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甘肅
甘肅
非遺過大年 傳統年味兒濃
發布時間:2022-01-25 11:08 來源:中國旅游報 編輯:張靜
信息來源:中國旅游報 2022-01-25
  讓年畫動起來、讓彩燈亮起來、讓社火鬧起來、讓百姓樂起來……近期以來,甘肅省文化和旅游廳積極響應文化和旅游部舉辦的“文化進萬家——視頻直播家鄉年”活動,將甘肅非遺年俗及其承載的美好寓意送入千家萬戶,讓廣大群眾感受家鄉味、家鄉年,歡歡喜喜過大年。
  “為營造出歡樂、祥和、喜慶的中國年氛圍,1月中旬以來我們啟動了豐富多彩的線上線下活動,將持續至2月下旬。活動期間,省內眾多非遺保護機構、非遺項目保護單位、非遺傳承人、文化場館開展獨具特色的民俗活動,通過短視頻、直播、現場互動等形式展現非遺魅力,講述老百姓身邊的年味兒故事。”甘肅省文化和旅游廳非物質文化遺產處負責人安明文介紹。
  寫福字、貼春聯、剪窗花……在慶陽市,群眾用多種方式寄托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在慶陽香包繡制非遺工坊,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慶陽香包繡制甘肅省級代表性傳承人劉蘭芳正帶領繡娘們穿針引線忙碌著。繡娘們用手中的針線將“虎”元素融入香包,寄托美好祝福。“我們縫制的慶陽花布老虎設計大氣、造型生動,主體採用色彩艷麗的綢布,每一隻花布老虎要經過畫樣、裁片、粘合、刺繡、縫合、填充、整形等75道工序,花費近40個小時純手工制作。”劉蘭芳介紹。
  “目前,我們開展了‘隴東民歌唱響中國年’‘窗花剪出幸福年’‘碎布拼出平安年’3項非遺主題活動,推出了‘文化進萬家剪紙送吉祥’‘年味拉板糖’等活動,營造歡樂喜慶的文化氛圍。”慶陽市文體廣電和旅游局科技信息與宣傳推廣科副科長栗仕超介紹,2月還將舉辦高蹺藝術、慶城社火、指尖上的花饃等非遺展示活動,讓群眾過一個喜氣祥和的“非遺民俗文化年”。
  在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縣,人們樂於收藏五彩繽紛的唐卡藝術品。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天祝唐卡甘肅省級代表性傳承人馬才成近期准備了“吉祥如意”“喜氣祥和”等近40幅迎新年系列唐卡作品,將在武威市文化館進行現場展示和講解。
  武威市文化館非遺辦主任張曉介紹,“小視頻裡的故事匯”“網絡直播看武威”“武威非遺大拜年”等非遺年俗短視頻和節目將陸續上線,市民足不出戶即可“雲”賞家鄉非遺年俗、暖心開啟“線上團圓年”。
  在定西市百草染色館,一些市民有空就來聽非遺傳承人講述當地傳統民俗、傳統文化。定西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胡建軍介紹,自1月10日起,該保護中心公眾號每天展示非遺技藝傳承、劇目、美食等非遺項目,豐富群眾文化生活。“二郎山花兒會、洮硯制作技藝、岷縣寶卷、定西剪紙、通渭影子腔、隴西雲陽板等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也將進行展示。”
  在張掖市民樂縣城北民俗文化村,大紅燈籠紅紅火火,人們臉上笑意盈盈。“我們准備了兩千余副春聯和‘福’字,在廣場上限流開展群眾互動,現場寫、現場送,滿足群眾需求。同時,在民樂縣文化館抖音號上發布民樂社火、頂碗舞等視頻,吸引了不少網民關注。”民樂縣文化館非遺專干趙新平介紹,1月25日至2月15日,河西寶卷、頂碗舞、八仙燈會、四家武術、民樂民歌等非遺項目傳承人將以線上線下方式開展展示、展演活動。(牛瑩 張隴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