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湖北
湖北
湖北荊州文化體制改革有本明白賬
發布時間:2011-09-02 14:36 來源:中國文明網 編輯:馬思偉
信息來源:中國文明網 2011-09-02

  荊州市委宣傳部紀檢組長劉宗彪日前向記者介紹,“荊州市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支隊已經挂牌,各縣市區10月底前完成挂牌和人員上崗。8月22日,荊州成為全省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改革先進地區。”荊州文化體制改革的7項重點任務,正按照確定的任務書、時間表、線路圖,穩步推進。

  國有文藝院團改革有序推進。近幾年來,荊州市藝術劇院實施了系列改革:院長公開招聘,中層以上干部實行聘任制﹔建立獎懲分明的分配機制﹔干部職工全員參保﹔設立專項資金,培養青年專業人才﹔牽頭組建“鄂西片演出聯盟”。各縣市區劇團,深化內部機制改革,整合資源,提高惠民演出場次,增加職工收入。目前,各院團正按制定的改革方案推進轉企改制。

  廣電網絡整合順利。楚天金緯廣電網絡公司已與省公司整合。荊州視信網絡公司正與合資方中信國安溝通與協商,力爭10月底前完成整合。

  非時政類報刊體制改革已正式啟動。江漢商報、荊州廣播電視報、《中華傳奇》雜志,均已完成企業工商注冊登記。

  電影院、電影公司轉企改制進展較快。該市現有7家電影公司,其中荊州市電影公司等4家已完成轉企改制任務,其他3家公司已完成企業工商注冊登記,並辦理了社保。2家電影院均已完成轉企改制。12月底前,可完成所有電影公司和電影院的改制工作。

  黨報發行體制改革與新聞類網站轉企改制基本完成。“下一階段,以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為動力,不斷增強宣傳文化單位的活力和實力。”劉宗彪表示,荊州將認真貫徹落實全省文化體制改革動員大會的精神,做到“三個確保”,即“確保每項改革都有專班負責,都有專人督辦﹔確保支持改革與發展的保障措施和稅費減免優惠政策落實到位﹔確保政府支持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的資金投入逐年增加。”

  近年來,荊州市積極創新體制機制,文化事業建設邁出新步伐。對經營基礎較好、經營形勢較好的荊州視信網絡公司、湖北楚天金緯公司、荊州電影公司、荊州報業傳媒公司等16家單位,實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造,完善內部法人治理結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市直25家文化事業單位,初步形成了人員能進能出、職務能上能下的用人機制,搬走了“鐵交椅”,一大批優秀人才脫穎而出。 

  “文化富市”涌現五大亮點

  “文化富市”可堪“文化楚都”。劉宗彪自豪地介紹,“近幾年,全市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發展中,形成了五大亮點。”

  有線電視實現全市“一張網”。2008年,打破市縣鄉鎮的條塊分割,強力推進網絡整合,成立了荊州市金緯廣電網絡公司。緊接著,又與省楚天網絡公司整合,組建了湖北楚天金緯廣電網絡公司。產業規模由小變大、經營效益由差變好。2010年,有線電視用戶68萬戶,整合前40.5萬戶﹔實現利潤3050萬元,整合前虧損346萬元。

  荊州電視台《壟上行》頻道,成為全國最有影響的“三農”電視節目。2002年開播以來,全心全意服務“三農”,深受農民喜愛,共收到來信4萬多封、熱線電話25萬多個、短信350萬條,先後獲“中國廣播影視大獎”,“中國十大最具原創精神電視欄目”等。

  引進民營資本,瀕臨倒閉的江漢商報社起死重生。創刊於2000年的《江漢商報》,當時發行量不足4000份,廣告年收入不到50萬元。改革五年,到2010年,發行量達到4.5萬份,年經營額近2000萬元,職工200人。

  電影公司轉企改制,產業迅速振興。市電影公司一度陷入破產的境地。2007年,公司取消事業編制,完全進入市場。此後,市電影公司聯合縣市電影公司組建了股份制的農村數字電影公司,每年為農民放電影近5萬場。積極招商,重建電影院,裝修5個一流的放映廳,在全省地市級城市中年收入率先突破千萬元大關。

  文物保護技術領先全國。2003年成立的荊州文物保護中心,已發展成為集文物保護、修復、科研為一體的文物保護研究機構,是國家文物局出土木漆器重點科研基地,全國文物保護標准化技術委員會委員單位。先後為全國16個省市、50多家單位提供技術支持,實施文物保護工程近百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