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海南
海南
黎錦技藝將走進海南學校課堂
發布時間:2013-06-18 10:23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李慶禹
信息來源:中國文化報 2013-06-18

  中國文化報駐海南記者張鉞報道:近日,記者從海南省文體廳了解到,為了更好地傳承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海南黎錦在生產過程中的紡、染、織、繡等古老技藝,海南省將從今年9月新學期開始,在省內9個民族市縣開設黎錦紡、染、織、繡實踐課,同時在全省中小學推廣黎錦生產技藝理論輔導教材,讓孩子們能對這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有更多了解,希望這門古老的紡染織繡技藝能夠借此實現更廣泛傳承。

  按照計劃,海南省中小學今秋開學後全面推廣的黎錦教育內容主要包括4個方面:一是從新學期起,《海南歷史》所附的“閱讀卡”中將專門介紹黎錦技藝相關知識﹔二是在全省中小學《勞動與技術》課教材中增加黎錦技藝內容﹔三是全省小學三至五年級使用的《專題教育讀本》,今年秋季起將增加黎錦技藝內容﹔四是海南省組織編寫了《黎錦技藝》課本教材,將從今年秋季起在省內9個民族市縣試點開設黎錦技藝實踐課。

  “在黎錦技藝全面進校園之前,海南省已有部分中小學根據自身實際,探索開設了黎錦技藝興趣班,比如海南國興中學8年前就開始將黎錦技藝作為《勞動與技術》課的校本教材,有老師專門教授織錦技法﹔保亭縣也有學校開設了黎錦技藝興趣班,請傳承人傳授技藝。此次黎錦技藝全面進課堂,不僅會豐富海南民族教育的內容,也是海南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兌現的一項重要承諾。”海南省文體廳有關負責人表示。

  據悉,海南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2009年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首批“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3年是中國承諾完成保護措施的最後一年。讓黎錦技藝在文化教育課程中體現傳承價值,也是履行承諾的關鍵內容。

  記者了解到,在黎錦技藝傳承方面,近年來,海南省從職業教育角度開展的傳承工作發展態勢良好,全省目前有3所職業技術學校開辦了黎錦技藝班。五指山市的海南省民族技工學校已培養學生370人﹔白沙縣、三亞市的職業技術學校也開設了黎錦技藝班,培養學生200余人。此次從職業教育向全省中小學校園的延伸,是對黎錦技藝傳承的又一次有力推動。

  在黎錦技藝傳承方面,海南省不斷加快保護步伐。傳承人保護培養機制建立後,全省9個民族市縣確定黎錦技藝代表性傳承人105人,其中國家級3人、省級11人、市縣級91人,真正掌握黎錦技藝的已達1萬人,為2009年申報該項目時掌握織錦技藝人數的10倍。

  黎錦技藝傳承場所建設目前也已取得較好成效,呈現出省、市縣、鄉鎮、村同時發力的狀況。海南省博物館二期工程中專設“海南省非物質文化展示館”,將開辟黎錦技藝展示區﹔五指山市番茅、番香,保亭縣保城鎮番道村等,相繼建成了黎錦技藝傳承村﹔樂東縣志仲鎮紅內村和白沙縣南開村、向民村的傳習所等加速建設﹔東方市在三月三文化生態公園建設了傳習館。

  為滿足黎錦傳承人對原材料的需求,按照海南省計劃,今年全省種植棉花300畝、麻200畝、藍靛植物200畝,其他染色植物2000株。截至5月底,已種植各類原材料共524畝,有的紡染原料已經完成採集,比如東方市、五指山市已採摘海島棉300余斤,並分發給黎錦技藝傳承人使用。此外,海南省文體廳與海南大學進行了合作,對黎錦原料的生物學特性及生態適宜性進行深入調查研究,進一步提出種植指導意見及成本分析,並委托海南省農科院進行種植栽培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