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廣西壯族自治區首府南寧市緊緊圍繞推動文化和旅游產業深度融合、促進文化和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開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先後榮獲聯合國人居獎、“全國文明城市”四連冠、全國“美麗山水城市”三連冠、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等榮譽。
提高站位
提升產業首位度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發展現代特色農業和文化旅游業,必須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廣西要按照“一帶一路”倡議,構建面向東盟的國際大通道。廣西生態優勢金不換。
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政府提出,實施強首府戰略,首要培育和形成首府核心領導力,全面引領、輻射和帶動全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廣西文化和旅游要加快建設“三地兩帶一中心”,著力把南寧建成區域性國際旅游中心城市。
南寧市委、市政府堅決貫徹落實中央、自治區決策部署,堅持“治水、建城、為民”城市工作主線,積極融入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以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緊迫感和危機感,凝心聚力、主動作為,奮力跑出南寧高質量發展“加速度”。
南寧市文化產業增加值約佔全區文化產業增加值總量1/3﹔旅游產業體量約佔全區總量1/4,旅游總人數和旅游總消費多年位居廣西首位。擁有規模以上文旅產業企業221家,數量位居全區各市首位。文化產業示范基地(園區)突破120家。文旅產業綜合實力在全區名列前茅。
“十四五”時期,南寧市將堅持把文化建設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切實抓緊抓好,不斷提升文旅產業對全區經濟發展的貢獻率,進一步增強文旅產業的首位度,力爭實現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全市旅游總人數和旅游總消費到2025年比2018年翻一番,2035年佔全區總值30%的目標。
高位推進
做大產業蛋糕
南寧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首府城市品位和文化軟實力建設。“十三五”時期,財政投入文化旅游體育與傳媒的預算支出累計約60億元,積極促進文旅融合發展。
頂層設計不斷加強。南寧市委、市政府聯合印發了《南寧市加快文化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通過大力推動文旅融合發展,培育文化和旅游新業態,形成南寧文化和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體系,產業規模快速壯大,產業整體水平顯著提升,推動南寧建設成為以亞熱帶壯鄉風情為特色、以會展商務和都市旅游為主要功能的區域性國際旅游中心城市。南寧市政府還出台了《南寧市支持重大文化旅游項目辦法》,通過貼息補貼、市政配套設施補助等方式,對重大文化和旅游項目給予相應補貼和扶持。南寧市文旅項目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將助推更多的重大文旅項目落地南寧。
“加速跑”建設區域性國際旅游中心城市。依托中國—東盟博覽會品牌,不斷強化面向東盟的國際旅游集散功能。充分發揮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南寧片區獨特優勢,廣泛引資金、引技術、引才智,大力推進面向東盟的文化傳媒等領域數字經濟集群建設。以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國家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區為抓手,加快環首府生態旅游圈、環大明山健康旅游產業集聚區建設,推動文化、旅游與相關產業加快融合發展。點亮城市夜間文旅消費,把“三街兩巷”、邕江游船、方特﹒東盟神畫、百益﹒上河城等打造成為夜間經濟“網紅地標”。“冬游廣西 樂在南寧”活動在新浪微博微話題閱讀量超過10億次,全面激活南寧文旅市場經濟活力,在騰訊調查2019中國城市夜經濟影響力報告中,南寧排名13位。
目前,南寧旅游資源涵蓋全國8個主類的全部類型和120種基本類型,有國家3A級以上旅游景區82家,星級鄉村旅游區74家,星級農家樂96家,廣西全域旅游示范區、特色旅游名縣6家,建設有5個歷史文化名村、6條歷史文化街區、8個文旅特色小鎮、10個文旅傳統村落,南寧市游客綜合滿意度常年位居全區前列,2020年第一季度更是在全區排名第1位。
引鳳筑巢
打造文旅精品
2020年3月29日,萬有(南寧)國際旅游度假區項目正式開工,創下了項目從簽約到正式開工建設僅用3個月的紀錄。這個計劃總投資500億元,其中項目首期投資不低於250億元的廣西重點文旅項目,被作為強首府標志性項目引領工程來推進。項目核心產業由六大文化特色景區、度假酒店群、文化演藝和萬有文旅生態城等組成,將建設集文化特色景區、獨特健康養生、文化演藝、休閑度假、商業購物、文創會展等於一體的超特大型的世界級文化旅游綜合體,締造世界旅游行業的新標杆。項目全面建成投入運營後,預計每年可吸引游客約3000萬人次,創造直接就業崗位約3萬個,帶動相關產業就業約10萬人。
萬有項目的建設是近年來南寧狠抓文旅項目建設的一個縮影。此外,南寧還推動雲姚谷、端沐金陽美頤養小鎮、318歷史文化街區、金雞山森林公園、攜程集團戰略合作等17個文旅項目簽約,總投資280.01億元。加快推進牛灣島文旅項目、華強方特南寧熊出沒旅游區項目落地建設,加快老木棉﹒匠園(二期)、太和自在城、廣西藥用植物園等項目升級建設。
下一步,南寧市還將簽約落地、開工建設、竣工投產明陽國際健康城、七彩世界森林旅游等一批總投資額超2000億元的大健康和文旅產業重大項目。
文化繁榮
彰顯城市魅力
建制於東晉大興元年(公元318年)的南寧是一座深具開放活力的文化古城,現有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319處,不可移動文物577處,各類綜合性博物館、專題性博物館(陳列館)共計37家。擁有國內一流的廣西文化藝術中心以及集游、吃、住、行、購等於一體的南寧國際旅游中心,還有廣西新媒體中心、南寧市博物館、南寧市圖書館新館、南寧市群眾藝術館新館等智慧化大型文化場館。
南寧正圍繞綠色、民族、東盟等文化元素,深入挖掘和傳承地方文化與歷史文化內涵,通過提升“三街兩巷”、中山路片區、蒲廟老街等歷史街區的文化品質,推動南寧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中心、自治區級壯族歌圩文化(南寧)生態保護區、頂螄山考古遺址公園建設等措施,積極創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文化市場繁榮昌盛,推出一批講述南寧故事的優秀文藝作品,原創大型舞劇《劉三姐》等文藝精品榮獲廣西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等重要獎項。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成為常辦常新、享譽中外的民歌盛會。做優“文化走親東盟行”“中國-東盟(南寧)戲劇周”“民歌湖周周演”等品牌活動,“春天的旋律﹒跨國春晚”信號覆蓋150多個國家和地區10億人。
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小都百屯、中國首個攀岩特色體育小鎮三甲屯“休閑運動+旅游+扶貧”發展模式獲評國家推廣示范案例,綠水青山真正變成了金山銀山。
暢通渠道
服務開放大局
第17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將於2020年11月27日—30日在廣西南寧舉辦,在舉辦實體展的同時,同步推出“雲上東博會”。今年年初以來,中國與東盟國家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1月—8月,中國與東盟貿易總值達到4165.5億美元,同比增長3.8%,佔中國外貿總值的14.6%,東盟歷史性地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形成了中國與東盟互為第一大貿易伙伴的良好格局。
作為中國-東盟博覽會永久舉辦地的南寧市已經連續16年成功服務這一盛會,架起了中國與東盟對話合作之橋,在東盟國家中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與日俱增。
近年來,南寧進一步暢通“南寧渠道”,持續深化以面向東盟為重點的開放合作。加強和鞏固面向東盟的門戶樞紐機場和國際航空大通道建設,2019年,累計開通航線187條,旅客吞吐量1576.2萬人次,南寧國際航線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百萬人次。
下一步,南寧市將加快推進南寧臨空經濟示范區建設,爭取與東盟國家推進開放天空和第五航權試點城市,推動獲批“外國人72小時過境免簽”和“東盟10國144小時入境免簽”政策。鞏固中國-東盟文化和旅游交流合作平台,積極發展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文化和旅游友好往來,深化開放合作。
美好藍圖
堅持一繪到底
南寧市始終踐行“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和合共生”的原則,積極申報創建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試點城市,並將以此為契機,強龍頭、促融合、創精品、優環境、增活力、拓市場,讓“旅游引進來”“文化走出去”,進一步加快推動首府文旅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結合“十四五”規劃,南寧堅持一張藍圖畫到底、一個規劃管到底,不斷加大政府的資金投入,提升中山路片區、蒲廟老街等歷史街區的文化品質,並研究出台《南寧市支持文化產業發展若干舉措》等扶持政策。
下一步,南寧還將突出以科技帶動引領文旅融合創新,融入“智慧南寧”體系建設和提升一批文化和旅游基礎設施,積極豐富5G技術應用場景,推動增加網絡娛樂等方面消費。以南寧國際旅游中心為核心節點,全面啟動南寧旅游直通車建設,進一步提高出游便利化,讓文化和旅游持續綻放異彩,閃亮東盟。
上一篇: 廣西優秀舞台藝術劇目晉京展演活動舉行 |
下一篇: “冬游廣西”為游客備下優惠大禮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