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大鼓”、“湖北評書”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進湖北地方曲藝藝術的傳承發展,12月13日-14日,由武漢市文化新聞出版廣電局主辦,武漢市曲藝家協會、武漢說唱團、武漢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承辦的2014首屆“湖北大鼓”和“湖北評書”大賽評獎活動,在湖北地方曲藝傳承展示基地(武漢說唱團曲藝小劇場)成功舉辦。
本次大賽是針對“湖北大鼓”、“湖北評書”這兩項國家級非遺項目在湖北地區舉辦的首次大型比賽活動,是近年來“湖北大鼓”、“湖北評書”項目傳承發展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本次大賽得到了湖北省文化廳的大力支持,吸引了省內各地近50名選手27個節目參加激烈角逐。本著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經過大賽評委會專家評定,共評選出“湖北大鼓”金獎3名、銀獎5名、銅獎7名,新蕾獎2名﹔“湖北評書”金獎2名、銀獎3名、銅獎5名。
本次大賽主要有以下特點:
一是專家評委規格高。本次大賽設立專家評審委員會,對參賽作品進行初審和現場評定,來自不同領域的10位專家對參賽選手和節目從劇本創作、舞台效果、儀表姿態等方面,進行了全面、綜合的評定。評委中既有張明智(湖北大鼓)、何祚歡(湖北評書)、何忠華(湖北小曲)等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也有在群眾文化、舞台設計、節目制作等方面的專家。大會評委主任由湖北省文聯副主席,湖北省曲協主席,著名曲藝表演藝術家陸鳴老師擔任,從而保證了本次大賽評審的專業性和權威性。
二是參賽團隊分布廣泛。本次參賽選手和團隊來自全省范圍內“湖北大鼓”和“湖北評書”相對集中的區域。除了武漢市外,還有孝昌縣、京山縣、團風縣、大悟縣以及孝感市、漢川市等省內各地。不同的地域文化使得參賽節目的表演形式也多種多樣,有原生態的現編現唱,也有雙人配合的邊說邊唱,更有樂隊伴奏的說唱結合,這使得本次大賽成為了“湖北大鼓”和“湖北評書”各流派間相互交流、共同發展的平台和良機。
三是參賽對象涉及領域廣。本次大賽共有近50名選手報名參賽。參賽者來自各行各業,絕大多數都是曲藝業余愛好者,年齡最長的65歲,最小的僅有10歲,真正是“老、中、青”三代同台獻藝。鑒於參賽選手年齡跨度大,大賽在獎項設置上針對年齡在7-16周歲的選手專設了新蕾獎,以此鼓勵、培養湖北地方曲藝後繼人才。
四是參賽節目內容豐富。本次大賽共有40多個節目報名參賽,經審核選拔最終“湖北大鼓”17個節目、“湖北評書”10個節目進入最後決賽。參賽節目涉及題材豐富,除重新編排演出的《三婿拜壽》、《祝英台抗婚》、《楊闖相親》等傳統段子外,更多的是近幾年新創作出的佳作代表,這中間有貼近百姓生活,倡導家庭新風的《親生的兒子鬧洞房》、《後媽》、《大愛傳奇》等,有反映社會熱點問題的《信義兄弟》、《方向盤》等,更有宣傳社會正能量的《最愛抱火哥》、《科學發展創輝煌》等。這些作品弘揚中華傳統美德,鞭撻社會不正之風,受到了評委的高度肯定和現場觀眾的熱烈歡迎。
五是推出了一批新人新作。“湖北評書”和“湖北大鼓”是湖北地方曲藝中最具代表性,最突出體現荊楚地域特色的藝術表演形式。本次大賽開創湖北地方曲藝單項比賽之先河,以賽促發展,以賽促傳承,在發掘新人新作的同時,進一步推動了湖北地方曲藝在挖掘、整理、傳承事業向前發展。21歲的劉雅各是武漢紡織大學電子商務專業的大四學生,師從何祚歡的弟子付三元。此次他參賽的《路在腳下》是付三元專門為他打造的新作,說的是吉慶街賣藝人的故事,生活氣息濃郁。比賽中,著名湖北大鼓表演藝術家張明智的學生徐寧、胡運琦、張雷、張福明等人在湖北大鼓單項的金、銀、銅獎都有斬獲。張明智說,盡管參賽人數不足百人,但已經超過了他的預期:“沒想到在孝感、團風、大悟這樣的地方,還有這麼多人喜歡湖北大鼓,他們很多都是業余愛好者,但水平絕不業余。”(來源:武漢市文化新聞出版廣電局)
上一篇: 湖北千余場優秀戲曲劇目引領家教家風 |
下一篇: 湖北扎實開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題實踐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