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自2006年以來,湖北省十堰市“歡歡喜喜過大年”廣場群眾文藝大聯歡演出已經走過10個春秋,每年正月初一至初五下午2:30-4:30准時與廣大群眾在六堰人民廣場相約。
對廣大十堰群眾來說,“歡歡喜喜過大年”就是一頓飽含本土風味、特別能滿足十堰人胃口的精神“團年飯”。而為了做好這台琳琅滿目的大餐,市文體新廣局辛苦了十年,也收獲了十年。2016年春節期間舉辦的“歡歡喜喜過大年”廣場群眾文藝大聯歡演出,演出形式之多、內容之廣、陣容之強、水平之高、效果之好,達到了歷年來之最,得到了市委書記周霽“市民歡樂、新春瑞祥”的高度評價。
2005年,由市文化體育局主辦的“人民廣場大家樂”群眾文藝演出活動在六堰人民廣場開始首場演出,此後每月陸續深入各大廣場、社區、企業、縣市等地開展演出,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一致好評。受益於“人民廣場大家樂”群眾文藝演出活動的啟發,為豐富廣大群眾春節期間精神文化生活,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節日期間精神文化需求,營造歡樂和諧的節日文化氛圍,“歡歡喜喜過大年”廣場群眾文藝大聯歡應運而生。
市群眾藝術館館長尤成立是此項活動的見證者和執行者。他告訴我們:開展這項活動,是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生動體現和重要抓手,目的就是要為老百姓提供更多、更好、更豐富的公共文化服務,讓老百姓享受到更多、更好、更實在的公共文化發展成果。
作為十堰市的一項群眾文化活動品牌,如果說它曾經是一株弱不禁風的幼苗,如今已經成長為植根群眾的參天大樹,它承載了市文體新廣局太多的心血,太多的艱辛。十年來,市文體新廣局不斷探索、不斷創新,精心策劃、精准實施,集中展示了十堰市民族民間文藝表演如獅子舞、龍燈舞、彩船舞等一大批散發著濃厚鄉土氣息和飽含著厚重傳統文化的民間藝術,創作輔導了《盛世瑞祥》《和諧大家園》《中華全家福》《歡天喜地》等一大批優秀的音樂、舞蹈、戲劇、曲藝作品,深刻再現了魅力十堰“外修生態、內修人文”的建設成就和美好前景﹔十年來,一茬又一茬的演職人員放棄春節與家人團聚的美好時光,組織近萬名群眾演員近千個節目登台演出,切身感受新春歡樂和節日福利的群眾超過260萬人次﹔十年來,市文體新廣局累計投入演出資金100余萬元,演出內容不斷豐富,演出形式不斷創新,演出節目不斷提高,已形成了策劃上有創意、組織上有經驗、硬件上有設備、軟件上有技術、服務上有保障、舞台上有效果的良好態勢﹔十年來,演出活動由小到大,由弱到強,已深深植根於廣大群眾生活之中,成為十堰人民公認並在湖北省內具有較好影響力和較高知名度的群眾文化品牌活動。
演出節目源於群眾,惠及群眾。為了充分激發群眾參與文化活動的熱情,改善群眾文藝演出設施陳舊、設備短缺、隊伍鬆散的現狀,選拔出更多題材好、接地氣、正能量的節目登上舞台,市文體新廣局多方爭取,將城區65個社區文化活動室建設納入市政府“十件實事”,籌措資金1500余萬元為每個社區文化活動室配置了音響、樂器、服裝、道具等排練演出設備,為社會文藝團隊開展創作、排練提供了有利條件。同時,市群藝館充分發揮藝術培訓職能,為社區文藝團隊骨干舉辦了音樂、舞蹈、藝術創作等多種門類的業務輔導,年均參加培訓人員達1000余人次,群眾文藝輔導員隊伍不斷壯大,參加“歡歡喜喜過大年”廣場群眾文藝大聯歡節目選拔的社會文藝團隊發展到92個,年均參加市群藝館組織的各類文化活動近100場次。
“‘歡歡喜喜過大年’廣場群眾文藝大聯歡隻是十堰市群眾文化活動品牌的一個代表,隻要老百姓喜歡,就是我們的動力,我們就會堅持舉辦下去”,市文體新廣局局長牛孝文深有感觸,“今後,市文體新廣局將進一步以群眾需求為導向,把公共文化服務的對象向老年人、未成年人、殘疾人、農民工、農村留守婦女兒童、生活困難群眾等群體延伸,實現公共文化服務常態化、均等化。”(來源:湖北省十堰市文體局)
上一篇: 注重品牌建設 湖北文化企業核心競爭力穩步提升 |
下一篇: 湖北十堰市舉辦第五屆汽車動漫文化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