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廣西
廣西
廣西民博舉辦壯族文化周系列活動
發布時間:2014-06-04 09:53 來源:報送系統 編輯:李慶禹
信息來源:報送系統 2014-06-04

  近日,廣西民族博物館舉辦的壯族文化周系列活動火熱進行,既有壯族原聲民歌演唱會,又有充滿學術氣息而趣味十足的古人類學講座,讓千余名觀眾度過了一個愉悅的周末。

  壯族原聲民歌沁人心脾

  廣西壯族原聲民歌演唱會上,多次代表廣西參加青歌賽、登上春晚及眾多國際性舞台的龍州天琴女子彈唱組合首先登場,一曲《壯族迎客敬酒歌》表達了壯族人民的熱情好客。隨著博物館工作人員把一杯杯濃郁香醇的壯家美酒送給觀眾品嘗,現場氣氛一片歡樂。之後,2012年暢享民歌比賽專業組冠軍——僚哥組合演唱《藍天廣朗朗》,通過獨具壯族特色的麻拐歌舞表演,為大家展示壯家人比天高比地廣的深厚情誼。2013年廣西民歌傳播大使——貝儂丫組合帶來《咿呀》、《三月情思》,生動展示了壯族三月三歌圩中男女青年以歌會友繡球傳情的場面,並以對歌、拋繡球的方式與觀眾互動,讓大家親身感受壯鄉歌圩的樂趣所在。接著,龍州天琴女子彈唱組合又為大家帶來《放雁》。當天琴隨之撥動,銀鈴清脆響起,悅耳的歌聲融合其中,為大家深情講述壯族青年女子秋雁思偶情。

  古人類學講座生動有趣

  什麼是古人類學?人類是如何由猿演變而來的?現代考古學家如何挖掘舊石器和古生物遺骸背後蘊含的歷史信息?廣西的古人類學研究又有什麼重要成果和重大影響?這些看似晦澀而深奧的問題,在一場講座後逐漸生動明晰起來。

  “博採眾長”大講堂在廣西民族博物館四樓多功能廳舉行,廣西民族博物館館長王頠博士作了題為“廣西古人類學研究新進展”的學術講座,吸引了眾多觀眾前來聆聽。講座中,王頠先從不斷改寫的人類起源和演化歷史勾勒出古人類學研究的發展脈絡,再結合自己在百色舊石器研究和步兵盆地洞穴研究的最新成果,詮釋了“百色舊石器挑戰‘莫氏線’理論”的依據,探討了現代人類的起源。他語言風趣生動、考古圖文豐富清晰,令聽眾們不僅對人類的起源與演化過程有了具象認識,還對廣西古人類學的研究成果和地位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來源: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