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湖北省文化廳採取“編制產業規劃,加強宏觀指導”“推動廳局合作,拓寬產業發展空間”等八項務實創新舉措,力促湖北文化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
編制產業規劃。規劃是產業發展的先導,也是轉變政府職能的重要推手。為此,省文化廳委托北京大學編制了《湖北省文化產業發展戰略規劃》,經過6次討論修改,明確了湖北省文化產業的發展戰略、空間布局、產業體系、發展步驟等基本思路,並有針對性地設計了一批項目庫,為湖北省未來的文化產業發展提供了重要指導。
推動廳局合作。為了凝聚省內文化發展合力,省文化廳積極推進與教育廳、科技廳、住建廳、旅游局的合作,完成了湖北省文化科技融合項目編制指南,組織申報了一批文化科技融合項目,策劃舉辦了文化科技融合培訓班等,有效拓寬了文化產業發展空間。
推進文化金融融合。“融資難、貸款難、擔保難”等問題一直是制約文化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發展的難題,要想培育、壯大文化市場主體,調整產業結構,加快構建現代文化市場體系,重中之重是加大金融業對文化產業的支持。圍繞《關於深入推進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見》,省文化廳積極推進文化與金融融合,與人民銀行武漢分行、省財政廳聯合制定下發了《關於深入推進湖北省文化金融合作的實施意見》,提出了21條指導意見。該文件的出台不僅有利於拓寬中小文化企業的融資渠道,也為文化產業與金融業的有效對接創造了條件。
扶持龍頭文化企業。在具體實踐中,湖北省還扶持了一批具有示范效應的地區和龍頭企業。2014年確定的扶持對象為“一區兩企”,即武漢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武漢萬達集團和武漢銀都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省文化廳將武漢東湖高新區項目和課題優先納入省文化科技項目申報范疇,重點推薦“一區兩企”進入文化金融合作信貸項目庫。其中,萬達中央文化區漢秀劇場項目已進入2014年度中央文化金融合作項目庫,並與中國進出口銀行簽訂貸款協議,解決了融資貸款問題﹔武漢銀都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也在政策鼓勵下成功向武漢農村商業銀行光谷分行、中信銀行光谷分行等金融機構融資1500萬元。此外,包括湖北環球影視有限公司、江通動畫股份有限公司等在內的6家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也將得到湖北省文化廳在項目推薦、基地申報、項目融資、對外宣傳等方面的重點幫助。
拓展文化項目。項目建設是夯實文化產業發展基礎、拉動區域文化產業發展的主要動力。省文化廳採取謀劃一批項目、爭取一批項目、落實一批項目、跟蹤扶持一批項目的策略,創新推動文化產業跨越式發展。湖北共有39個項目被納入文化部《2014中國文化產業重點項目手冊》,范圍覆蓋武漢、宜昌、襄陽、荊州、隨州、十堰等市及部分縣級市,內容涵蓋了11個重點產業門類﹔長陽土家風情園九佬十八匠大型交互式復原展示區、三峽車溪巴楚民俗文化展示傳承示范基地也被納入了特色文化產業重點項目庫。此外,還有國家文化金融扶持項目5個、國家文化出口重點項目5個、省優勢文化產業項目5個、中國文化產業服務平台項目154個,這些項目覆蓋了湖北省大部分地區並與多個重點產業門類交叉。
強化園區示范。為了推動文化產業園區發展,2013年底,省文化廳出台了《湖北省文化產業示范園區評選命名管理辦法》(試行),並於今年5月啟動了首批省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評選活動,同時重點指導武昌區申報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的工作。如今,湖北省已建成文化產業園區和示范基地40多個,其中包括國家級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1個、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6個、省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74個,涵蓋出版印務、創意設計、藝術交易、文化旅游、動漫網游、現代傳媒等多個行業。
搭建交易平台。如何將藝術品的展示、交易、衍生產品的開發等環節有效串聯起來?湖北省文化廳認真分析市場態勢、主動謀劃,搭建交易平台,積極推動藝術品產業轉型,完善文化產業鏈條。今年11月,以“品位、多彩、經典、民族”為主題,湖北將舉辦中國(湖北)文化藝術品博覽會,共設立綽約風姿、荊楚風華、水墨之韻、四海集萃等6個展區,邀請海內外知名藝術品經營機構、拍賣行、私人博物館、文物商店等高品質展商參加。
營造政策環境。為了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省文化廳還會同省商務廳參與制定落實《加快發展全省對外文化貿易的實施意見》,加強宏觀引導和政策扶持,不斷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努力在發展理念、要素保障、市場培育、管理體制等方面加大務實創新和推動力度。(來源:湖北省文化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