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十二五”時期文化改革發展規劃綱要》出台
發布時間:2012-05-11 10:09
來源:湖南省文化廳
編輯:全悅
信息來源:湖南省文化廳 2012-05-11
《湖北省“十二五”時期文化改革發展規劃綱要》於2012年4月28日出台。《規劃綱要》圍繞建設文化強省的宏偉目標,明確了湖北省文化改革發展的指導思想、方針原則、主要目標、重點工作和保障措施,對湖北全省文化改革發展作出了全面部署。《規劃綱要》編制歷時一年多時間,充分體現了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全面貫徹了湖北省“十二五”經濟社會發展規劃,集中反映了全省各地各部門的實踐經驗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期待要求。
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十二五”時期文化改革發展規劃綱要的編制,省委書記李鴻忠、省長王國生分別主持召開省委常委會、省文化改革發展領導小組會議提出明確要求。李鴻忠、王國生等省領導同志多次深入到省直文化單位和各市州調研,對“十二五”時期文化改革發展提出了重要意見。
從2010年上半年開始,《規劃綱要》的編制經歷了調查研究、規劃起草、征求意見與修改完善過程。以召開座談會、專題調研等形式,廣泛征求起草意見﹔撰寫期間先後九易其稿,2011年4月形成《征求意見稿》﹔隨後,多次征求各市州和省直有關部門的意見,並召開全省理論界、文藝界、新聞界和民營企業界有關人士座談會,前後收集220多條意見,進行了認真研究和充分吸收。
今年2月27日,湖北省省長王國生主持省政府常務會議審議《規劃綱要》。3月16日,省委書記李鴻忠主持省委常委會議審議《規劃綱要》。4月28日,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規劃綱要》,並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目標——
文化強省實現突破性進展
關鍵詞:重點任務全面完成﹔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建立﹔兩高於一翻番一提升﹔力爭領先中部,進入全國第一方陣
針對“十二五”時期湖北文化改革發展的主要目標,《規劃綱要》指出:“十二五”時期全省文化強省建設要實現突破性進展。
【內容解讀】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深入推進,良好思想道德風尚進一步弘揚,城鄉文明程度進一步提高,全省人民團結奮斗的思想基礎進一步鞏固﹔文化體制改革重點任務全面完成,文化體制機制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有力促進文化科學發展﹔適應人民需要的文化產品更加豐富,精品力作大量涌現﹔文化事業全面繁榮,覆蓋全社會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建立,群眾文化生活豐富多彩,城鄉居民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保障﹔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文化市場體系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十二五”期間全省文化產業發展要實現“兩高於一翻番一提升”的目標,即文化產業增加值增幅高於全省生產總值的增幅,高於第三產業增加值的增幅,2015年全省文化產業增加值比2010年翻一番,佔全省生產總值的比重明顯提升,成為全省重要支柱產業﹔高素質文化人才隊伍發展壯大,一流文化人才在全國有較大影響,文化繁榮發展的人才保障更加有力。到2015年,湖北文化整體實力力爭領先中部,進入全國第一方陣。《規劃綱要》強調要鼓勵引導社會資本、資金參與文化建設,在充分調動宣傳文化單位及現有文化企業積極性的同時,緊緊抓住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歷史機遇,引導工業、農業、科技、教育、旅游、體育等行業參與文化建設,努力形成以政府投入為主、社會投入為補充、全社會積極支持的文化事業建設格局,形成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參與的文化產業發展格局。
重點——
從四個方面作出全面部署
關鍵詞: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繁榮文化事業﹔發展文化產業﹔推進文化體制機制改革創新
《規劃綱要》從四個方面對湖北“十二五”時期文化改革發展進行全面規劃部署,提出了重點工作、重點項目和具體舉措。【內容解讀】“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文化強省建設的核心和靈魂。《規劃綱要》從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學習研究宣傳、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和深入推進“文明湖北”建設等三個方面進行了具體規劃,提出要實施理論武裝工程、“文明湖北”建設工程。“繁榮文化事業”是文化改革發展的重要方面。《規劃綱要》從發展哲學社會科學、壯大新聞出版事業、繁榮文化藝術、推進網絡文化建設和加強對外交流與傳播等五個方面進行了具體規劃,提出要實施哲學社會科學建設工程、新聞媒體建設工程、重點文化惠民工程、重點文化遺產保護工程和一批對外宣傳項目。“發展文化產業”是文化改革發展的重點內容。《規劃綱要》從優化文化產業發展空間布局、大力扶持傳統文化產業、積極培植新興文化產業、著力培育文化市場主體和合理優化文化園區布局等五個方面進行了具體規劃,提出要大力扶持傳統文化產業,積極培植新興文化產業,實施文化市場主體培育工程,建設一批重點文化園區。“推進文化體制機制改革創新”是文化改革發展的重要環節。《規劃綱要》從深化文化體制改革、鼓勵引導社會資本資金參與文化建設、引導和擴大文化消費和完善文化市場體系建設等四個方面進行了具體規劃。《規劃綱要》從加強組織領導、加強文化人才隊伍建設、完善落實配套政策、加強法制保障和實施步驟等五個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具體要求和措施。
項目——
十大工程覆蓋全領域各市州
關鍵詞:50%以上城市建成文明城市﹔全省文化企業達到2.5萬家﹔廣播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達99%
《規劃綱要》立足湖北實際,注重充分利用湖北的文化資源和科教優勢,在重大工程、重點項目的把握上,既考慮了全省的戰略布局,又結合了地方的發展實際﹔既包含硬件建設,又體現了內容建設﹔既有量的要求,又有質的標准。
【內容解讀】
按照工程化、項目化的要求,《規劃綱要》歸納了十大工程,並細化分解為近百個重點項目,涵蓋文化建設的全領域,覆蓋全省各市州。
(1)理論武裝工程
包括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建設學習型黨組織、強化理論陣地等。
(2)“文明湖北”建設工程
包括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免費開放工程(“十二五”期間,分期分批推進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向社會免費開放,市、州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逐步實行免費開放)﹔公民文明素質提升工程(全省50%以上的大中城市、城區、縣城建成省級文明城市、文明城區和文明縣城)﹔鄉風文明建設工程(縣級以上文明新村達到20%,縣級以上文明鄉鎮、文明市場達到30%,鎮以上文明戶達10%)﹔社會文化環境淨化工程等。
(3)哲學社會科學建設工程
包括經濟社會發展研究、文化建設研究等。
(4)新聞媒體建設工程
包括重點建設一批傳媒陣地、打造一批名牌欄目、扶持一批重點項目等。
(5)重點文化惠民工程(包括六個方面)
廣播電視村村通:全面實現20戶以下通電自然村廣播電視“村村通”,並向“戶戶通”延伸,力爭實現直播衛星公共服務全覆蓋。全省90%以上村實現有線廣播電視光纜聯網,有線廣播電視用戶數達到1000萬戶左右,全省廣播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達到99%。
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以“三網融合”為基礎,大力推進廣電、電信雙向進入業務,建立省、市、縣、鄉、村間高效傳輸通道,實現文化信息資源進村入戶。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年數字資源加工量達到500GB,年服務人次達到1億以上。
農村電影放映:繼續配備流動電影放映車和數字電影放映設備,普及數字化流動放映,提高農村數字電影放映設備的更新、維修等售後服務水平和質量,全省農村電影放映能力達到年32萬場以上。
農家書屋建設:2012年基本完成全省農家書屋建設任務,力爭實現每個村全覆蓋。建立健全農家書屋管理制度,創造良好閱讀環境。
數字圖書館建設:建立湖北數字圖書館服務門戶,在線存儲能力不小於150TB,提供揭示性書目信息不低於500萬條,電子圖書不低於50萬種,電子報刊不低於12000種。2015年前完成覆蓋全省公共圖書館的數字圖書館虛擬網建設。加強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
市州重大公共文化工程:新建、改擴建一批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
(6)重點文化遺產保護工程
包括大遺址保護、重點工程文物保護、搶救性文物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古籍保護等。
(7)網絡文化建設工程
包括文化精品數字化網絡化工程、網絡文化優秀作品生產傳播工程、網絡文化惠民工程、文明網站建設工程等。
(8)對外宣傳項目
包括一批重大文化博覽交易項目、重大文化節慶項目、重點外宣品生產項目、重點對外傳播陣地建設項目等。
(9)文化市場主體培育工程
包括扶持一批國有文化企業做大做強,支持一批民營文化企業做大做強,力爭到“十二五”期末,全省文化企業達到2.5萬家,其中,規模以上的文化企業1000家,銷售收入過5億元的文化企業50家,資產和銷售收入過百億元的文化企業5家。
(10)文化人才隊伍建設工程
包括宣傳文化人才復合能力提升工程﹔宣傳文化系統年輕干部成長工程(“十二五”期間,省、市、縣三級選拔培養對象共約3500名)﹔湖北文化名家工程(到2020年,遴選200名左右“湖北文化名家成就”人選、“湖北文化名家成長”人選﹔遴選200名左右“湖北民間文化大師成就”人選、“湖北民間文化大師成長”人選)﹔“五個一批”人才培養工程、高端文化人才培養和引進工程等。
政策——
加大投入加大扶持落實優惠
關鍵詞:財政支出“兩個高於”﹔增加專項資金額度﹔稅收優惠
《規劃綱要》從完善和落實政府投入保障政策、文化經濟政策、文化貿易促進政策等三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和措施。
【內容解讀】
完善政府投入保障政策——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建立健全同經濟實力相匹配、同人民群眾文化需求相適應的政府投入保障機制。保證“十二五”時期公共財政的文化投入佔財政支出比重高於“十一五”時期,公共財政對文化建設投入的增長幅度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幅度。增加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資金和經費保障投入,優先安排涉及廣大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文化項目,重點保障基層公共文化機構正常運轉和開展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活動所需經費,扶持公共文化機構的技術改造和設備投入。依法保障公共文化設施用地。加強資金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繼續加強文化事業建設費的征收、管理、使用。逐年穩步增加省宣傳文化發展專項資金、省扶持優勢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省文藝精品創作生產專項資金、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金等文化專項資(基)金的額度。設立農村文化建設專項資金。增加文化遺產保護經費投入。設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引導金融資本和其他社會資本進入文化產業。轉變投入方式,通過政府購買服務、項目補貼、以獎代補等方式,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提供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
完善和落實文化經濟政策——對已有支持文化體制改革、支持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的經濟政策進行修訂或延續。落實鼓勵社會組織、機構和個人捐贈以及興辦公益性文化事業的稅收優惠政策,促進企業及民間對文化的投入明顯增加。落實從城市住房開發投資中提取1%用於社區公共文化設施的政策。加大財政、稅收、金融、用地等方面對文化產業的政策扶持力度,對文化內容創意生產、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經營實行稅收優惠。繼續執行文化體制改革配套政策,對轉企改制國有文化單位扶持政策執行期限再延長五年。落實公益性文化單位消耗水、電、氣執行當地居民生活用水、電、氣價格標准的政策。完善文化市場准入政策,為非公有制文化企業健康發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
健全文化貿易促進政策——加大已有支持文化對外貿易各項優惠政策的落實力度,制定更加優惠的財稅政策,支持文化企業“走出去”。完善文化出口審批和收匯管理,加大資金補助、稅收減免、出口獎勵力度。扶持原創性的、能夠參與國際競爭的文化產品的創作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