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舞台創作百花齊放 精品助推產業發展
發布時間:2011-12-02 09:25
來源:湖北省文化廳
編輯:全悅
信息來源:湖北省文化廳 2011-12-02
“洪湖水呀,浪呀嘛浪打浪啊”,不知唱醉了多少人。11月30日晚,湖北省歌劇舞劇院參演的經典歌劇《洪湖赤衛隊》一舉奪得了在福州舉行的首屆中國歌劇節優秀演出獎第一名。韓英的扮演者劉丹麗獲得優秀表演獎,盧向榮、秦得鬆獲得表演獎。《洪湖赤衛隊》成為首屆中國歌劇節上的最大贏家。
湖北省歌劇舞劇院院長梅昌勝告訴記者,《洪湖赤衛隊》是具有裡程碑式的民族歌劇劇目,從創排至今已演出2000多場,復排了3次,培養了四代韓英,得到了無數觀眾、專家和同行的肯定。由於歌劇一直是十分“冷門”的藝術,《洪湖赤衛隊》也從未參加過任何比賽,雖然被譽為“20世紀華人經典”,但此次是該劇50多年來的首次獲獎。
在11月30日晚的閉幕式上,湖北省從福建省手中接過承辦旗,宣告第二屆中國歌劇節花落湖北。《洪湖赤衛隊》獲得大獎,也是湖北省演藝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成立以來的第一個“大手筆”。在文化體制改革大跨步前進的今天,一出好戲足以促進整個文化產業的發展,不僅要將湖北的好戲推向全國,更要讓這些湖北的舞台力作創造出巨大的產業效益,提升文化軟實力。
舞台創作百花齊放
舞台藝術創作是衡量一個地區文化實力的重要指標。湖北的文藝舞台從來不缺好作品,從民族歌劇《洪湖赤衛隊》,到地域風情舞蹈詩《家住長江邊》﹔從央視春晚舞台到青歌賽場﹔從黃梅戲《妹娃要過河》到京劇《建安軼事》,長期以來,湖北的舞台精品始終在全國的舞台上大放異彩。
首排於1958年的民族歌劇《洪湖赤衛隊》,次年10月作為湖北省向國慶十周年獻禮劇目首次進京演出便一炮打響,數十年來常演不衰,演出場次達1500多場,成為中國原創歌劇的一個奇跡。歌劇刻畫了韓英、劉闖等一批生動形象,在民間音樂個性化、戲劇化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劇中的主要唱段《洪湖水,浪打浪》、《沒有眼淚,沒有悲傷》、《看天下勞苦大眾都解放》等早已成為民族歌劇的永恆之作。
湖北省文化廳廳長杜建國告訴記者,湖北省近幾年創作出的60多台優秀劇目先後在全國性文藝比賽中獲得大獎。在第八屆中國藝術節上,湖北省8台劇目參賽,3台劇目獲文華大獎、1台劇目獲文華大獎特別獎、4台劇目獲文華劇目獎,成績全國第一﹔在第九屆中國藝術節上,湖北省4台劇目參賽,3台劇目獲文華大獎特別獎、1台劇目獲文華優秀劇目獎,成績全國第二﹔第六屆中國京劇藝術節,湖北省2台劇目參賽,均獲得金獎,充分展示了湖北省的文化實力。
精品助推產業發展
利用民族文藝品牌促進文化產業發展,是當前全國文化產業研究界面臨的重要課題。湖北有自己的民族文藝品牌,並且在積極探索文藝品牌所蘊含的市場潛力。其中,成績最為突出的莫過於大型民族歌劇《洪湖赤衛隊》。從1999年第三次復排開始,湖北省歌劇舞劇院就努力探索市場模式,如今該劇已經實現了經濟效益的大豐收。當年復排時,湖北省歌劇舞劇院投入近60萬元,將歌劇打造一新投入商業演出市場。十余年來,《洪湖赤衛隊》走遍全國各地40多個城市,演出多達500余場,創收千余萬元。僅今年,《洪湖赤衛隊》就已經在全國各地演出50余場,創造收入近400萬元。現在,該劇在嚴格控制成本投入的前提下,實現了在劇院裡演出一場《洪湖赤衛隊》創收10萬元的紀錄。湖北省歌劇舞劇院副院長盧向榮告訴記者:“這場演出越來越‘值錢’!我們還在不斷探索創新,讓這出‘老戲’開出更多的‘新花’。”
相比《洪湖赤衛隊》,大型地域風情舞蹈詩《家住長江邊》的探索則更為大膽。湖北藝術職業學院實驗藝術團團長陳敏告訴記者,《家住長江邊》是首次以“股份制”形式,由省文化廳等四家單位共同出資800余萬元創作而成。在作品生產過程中,為保證劇目能達到全國一流的創作水准,該劇還嘗試了邀請全國著名專家加盟的創作模式。從2006年5月31日首演開始,該劇已在全國演出172場,實現創收840萬元。如今,該劇還在不斷演出中,有望明年接下60場的“大單”,每場創收可以達到6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