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安徽
安徽
安徽省多舉措建設徽州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 加強文化遺產跨區域整體性保護
發布時間:2017-07-10 10:35 來源:報送系統 編輯:李慶禹
信息來源:報送系統 2017-07-10

  徽州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是我國第二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也是第一個區域跨省的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包括安徽省黃山市、績溪縣以及江西省婺源縣。自2008年徽州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立以來,安徽省大力加強實驗區建設,推進實施“六個一批”(設立一批非遺生產展示銷售區,形成一批非遺知名品牌,挖掘一批非遺傳統技藝,打造一批非遺傳習基地,培養一批非遺傳承人才,開展一批非遺宣傳交流活動),突破傳統文化遺產單向保護思路,實施跨區域、整體性保護模式,不斷完善物質文化遺產(文物)及其資源保護、人文精神財富保護,有序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實驗區內形成全民共建良好文化生態局面。

  一是建立管理保障機制,堅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相結合、文化生態保護與自然生態保護相結合、整體保護與重點保護相結合”原則,出台《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構建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的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機制。制定新區域發展總體戰略,不單純以GDP為指標,綜合考核黃山市、宣城市等實驗區所在地科學發展情況、生態保護狀況。加大地方配套資金的投入力度,在充分利用中央資金支持的同時,設立徽州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專項經費,各級財政先後投入約5億元實施徽州古建筑保護等工程,整治、修復。

  二是健全國家級、省級、市級、縣級四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和代表性傳承人體系,啟動實驗區內瀕危項目搶救工程,實施傳承人口述史記錄工程。通過文字、錄像等方式記錄非遺項目和傳承人的基本信息、技藝特點、傳承活動,並建立傳承檔案。舉辦非遺法及非遺條例培訓班,增強傳承人權利和義務意識。

  三是開展“百村千幢”古民居保護利用工作,修復古民居、古祠堂、古戲台等建筑,保護徽州四雕、徽州楹聯匾額等一系列代表性的徽州技藝,形成“幢幢有故事、村村有文化”的古村落文化風景線,促進流散外地的文物回歸實驗區,帶動徽州古民居營造技藝隊伍興起。

  四是扶持建立博物館(博覽園)集群,逐漸形成以民間非遺博物館為主,包括專題博物館和非遺展示中心的多形式保護格局。利用大型文化活動、國內外文化交流、傳統節日等平台,通過專題展示、實物展覽、活態展演等多種方式,積極推介徽州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成果,營造尊重傳承人、保護傳承人的社會氛圍,提升地域文化影響力。

  五是推進綜合性傳習中心整體建設,以屯溪區黎陽老街、徽州區潛口、黃山區甘棠—仙源、歙縣徽州府衙等8個相對密集、文化生態較好的非遺項目綜合性傳習中心為抓手,系統開展非遺項目建設活動。通過區域業態合理搭配,建成可觀賞、可感受、可學習、可消費、可體驗的文化旅游綜合體,設立非遺展示傳習室和非遺展示廣場,規劃設計傳承人陳列館,將非遺作品轉化為旅游工藝品,促進文化和旅游的有機結合,推動非遺文化廣泛傳播。2016年4月,徽州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通過國家級文化生態實驗區評估﹔2016年11月,故宮博物院駐安徽黃山市徽派傳統工藝工作站成立﹔2017年1月,故宮博物院駐安徽黃山市徽派傳統工藝工作站、故宮學院徽州分院、故宮博物院博士後工作站揭牌。(來源:安徽省文化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