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廣西
廣西
廣西:精准破解文旅用地難題
發布時間:2020-04-09 11:35 來源:中國旅游報 編輯:李曉霞
信息來源:中國旅游報 2020-04-09

  3月29日,計劃總投資500億元的南寧國際旅游度假區項目正式開工建設,該項目從去年12月31日簽約到正式開工建設,僅用了3個月時間。作為廣西最大的旅游投資項目,在疫情防控特殊時期,能夠這麼快順利開工,離不開完善的政策支持,尤其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出台的《關於支持文化旅游高質量發展的用地政策》(以下簡稱《用地政策》)。《用地政策》從多方面有效滿足日益增長的文化和旅游建設用地需求,為文旅業持續繁榮發展提供了有效支撐。

  供需矛盾突出 政策順勢而出

  山清水秀生態美、民族風情多姿多彩,是廣西發展文化和旅游業得天獨厚的優勢。“廣西很多地方的老百姓守著好風景過著窮日子,通過發展旅游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的願望十分迫切。”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政策法規處副處長謝勇說。

  廣西是經濟欠發達地區,每年在基礎設施、脫貧攻堅、工業發展、文化和旅游等方面都需要大量建設用地。在嚴控新增建設用地的當下,廣西項目用地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為破解文化和旅游項目用地難,廣西充分吸納桂林旅游產業用地改革試點經驗,借鑒其他地區的經驗做法,同時全面梳理國家、自治區現行政策,出台了《用地政策》。

  “廣西出台的《用地政策》,在全國來說是力度較大的,政策細、可操作性強,在很多方面首開先河。”北京聯合大學中國旅游經濟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曾博偉說。

  據介紹,《用地政策》主要由廣西自然資源廳牽頭制定,旨在進一步完善廣西文化和旅游用地管理政策體系,不斷增強土地要素保障文化和旅游高質量發展的能力﹔進一步創新文化和旅游用地供給模式,使文化和旅游用地供應更加適應市場變化需求,更加符合廣西文化和旅游用地的特點、規律﹔進一步保護和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資源,不斷推動文化和旅游用地使用效率和活力提升,提高廣西文化和旅游用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

  廣西壯族自治區自然資源廳綜合處處長楊森濤介紹,《用地政策》主要從強化規劃引導和用地空間保障、加大年度用地計劃指標保障、完善文化和旅游用地分類管理、採取靈活供地模式、降低文化和旅游用地成本、鼓勵盤活利用農村集體土地六個方面提出相關政策措施,支持文化和旅游高質量發展。

  創新亮點頗多 直擊發展瓶頸

  “文化和旅游項目所涉及的土地面積較大,作為開發商來說,購買土地的費用是一筆巨大的成本開支。”楊森濤說,在降低文化和旅游用地成本方面,《用地政策》從基准地價體系、分期支付地價款、土地收益支持、存量盤活過渡期政策、整治修復獎勵五個方面提出政策措施。

  《用地政策》鼓勵各地探索制定文化和旅游用地基准地價,根據不同文化和旅游用地類型建立地上地下空間、差別化和細分土地用途的文化和旅游用地基准地價體系。同時文化和旅游用地出讓成交後,受讓人一次性繳納土地出讓價款有困難的,可以分期付款,首付不低於出讓價款50%,余款1年內繳清。

  “對列入自治區文化和旅游重大項目並對自治區文化和旅游產業發展具有示范帶動效應的項目,《用地政策》提出,土地出讓純收益扣除國家規定提取的各項專項資金(基金)外,全部用於支持該項目建設。”謝勇說。

  在盤活存量用地和激活現有土地資源方面,《用地政策》提出,對保護利用老舊廠房發展文化創意產業項目,且不改變原有土地性質、不變更原有產權關系、不涉及重新開發建設的,經評估認定並依規批准後,可實行“繼續按原用途和原土地權利類型使用土地”的5年過渡期政策,過渡期內暫不對劃撥土地的經營行為征收土地收益。

  為解決鄉村旅游開發企業的用地需求,《用地政策》提出,鼓勵有條件的鄉村文化和旅游開發企業根據國土空間規劃、結合項目需求,參與國土綜合整治和生態修復工程,通過竣工驗收後,騰退出的建設用地優先用於本企業文化和旅游項目所需建設用地。楊森濤說,廣西是一個典型的農業省區,《用地政策》著力服務鄉村振興,鼓勵盤活利用農村集體土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路。

  為解決重大項目的建設用地指標問題,《用地政策》對列入自治區文化和旅游重大項目庫的項目建設用地,列有專門條款,在不涉及佔用永久基本農田和突破生態保護紅線的前提下,可依法按程序修改規劃﹔在城鄉建設用地總規模不突破的前提下,擬申報的用地位可適用當地增減挂鉤政策的,可直接進行用地報批。

  用好試點經驗 激活發展動能

  《用地政策》是在充分吸納桂林旅游產業用地改革試點經驗基礎上出台,桂林的實踐經驗對《用地政策》的落地具有重要借鑒意義。

  桂林是我國首批開展旅游用地改革試點的城市之一。“幾年前,原國土資源部為了支持桂林國際旅游勝地建設,在旅游用地政策方面給予桂林支持,很好地促進了桂林旅游發展。”桂林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黨組書記羅建章說。

  “桂林逍遙湖景區在建設過程中,通過‘借用’周邊山林景觀、租用林地,既降低了投資商的征地成本,也減少了建設用地指標,同時景區與周邊村民形成了和諧發展的關系。”桂林旅游學會會長龐鐵堅說,像桂林魯家村以及蘆笛三村等一系列文旅項目的改造建設,都是通過盤活農村集體用地資源來實現的,使這幾個村成為旅游新亮點。

  “作為國內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桂林的旅游項目絕大多數在山區農村。以陽朔縣和龍勝縣為例,傳統的農村宅基地是生活資料,其管理模式已經不能很好地滿足文化和旅游業發展需求。”龐鐵堅說,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注重發揮“鼓勵盤活利用農村集體土地”的政策優勢,使具有競爭力的旅游項目能夠盡快順利落地、健康發展。桂林在土地利用方面的這些改革試點經驗在《用地政策》中都有所體現。

  “《用地政策》以制度機制為文化和旅游發展提供方向指引,為其用地提供政策依據,這對激活當地文旅產業動能大有裨益。”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副部長,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書記、廳長甘霖說,《用地政策》抓住了當下文旅產業發展用地難的現實問題,精准把脈、對症開方,減輕企業負擔,很好地緩解了用地指標壓力,幫助項目順利進入建設階段,助推文化和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鄺偉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