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紅軍會寧會師舊址內,有一座高33.33米,呈三塔環抱雄姿的紀念塔。這是1986年,為紀念中國工農紅軍三大主力會寧會師暨長征勝利50周年,緬懷在長征途中壯烈犧牲的數十萬紅軍將士,激勵後人永遠發揚紅軍長征精神而修建的紅軍三大主力會師紀念塔。
1936年10月,會寧城內紅旗招展、人群歡騰,紅軍三大主力在甘肅會寧勝利會師,掀開了中國革命史新的一頁。走進紅軍會寧會師舊址,青磚紅牆的會師樓、巍然高聳的會師塔、立意深刻的“地球上的紅飄帶”雕塑等,無一不向前來參觀的人們訴說著那段崢嶸歲月,以及革命先烈骨肉相連、團結一致、頂天立地、所向無敵的長征精神。
在會寧紅軍長征勝利紀念館內,電報、步槍、軍號、草鞋、印章等革命文物記錄下了那段輝煌歲月和眾多感人故事。隴南市禮縣游客楊建軍帶著孩子到此參觀,他看著館內的革命文物和歷史故事感慨道,“小時候總聽長輩們講關於紅軍的故事,現在有了小孩,也想讓他多了解一些革命歷史。”
85年前的紅軍三大主力勝利會師,讓偉大長征精神在會寧這片土地上不斷發揚光大。當地紅色旅游資源也在不斷豐富。“1986年修建了會師塔、1996年建成紅軍長征勝利景園、2006年修建了紅軍長征勝利紀念館等,會寧始終致力於傳承紅軍長征精神和紅色文化。”紅軍會寧會師舊址管委會女子講解隊隊長楊婷說。
近年來,會寧縣搶抓機遇,積極爭取項目,加速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景區功能,積極打造紅色旅游經典景區。楊婷介紹,經過多年的努力建設,紅軍會寧會師舊址先後被評為中國旅游志願服務示范基地、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全國關心下一代黨史國史教育基地等,進一步促進了紅色旅游發展。
目前,會寧縣已形成“一址一館兩園”(紅軍會寧會師舊址、紅軍長征勝利紀念館、紅軍長征勝利景園、大墩梁紅軍烈士陵園)的紅色旅游基地和精品線路格局,吸引越來越多的游客走進會寧,感受紅色文化。
紅軍會寧會師舊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們充分發揮紅色文化資源優勢,整合愛國主義教育資源,挖掘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所蘊含的歷史內涵、文化內涵、精神內涵和思想內涵,打響紅色旅游品牌。在景區建設、隊伍建設、主題講解、紅色文化弘揚、旅游文化建設等諸多方面,不遺余力、開拓創新,進一步提升會寧紅色文化底蘊、軟實力。”
楊婷介紹,為了豐富游客體驗,紅軍長征勝利景園巧妙結合桃花山山形地貌和自然風景,選取紅軍長征途中部分有代表性的地點設置微縮景觀,生動再現了紅軍二萬五千裡征程的千難萬險、雄奇壯觀。目前,該園已成為集觀光體驗、民俗休閑、運動競技、生態保護等於一體的紅色旅游景區。
與此同時,會寧縣深入挖掘紅色文化,開展紅色教育活動。如,以“一址一館兩園”為依托,推出以穿紅軍衣、吃紅軍糧、唱紅軍歌、講紅軍故事、朗誦紅色詩詞等為主題的傳承紅色基因大課堂﹔在紅軍長征勝利景園和大墩梁紅軍烈士陵園推出以“重走長征路”為主題的全國青少年戶外野營訓練活動。“我們還組織開展了紅色故事講解、紅色故事會演出進學校、進課堂活動,2018年以來已組織了30余場次。”楊婷說。
近年來,紅軍會寧會師舊址不斷創新方式,通過多種渠道弘揚紅色文化。據了解,紅軍會寧會師舊址管委會組建了一支20多人的紅色藝術團,創排紅色文化類、歷史文化類等節目40余個,舉辦了“放歌會師樓”紅色歌曲創作演唱活動等。“我們希望通過文藝演出方式更好地講述紅色故事。同時,不定期地走進社區、學校、鄉村開展宣講活動,取得寓教於樂的良好效果。”楊婷說。
每逢春節、“五一”、“七一”等重要節假日,會寧縣紅色旅游景區還會開展“我向紅軍英烈獻束花”“同唱紅色歌曲 紀念紅軍英烈”等形式多樣的主題活動,讓游客深入了解革命歷史、感悟長征精神。
“十四五”期間,會寧縣將緊緊圍繞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全力推進紅色旅游景區建設,進一步完善紅色旅游基礎設施、豐富紅色旅游產品、提升旅游服務質量,努力實現“吃、住、教、游、購、賞”全方位、多功能服務,使會寧旅游年接待游客達到150萬人次。(張隴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