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是古籍文獻藏量十分豐富的地區,流傳古籍歷史久遠、卷帙浩繁,古籍的保存對於西藏文化的發展和豐富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由於大多數古籍文獻收藏於個人和寺廟,更由於西藏地域廣闊,地理環境特殊,在漫長的歷史時間裡,許多古籍受到毀損、散失、保存條件差等外力破壞因素的威脅,藏文古籍文獻的保存修復面臨著重大的挑戰。目前全國古籍修復人員尚不足百人,藏文古籍修復文獻人員更為奇缺,搶救保護古籍文獻成為文化和文物保護單位的一項重要任務。
為解決古籍文獻的保存修復問題,進一步加強藏文古籍的保護力度,培養和壯大西藏古籍修復技術隊伍,經過一段時間的籌備,7月21日“西藏自治區藏文古籍修復中心”在拉薩正式成立。區黨委宣傳部副部長、區文化廳廳長尼瑪次仁,國家圖書館副館長、國家古籍保護中心副主任張志清為藏文古籍修復中心揭牌。
西藏自治區藏文古籍修復中心的正式成立,是西藏打造國家級藏文古籍修復基地的又一重大舉措,這將大大提升藏文古籍的修復和保護水平,提高社會對保護古籍的意識和民間關注度,也為專業人員提供了更好的工作條件,基地各項功能的全面運行有利於全區古籍文獻發揮出更加重要的作用,為西藏文化大發展貢獻出更大的力量。
藏文古籍文獻是藏族乃至西藏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但是千百年來藏族人民勤勞智慧的結晶,也是研究古代西藏社會、經濟、政治、宗教、文化、科學發展不可缺少文獻資料,更是促進現代西藏社會發展、文明進步、文化傳承的文化寶庫,保護其完整性是西藏文化事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自2008年起,西藏正式啟動古籍保護工作,成立了西藏自治區古籍保護工作領導小組和專家委員會,自治區財政先後投入500余萬元專項資金,有效保障了普查保護工作需求,為古籍保護工作增添了許多便利。如今西藏自治區藏文古籍修復中心的正式成立,也為西藏保護藏文古籍建立了更大的平台。
揭牌儀式結束後,尼瑪次仁宣布“首期藏文古籍修復培訓班”開班。這次培訓工作,文化廳邀請了國家圖書館副館長、國家古籍保護中心副主任張志清、國家古籍保護中心辦公室副主任王雁行、國家圖書館管理組副研究館員庄秀芬以及國內著名古籍修復專家潘美娣和中山大學古籍修復專家肖曉梅,培訓班從高水平、高起點對學員進行業務能力培訓。來自布達拉宮、羅布林卡、大昭寺、各地文物局等相關單位42名學員進行了為期10天的學習。7月29日自治區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廳為通過考核的學員們頒發了結業證書。
古籍修復培訓班的成功舉辦使西藏古籍修復工作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藏文古籍文獻的保護與修復工作體系的初步建立,對提高西藏古籍保護、利用和傳承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也給全社會共同參與古籍保護的意識,推動古籍保護與修復工作進程打下了良好基礎。(來源:西藏自治區文化廳)
上一篇: 第五屆西藏唐卡藝術博覽會開幕 |
下一篇: 民盟中央美術院慈善捐贈儀式在拉薩舉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