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上午,文化和旅游部非遺司支持項目“湖南省非遺扶貧就業工坊負責人培訓班”在長沙開班。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廳非物質文化遺產處負責人作動員講話和政策宣講。
本次培訓為期3天,設1個主會場、15個分會場,線下104人、線上261人,共計365人同步參加,旨在推動湖南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建設高質量發展,培養更多非遺扶貧帶頭人、鄉村振興能人、非遺保護傳承中堅力量,充分發揮非遺在脫貧攻堅中的“扶志”“扶智”作用,帶動就業創收、振興傳統工藝、推動傳承發展。
培訓課程按照重政策引導、重理念更新、重知識升級、重實操教學、重案例分析的原則,共設置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建設政策宣講、非遺產品與旅游商品、非遺文創與產業發展、非遺產品提升設計與生活美學、非遺品牌化發展及非遺+的跨界賦能、非遺企業創新發展路徑、“一節課帶你玩轉淘寶直播”、淘寶手藝人扶持政策和淘寶上的非遺創新案例分享、非遺產品線上直播帶貨、網店運營與推廣等10大專題。培訓期間,學員還將實地觀摩雨花非遺館,進行網店實操、開展經驗交流座談會,多位非遺企業負責人將分別從品牌宣傳、傳承發展、創業創新、網絡購物等不同角度作典型分享。
會議要求,培訓班學員要扛著責任學,切實把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建設擔子挑起來﹔要盯著目標學,切實把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建設任務完成好﹔要帶著問題學,切實把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建設困惑解決掉,做到學有所思、學有所獲、學有所成。
會議強調,要抓住機遇,加快推動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建設,振興傳統工藝,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多方協調,充分發揮非遺傳承人、傳統工藝工作站、研培院校等的作用,聯動人社、商務、宣傳、扶貧等部門,形成工作合力﹔探索經驗,打造非遺創新轉化樣本,開辟“非遺+電商”扶貧新路徑,形成示范效應。掌握抓手,落實具體任務,提升傳統工藝產品市場競爭力,擴大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傳統工藝產品銷售渠道,加大非遺扶貧宣傳,營造良好社會氛圍。
近年來,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廳以非遺扶貧工坊建設為主要抓手,創新探索“非遺+扶貧”模式,創建了融入當代審美的非遺品牌,搭建了扶貧產品通往市場的平台,形成了新的就業創收增長極,在帶動貧困地區就業增收、助力精准扶貧取得了較好實效。截至2020年上半年,全省51個已摘帽貧困縣設立非遺扶貧就業工坊152家,參與人群12.9萬人,帶動建檔立卡戶7.2萬人在家門口就業,助力6.8萬人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