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2015年7月4日,由文化部直屬機關團委、文化部青聯主辦,國家文物局團委、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團支部和文化部民族民間發展中心團支部共同承辦的“共筑中國夢﹒青年先鋒行”—走進魯迅博物館實踐活動在京舉辦。文化部和國家文物局系統青年團員到北京魯迅博物館(北京新文化運動紀念館)開展了以“交流互鑒 傳承創新”為主題的學習實踐活動。國家文物局直屬機關黨委和北京魯迅博物館(北京新文化運動紀念館)有關領導出席活動。
團員青年們首先參觀了《舊邦新命—新文化運動百年紀念展》,大家認真聽取講解,仔細觀看展品和展板介紹,互相交流並積極參加展覽互動。隨後,黃喬生副館長為青年團員做《魯迅與新文化運動》專題講座。他圍繞如何看待新文化運動和魯迅在新文化運動中處於何種地位兩個問題與團員青年們展開探討。
新文化運動是我國歷史上的文藝復興,回答了中國要選擇什麼樣的文化道路的問題。新文化運動提倡民主科學,致力於塑造健全人格,建設自由公正的社會。幾代仁人志士,艱苦探索,銳意革新,取得卓越成績,極大地推動了中國社會的進步。新文化已經成為中華文化傳統的充滿活力的組成部分,為當今文明社會建設和文化創新事業提供了寶貴借鑒。展覽展示了這場運動的重要成就,追溯淵源流變,再現歷史風貌。
魯迅之所以能在新文化運動中脫穎而出,是因為他深入研究我國傳統文化,通過在海外的學習將中西方文化進行對比,去偽存真。魯迅研究中國小說史,翻譯外國小說,關注婦女解放,關注兒童教育問題,他從事國家層面的文化事業,例如國家圖書館、歷史博物館的建設,獲得了豐富的經驗。他的文學作品為健康人生、為社會改良而作,立意高遠,形象生動,語言精警,因而深入人心,是新文學的實績,代表了新文化的方向,是新文化運動中的主將。他還在提倡新興版畫過程中,要求青年木刻家從西方木刻、中國漢代石刻畫像、舊小說插畫和民間的年畫中吸取營養,這些例證都為我們吸收古今中外文明成果、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了有益的啟示。
此次學習實踐活動,通過學習新文化運動歷史和背景,引導廣大青年牢固樹立中國夢的遠大理想,堅定了青年同志跟黨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增強將個人夢想融入中國夢、用於奮斗圓夢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