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隨著土家風情黃梅戲《妹娃要過河》在安徽大劇院的精彩落幕,為期1個月的“我們的中國夢”湖北地方戲曲獲獎劇目展演正式結束。5月份以來,湖北省文化廳組織全省10個專業藝術院團、京漢楚花黃等7個劇種的11台獲獎優秀地方戲曲劇目,共演出68場,其中省外演出17場,共惠及百姓約10萬人次,較好地展示了保護傳承發展地方戲曲工作成果,豐富了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擴大了湖北地域特色文化影響力。
一、精演優秀劇目,好戲受好評。展演以獲獎精品劇目為主,首次集中安排第十屆中國藝術節獲獎劇目京劇《建安軼事》、黃梅戲《妹娃要過河》、漢劇《宇宙鋒》,第一屆湖北藝術節暨第十屆楚天文華大獎劇目京劇《青藤狂士》、鄖陽二棚子《我的漢水家園》、荊州花鼓戲《情緣》、黃梅戲《李時珍》,第二屆湖北地方戲曲藝術節獲獎優秀劇目,豫劇《親爹親娘》、黃梅戲《傳燈》、黃梅戲《余三勝軼事》、楚劇《思情記》等惠民演出,在各地觀眾中再次得到檢驗、贏得口碑,真正實現了獎杯與口碑的統一,做到唱得響、傳得開、留得住,有效消除了劇目生產“獲獎是目的,庫房是歸宿”的現象與言論。
二、展示湖北特色,風情領風騷。本次獲獎戲曲劇目展演,是湖北省近年來首次有組織地在省內外集中展示湖北戲曲形象和發展成果。時間均集中在紅五月,在省內深入10個縣市惠民演出47場次的同時,還擴展到省外的江西、安徽、廣東、河南、陝西5個省的10個市縣。展演既注重展示京漢楚花黃等湖北主要劇種的藝術風採,又注重通過藝術形式呈現湖北人文風情和魅力。新編京劇《建安軼事》呈現的鄂派京劇魅力、漢劇經典《宇宙鋒》展示的陳派漢劇風採,黃梅戲《妹娃要過河》演繹的“龍船調”、“茅古斯”等盡展鄂西民族風情,黃梅戲《傳燈》 演繹的佛教禪宗傳說倍添黃梅五祖寺、六祖寺的傳奇魅力,黃梅戲《李時珍》、《余三勝軼事》分別演繹的兩位歷史人物生動展示了楚地人杰地靈的人文色彩,充分反映了湖北鐘靈毓秀、流光溢彩的厚重人文景觀。
三、觀照歷史現實,大戲演大美。展演劇目中,既有彰顯忠孝、仁愛、信義等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題材作品,也有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現實題材劇目,共同演繹展示了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京劇《建安軼事》以感情故事為主線反映蔡文姬對歷史的責任擔當精神,漢劇《宇宙鋒》以“宇宙鋒”為主線演繹趙艷容的正義形象,花鼓戲《情緣》以花鄉繡女梨花曲折坎坷的愛情故事闡釋了有情人終成眷屬的傳奇,現代題材鄖陽二棚子《我的漢水家園》反映的移民舍家為國的奉獻精神,豫劇《親爹親娘》體現的孝老愛親精神,引導了百姓對真善美的傳統價值追求,彰顯了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時代風尚。
四、注重傳承普及,名家傳名劇。展演將惠民演出與普及、傳播戲曲藝術結合起來,採取“種文化”形式,台上演出台下交流,一路演出一路普及,有效擴大了湖北地方戲曲藝術的影響。省京劇院在羅田演出《青藤狂士》期間,王小蟬、江峰、尹章旭等藝術家,積極深入當地的三勝京劇社和當地票友切磋技藝,傳授《紅燈記》等經典劇目。省戲曲藝術劇院組織楚劇專場赴學校演出現代戲《思情記》,同時,梅花獎得主詹春堯圍繞楚劇的形成、發展、流派等基本知識作專題講座,將言傳與身教結合起來促進楚劇藝術傳承發展。武漢漢劇院王荔在江西吉安演出結束後,還舉行了漢劇藝術交流欣賞講座,以《宇宙鋒》為例向戲迷介紹漢劇的歷史、唱腔、表演特點及經典劇目等知識,傳播漢劇藝術,弘揚荊楚文化。
五、突出惠民為民,真心獲真情。展演突出文化惠民主題,既有低票價的惠民活動,也有送戲下鄉巡演,楊俊、王小嬋、詹春堯、胡新中等一批文華獎、梅花獎得主帶頭登台演出,受到新老戲迷的的熱烈追捧。一位高校教師看完楚劇《思情記》的惠民演出後,激動地說:“這樣的好劇目就應該多演出!再演,我還要來看!”一位老區戲迷評價黃梅戲《余三勝軼事》說:“免費的一場大戲,黃梅戲、京劇、漢劇、東腔四戲同台展示,真是過足了癮。”荊州花鼓戲《情緣》深入潛江漁陽鎮、積玉口鎮、老新鎮、竹根灘鎮等地鄉村演出,古城村村民李祖燦看戲後即興賦詩:“好戲送農村,黨心合民心,文化大繁榮,歡樂在古城,文明節節高,經濟步步升。”
“中國夢”是舞台藝術的核心主題,我們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繼續加大對優秀地方戲曲保護傳承發展的力度,弘揚荊楚優秀傳統文化,服務百姓、服務社會,用戲曲凝聚力量,用藝術放飛夢想。(來源:湖北省文化廳)
上一篇: 湖北省各地組織文藝演出歡慶端午弘揚民俗 |
下一篇: 湖北省百團千館迎勞動節頌勞動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