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西藏
西藏
西藏昌都打造亮點 推進文化發展繁榮
發布時間:2019-03-18 10:35 來源:西藏自治區文化廳 編輯:李慶禹
信息來源:西藏自治區文化廳 2019-03-18

  近年來,西藏自治區昌都市堅持以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把握遵循文化建設的基本規律,突出重點、把握關鍵,加快推進文化軟硬件建設,有力地促進了文化事業大發展、大繁榮,文化事業邁上了新台階。

  立足共享均衡,構建文化服務體系。始終把強基固本作為提升服務能力的重要內容,堅持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與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向往相結合,按照“新建一批、改造一批、維修一批、整合一批”的思路,全力推進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啟動重慶﹒三江源生態文化城公共文化項目建設,建成市革命歷史博物館、圖書館、博物館、解放廣場和鄉村文化站(室)等一大批城鄉公共文化及配套設施,切實改善了城鄉公共文化設施條件,打通公共文化服務“最後一公裡”,做到了群眾休閑有去處、活動有場所。截至目前,全市公共文化場館達1294處,市、縣、鄉、村四級公共文化服務場所實現全覆蓋。同時,依托市、縣(區)廣場,每年150余萬人次群眾參加各類廣場活動,豐富了人民群眾文化生活,提升了文化服務的水平。

  扎根基層群眾,鼓勵和促進文藝精品創作。秉承深入生活,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新創推出一大批優秀作品,電影《金珠瑪米》喜獲第十七屆電影華表獎優秀少數民族題材影片提名。大力扶持發展群眾性文化,相繼成立三江茶馬藝術團、三江壽星藝術團、三江紅星少兒藝術團、11縣(區)民間藝術團,涌現出一大批文藝骨干,為開展文化活動提供了有力保障。以開展“關注農村、關注教育、關注貧困”為主題的藝術扶貧工程為抓手,加強與天津藝術學院合作,採取文化進校園、藝術教育培訓等措施,培育昌都地方特色文化土壤,提高貧困學生對文化的欣賞與鑒別能力,讓貧困學生共享藝術藍天,提升貧困學生的“幸福指數”。

  創新活化形式,全力打造文化品牌。始終把品牌打造作為文化惠民的重要舉措,堅持“群眾文化抓普及,品牌文化抓提升”的工作思路,創新活化文化活動的內容和形式,全面落實市、縣、鄉、村四級公共文化設施免費開放政策,實行借閱圖書、到文化活動場所活動、辦宣傳展覽等公共文化服務全免費,舉辦首屆西藏自治區熱巴舞展演、三江茶馬文化藝術節、芒康縣茶馬古道旅游文化藝術節等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活動,深入推進文化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進村社、“幸福昌都﹒送文化進萬家”、送文藝進鄉村等,切實提升了特色文化資源在區內外的影響力和感召力。同時,大力推行“特色活動鄉鄉有”,充分調動農牧民群眾的文化自覺,自設文化活動“菜單”,激發農村文化活力,打造農村文化品牌,全市農村文化呈現出“一村一特色、一村一風格”的良好發展態勢。

  創新文化引領,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始終把文化產業發展作為建設文化強市的重要途徑,堅持文化資源與旅游資源開發深度融合,健全完善文化旅游產業政策體系,加快推進十八軍遺址紅色文化旅游開發等產業項目建設,加大對骨干文化旅游企業扶持力度,統一規范文化產品的研發、生產與銷售,健全文化產業鏈條,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依托文化雙創園、青年創客中心,打造文化創業孵化器,大力發展唐卡、金屬制品、佛像雕塑、木雕等民族手工藝品,提升文化產業發展層次,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目前,全市已登記的生產型文化企業從2014年底的不到35家,增長到2018年底的超過105家,增長率超過200%,帶動就業人數從不到800人到超過2260人。

  目前,昌都市文化發展仍存在諸多問題。如制約文化繁榮發展的行政管理體制機制沒有從根本上破除,缺乏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協調發展的合作機制﹔文化市場“條塊分割”,優質文化資源,市場發展潛力被舊的管理體制機制制約﹔文化發展投融資渠道較窄﹔文化產業發展規模小,整體實力不強。這些成為昌都市文化發展的制約瓶頸,如何破解這些難題成為昌都市文化發展繁榮的關鍵。

  一是要加快推進文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理順政府與文化企業、文化市場之間的關系,實現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的互動。同時,加快推進文化行政管理部門職能轉變,逐步實現由“辦文化”為主向“管文化”轉變,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管理、行業自律、企事業單位依法運營的文化管理體制。

  二是著力創新公共文化服務運行機制,實現工作重心的轉變,將工作重心轉移到服務基層、服務農村、服務社區上來,明確各類文化設施的功能定位和服務標准。同時,實現投入方式的轉變,在確保政府公共文化服務投入不斷增加的基礎上,繼續改進財政投入方式,採取建立基金、項目補貼、定向資助、貼息貸款和以獎代補等辦法,不斷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

  三是要健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大文化設施建設力度,大力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提高公共文化服務產品供給能力,更好地保障廣大群眾的文化權益。

  四是健全公益性文化事業投入保障機制,按照結構合理,運行有效、惠及全民的要求,著力把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加強重點公共文化工程建設,調整資源配置,優先安排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文化項目。同時,確保各級政府對文化基礎設施建設、農村文化建設、文物和民間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投入力度,讓廣大群眾享受到康巴文化的獨特魅力。

  五是健全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協調發展,強力推動一批龍頭示范項目、搞好宣傳營銷,構建推廣體系。同時,建立“政府引導、市場動作、各方聯動、企業為主”的運行體制和工作機制,增強發展活力,並做大做強融資平台,推動文化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