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江西
江西
紅色熱土續寫新長征故事
發布時間:2022-07-20 15:04 來源:中國旅游報 編輯:張靜
信息來源:中國旅游報 2022-07-20
  江西省贛州市於都縣是中央紅軍長征集結出發地。1934年10月,中央機關、中央軍委和中央紅軍主力在此集結出發,踏上漫漫征途。
  2019年5月20日至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西考察期間來到於都縣,瞻仰中央紅軍長征出發紀念碑,察看中央紅軍長征出發地舊址原於都縣城東門渡口,參觀中央紅軍長征出發紀念館。
  紀念館外的廣場上,習近平總書記對大家說,現在我們正走在開啟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上,我們要繼往開來再出發!
  近年來,於都將旅游作為全縣戰略性支柱產業來抓,立足“長征集結出發地”品牌特色和優勢,堅持“景城共建共享,做旺全域旅游”的發展思路,形成了“紅色引領、景城一體、全業共融、全域共建”的於都旅游新格局、新特色。
  喚醒紅色記憶
  在於都這片紅色熱土上,幾乎每一個地方都有一段光榮的歷史,承載過革命先烈的鮮血與汗水。依托遺址遺跡,於都本著以史為據、因地制宜的原則,採用革命遺址共建共護的模式,讓越來越多的紅色資源活了起來。
  於都西南部的祁祿山鎮,有一條迄今為止長征沿線保存最為完整、最原生態的紅軍長征小道。1934年,從於都集結出發的部分中央紅軍從這裡秘密行軍,向西進發,突破了敵軍第一道封鎖線。
  2016年,於都在充分保留歷史原貌的基礎上,將紅軍小道規劃為紅色旅游景點,通過挖掘紅軍長征經過時的革命故事,規劃設計了“一日游”“半日游”等研學旅游產品,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游覽。
  祁祿山鎮黨委書記方劍表示:“我們通過完善吃、住、行、游、購、娛等要素,形成了‘紅軍小道+紅色研學’體驗模式,紅軍小鎮、市級示范鎮建設取得成效,紅軍小鎮的知名度和美譽度進一步提升,紅軍小道上紅旗飄飄,重走長征路的游客絡繹不絕。2021年,祁祿山鎮接待游客近30萬人次。”
  近年來,於都堅持項目與產業並進,加快長征國家文化公園(於都段)項目建設。目前,長征國家文化公園“一館”“一院”“一道”“一劇”項目建設正加速推進,中央紅軍長征出發地紀念園已成功創評國家4A級旅游景區,紅色文化培訓、研學、旅游持續升溫。
  於都中央紅軍長征集結出發歷史博物館館長、縣文化廣電新聞出版旅游局局長謝芸華表示,近年來,於都大力實施紅色資源保護傳承工程,深入開展長征精神研究,努力形成於都紅色文化理論體系﹔優化提升中央紅軍長征出發地紀念園等紅色旅游景區服務品質﹔全力打造《長征組歌》等精品演藝,有序推進紅色文化展覽和培訓基地、紅軍街及長征歷史步道等項目建設,推動重走長征路活動開展,打造沉浸式革命文化體驗。
  講好長征故事
  80多年前,中央紅軍在於都集結出發,踏上漫漫長征路。近年來,於都縣大力弘揚偉大長征精神,堅定走好新長征路。通過挖掘和利用紅色資源,講好紅色故事。
  “男女老少來相送,熱淚沾衣敘情長……”長征渡口,情景劇《告別》在此公益演出,紅軍長征出發時母送子、妻送郎、跪別的場景在長征源演藝團演員的演繹下一一呈現,讓游客感動不已。
  而在不遠處的中央紅軍長征出發紀念館內,小紅星講解員的身影活躍其中,他們為游客講述紅色故事,傳遞著於都聲音。
  “小紅星志願者不僅壯大了紀念館的講解力量,也為紀念館儲備了講解人才,通過他們的宣講,把紅色文化、紅色故事、紅色精神傳播到了全國各地。”中央紅軍長征出發地紀念園管理辦公室主任鐘敏說。
  今年5月14日,於都縣委黨校副校長、於都縣長征源宣講團成員李金生受邀在未來設計師﹒全國高校數字藝術設計大賽“紅色雲課堂”,為500余所高校師生宣講長征文化,近10萬名師生觀看了本次宣講。李金生的授課在高校中引起了較大反響,長征文化、長征精神一時成了大學生們熱議的話題。
  據悉,於都縣長征源宣講團成立於2020年5月20日,是一支由“紅軍後代+宣講骨干+志願者”組成的紅色宣講隊伍。如今,宣講團由最初的20余人壯大到70余人,累計完成宣講超過400場次。
  於都縣長征源宣講團顧問袁尚貴表示,宣講團成員是從紅軍後代、專家學者、專業講解員、優秀小紅星講解員、援鄂抗疫英雄等群體中遴選出來的,大家始終憑著一股精神、一種責任,向群眾講述長征故事,賡續紅色血脈。
  小紅星講解員、長征源宣講團、長征源演藝團……把長征故事一代代傳下去。新長征路上,於都“長征集結出發地”品牌越擦越亮,紅色故事也越講越精彩。
  推動老區振興
  習近平總書記在於都縣考察期間,來到梓山鎮潭頭村,察看村容村貌。紅軍烈士後代、退伍軍人孫觀發率一家老小熱情邀請總書記到家裡做客。在孫觀發家,習近平總書記仔細察看廚房、臥室、後院和廁所,對他家住房和衛生改善狀況表示欣慰。隨後,習近平總書記同孫觀發一家和當地鎮、村干部圍坐在一起拉家常,關切詢問他家收入怎麼樣、兒子兒媳在哪裡就業、孩子在哪裡上學、孩子在學校吃得好不好,家裡還有什麼困難和願望。
  如今的潭頭村,已呈現出阡陌交通、果蔬豐盛、生態宜居的新農村景象,村民們的生活也是芝麻開花節節高。
  於都縣35%的國土面積富含微量元素硒,發展富硒果蔬有著天然的優勢。潭頭村為把富硒菜種好,聘請專家駐村傳授技術。近年來,潭頭村拿到了6個富硒產品認證,富硒大棚成了老區人民的致富棚。
  不僅如此,潭頭村還成立了旅游合作社,把過去的老祠堂改建成富硒游客食堂,真正讓田間地頭鮮美的富硒蔬菜成為游客們餐桌上的營養餐、舌尖上的好味道。
  孫觀發家靠著村裡的富硒產業,辦起了民宿、農家樂和超市,收入比3年前增長了好幾倍。
  潭頭村黨總支書記劉連雲說,“隨著游客增多,村裡新建了一個大食堂,能同時容納600人就餐。隻有把產業做大做強,老表才能得到更多分紅,去年,潭頭村村集體經濟收入突破150萬元,每戶入股農戶分得旅游合作社分紅1000元。”
  近年來,於都為充分打好紅色旅游品牌,共開發了8條紅色研學路線、8個研學旅行基地,打造了30個現場教學點。全縣共有研學機構17家,共接待學生和游客2964萬人次,成為全國紅色旅游、紅色研學的重要打卡地。近兩年,於都共接待游客1500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120余億元,其中紅色旅游接待游客1100余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約90億元。(類卿 周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