡。加強公共文化資源數字化建設,打造公共文化數字傳播體系。 

  (五)擴大公共文化服務供給。保障特殊群體和基層群眾基本文化權益。通過政府採購、補貼等措施,實施“文化低保”工程,每年安排一定數量的低價演出、放映等文化活動,切實保障未成年人、老年人、殘疾人、城市低收入居民、進城務工人員等群體的基本文化需求。在市、縣(區)兩級圖書館增設盲人閱讀設施。建立健全文化援助機制,通過援贈設備器材和文化產品、共享文化資源、業務合作、人員培訓、工作指導、志願服務等方式,支持偏遠農村、老舊社區文化建設,幫助其解決文化產品和服務相對缺乏的問題。按照上級要求,在全市各有關單位建成一批國家級、省級“職工書屋”和“職工書屋示范點”。 

  (六)實施文藝精品戰略。積極適應群眾文化需求的新變化新要求,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使精神文化產品和社會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建立健全重點文化項目創作生產扶持辦法,認真做好重大選題規劃,積極推動文學、戲劇、電影、電視、音樂、舞蹈、美術、攝影、書法、曲藝以及民間文藝、群眾文藝等領域優秀文化產品的創作生產,努力營造有利於優秀文化產品競相涌現的良好環境,建立科學的評價標准和激勵機制,最大限度煥發廣大文化工作者的創造力,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特色文化品牌和具有較強核心競爭力的優勢藝術門類。 

  (七)創新公共文化服務運行機制。創新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方式,鼓勵採取政府採購、項目補貼、定向資助等辦法,推動政府購買重要公共文化產品、重大公共文化服務項目和公益性文化活動。完善文化設施“建、管、用”統籌機制,打破部門界限,實行統籌管理、統一服務。大力推動學校、企業等公共文化資源免費開放,加強對社會文化資源服務的監管和指導。開展流動圖書、演出、展覽和講座等系列流動服務,深化“百場文藝下基層”、“百名藝術家四進”等活動,實現服務公眾“零距離”。進一步壯大文化志願者隊伍,積極推進文化志願者走基層,開展培訓、輔導、講座、創作等文化志願活動。 

  (八)完善文化人才培養機制。加強專業文化工作隊伍、文化企業家隊伍建設。出台政策措施,吸引外來高素質文化人才。重視發現和培養基層群眾中的文化能人、民間文化傳承人,給予必要支持和幫助。制定並落實《馬鞍山市關於加強縣(區)、鄉鎮(街道)基層文化隊伍建設的若干意見》。創新公共文化人才選拔任用機制,廣泛開展公共文化人才培訓,全民提升公共文化人才隊伍的專業水平和服務能力。 

  四、保障措施 

  (一)切實加強領導。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把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擺在全局工作重要位置,與經濟社會發展一同研究部署、一同組織實施、一同督促檢查,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納入政府實事工程、納入績效考核。市成立領導小組,統一指揮、調度,實施四年行動計劃。各縣區要成立相應工作領導小組,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二)加大公共財政投入。建立健全政府投入保障機制。保證公共財政對文化建設投入的增長幅度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幅度,提高文化支出佔財政支出比例。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范圍,完善投入方式,加強資金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保障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投入,確保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正常運行。落實在城市住房開發中加強社區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的政策,推進社區公共文化設施與新開發小區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驗收﹔老城區要加快改建、擴建公共文化服務基礎設施。市、縣設立文化建設專項資金。 

  (三)強化績效考核。建立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文化部門組織實施,有關部門分工負責,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的工作體制和工作格局,形成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強大合力。要完善全市公共文化建設工作考核體系,將其納入馬鞍山市黨政機關目標管理考核,納入黨政領導干部績效考核目標。全市各有關單位、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發揮各自優勢,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20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