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廣西
廣西
《關於進一步加強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實施意見》
正式印發
發布時間:2022-04-19 08:49 來源: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 編輯:周祎
信息來源: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 2022-04-19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 《關於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全面推進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4月8日,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辦公廳、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

  《實施意見》明確了廣西非遺保護工作的指導思想和工作原則。非遺保護工作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西“4﹒27”重要講話精神和對廣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傳承中華文化基因,貫徹 “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工作方針,深入實施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發展工程,完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體系,提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水平,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凝心聚力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壯美廣西提供精神力量。堅持和加強黨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全面領導,堅持馬克思主義祖國觀、民族觀、文化觀、歷史觀,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依法保護,堅持守正創新,尊重非物質文化遺產基本內涵,弘揚其當代價值。

  《實施意見》確立了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主要目標。到2025年,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得到有效保護,工作制度科學規范、運行有效,各族群眾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參與感、獲得感、認同感顯著增強,進一步發揮非物質文化遺產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動產業振興、鄉村振興,建設文化和旅游強區等方面的作用。到2035年,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全面有效保護,傳承活力明顯增強,工作制度更加完善,傳承體系更加健全,保護理念進一步深入人心,在推動廣西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基本建成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壯美廣西、與全國同步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中的作用得到彰顯。

  《實施意見》指出,要健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體系。一是要完善調查記錄體系﹔二是完善代表性項目制度﹔三是完善代表性傳承人制度﹔四是完善區域性整體保護制度﹔五是完善傳承體驗設施建設,支持新建、改建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體驗中心﹔六是開展理論研究,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業研究力量。

  《實施意見》強調,要提高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水平。要加強分類保護,根據民間文學、表演藝術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傳統工藝、民族民俗等不同類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特性制定實施差異化的保護措施。要促進合理利用,在有效保護前提下,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與現代服務業、旅游業等融合發展,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轉化為具有地方特色的產品和服務,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新動能。要加強革命老區、少數民族聚居區、邊境地區、脫貧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推動廣西紅色文化發展、民族文化弘揚、中外文化交流、鄉村振興的一股強勁力量。

  《實施意見》強調,要加大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播普及力度。要持續抓好傳播工作,通過拓寬傳播渠道,打造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傳播品牌、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進社區、進景區(點)活動,策劃舉行文化品牌活動、文化惠民活動,加大媒體宣傳力度等手段提升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可見度和影響力。同時要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融入國民教育體系,在中小學開設特色課程、將非遺內容融入課程教材、開展教育傳承活動,加強高校非物質文化遺產學科體系和專業建設,在職業學校開設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相關專業和課程,培育、建設一批自治區級中小學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教育示范學校。此外,積極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走出去”,促進優秀傳統文化對外交流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