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焦點新聞
焦點新聞
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總的思路是堅持“宜融則融、能融盡融”
發布時間:2019-01-08 10:28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馬思偉
信息來源:中國文化報 2019-01-08

  

 

  推進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和旅游業融合發展,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化和旅游工作特別是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重要論述精神,全面領會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的重大戰略意義和現實意義,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論述上來,統一到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總的思路是,堅持“宜融則融、能融盡融”,找准文化和旅游工作的最大公約數、最佳連接點,推動文化和旅游工作各領域、多方位、全鏈條深度融合,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協同並進,為文化建設和旅游發展提供新引擎新動力,形成發展新優勢。

  要著力推進理念融合。從思想深處、從根子上打牢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的基礎,推動文化和旅游深融合、真融合。樹立以文促旅的理念、樹立以旅彰文的理念、樹立和合共生的理念。

  要著力推進職能融合。編制好落實好“三定”規定﹔加強頂層設計,規劃好方向和目標﹔整合好已有工作抓手。

  要著力推進產業融合。要積極尋找文化和旅游產業鏈條各環節的對接點,發揮各自優勢、形成新增長點,促進業態融合、產品融合、持續釋放大眾文化和旅游需求。

  要著力推進市場融合。要以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改革為契機,推動文化和旅游市場培育監管工作一體部署、一體推進,促進市場主體融合、市場監管融合,全力推動文化市場綜合執法隊伍整合組建。

  要著力推進服務融合。統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管理,統籌公共服務機構功能設置,統籌公共服務資源配置。

  要從工作層面、渠道方面、載體方面著力推進對外和對港澳台交流融合。

  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既是大課題又是新任務——

  一是要尊重規律。要深刻認識到,文化和旅游有可以融合的一面,也有各自相對獨立的一面,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一定要堅持“宜融則融、能融盡融”的原則,堅決避免片面強調特殊性和完全忽視特殊性兩種傾向。

  二是要因地制宜。要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要依據資源稟賦、立足區位特點,走特色化發展、差異化發展道路,不搞“一刀切”,不能“一窩蜂”,防止照搬照抄、簡單模彷。

  三是要穩中求進。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需要奮力推進,但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融合到什麼程度、產生怎樣的效果,需要時間來檢驗。既要反對保守、不作為,又要防止冒進、亂作為,要穩扎穩打、步步為營、久久為功。

  四是要鼓勵創新。要解放思想、大膽創新,特別是基層一線文化和旅游部門的同志要積極探索,敢於摸著石頭過河,從實踐中找到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的有效路徑。

  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持續引向深入

  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化和旅游工作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學懂弄通做實上下功夫,在結合實際貫徹落實上下功夫,不斷增強思想自覺、政治自覺、行動自覺。

  要把黨的十九大精神學習貫徹作為長期任務、常抓不懈,堅決把各項決策部署落到實處。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加快推進體制機制改革,激發發展活力。要以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精神統領文化和旅游工作,自覺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積極對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主動擔當作為,堅定不移推進文化和旅游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作出應有貢獻。緊緊圍繞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開展創作、演出、展覽、宣傳等文化和旅游活動,組織文化和旅游市場專項整治,努力營造歡樂祥和的良好氛圍。落實中央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戰略部署,發揮文化和旅游扶貧優勢,堅持定點扶貧與行業扶貧相結合,以“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為重點,進一步做好文化和旅游扶貧工作。

  在提高藝術創作質量上下功夫

  自覺以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藝工作重要論述精神引領藝術創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把提高質量作為文藝作品的生命線,著力出政策、把方向、給支持、促傳播,努力在出精品、攀高峰上取得新突破。 要堅持規劃引領,不斷健全“規劃一批、創作一批、演出一批”的藝術創作規劃機制。要實施精品戰略,充分發揮國家藝術基金和重大藝術工程項目的引導帶動作用。圍繞重要時間節點,策劃好主題文藝創作和展演活動,特別要精心組織好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慶祝澳門回歸20周年重大文藝演出,早點動手、早做准備,拿出更多時間磨設計、磨本子、磨氣勢,打造出高水平的大制作。辦好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展示文藝工作者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工作重要論述精神、推動藝術事業發展的優秀成果,展示國家文化形象,踐行“人民的節日、藝術的盛會”辦節宗旨。以高標准抓好文華獎、群星獎評獎,提升獎項的權威性和公信力。全方位做好節目審核把關、演出場館安全檢測等工作,確保政治安全、意識形態安全、現場安全。推動全國重點現實題材作品創作,繼續辦好全國優秀現實題材舞台藝術作品展演,推出一批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的優秀作品。要強化藝術行業管理,推動國有文藝院團深化改革加快發展,加強對民營文藝院團的指導和扶持,推動藝術行業做優做強。要深入實施國家主題性美術創作項目、“一帶一路”國際美術工程,推出一批優秀美術作品。加強對藝術工作者的政治引領。完善“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長效機制。健全專家評價、觀眾評價、市場評價相統一的評價體系。

  著力提升公共服務覆蓋面和實效性

  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公共文化服務和廁所革命重要論述精神,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重心下移、共建共享”,推動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准化、均等化﹔堅持“補齊短板、融合共享、全域覆蓋”,推動旅游公共服務轉型升級。

  積極推動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公共圖書館法等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文件貫徹落實。要著力補短板,完善公共設施網絡。加強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重點旅游景點基礎設施建設。實施好全國旅游廁所建設管理新三年行動計劃,按時保質完成2019年建設任務,提倡實用、避免奢華,把好事辦好、把短板補齊。進一步增加中西部貧困地區和邊疆地區公共服務有效供給。大力實施“春雨工程”“陽光工程”“圓夢工程”等文化志願服務項目。要著力提效能,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大力推進鄉鎮文化站服務效能專項治理,著力解決“沉睡”問題。推動將部定點扶貧縣打造為貧困地區公共文化服務和旅游發展示范縣。深入推動縣級文化館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公共文化機構法人治理結構改革,進展如何、成效如何,要有量化指標。探索推進公共文化服務社會化的新思路、新途徑,促進供給主體多元化、服務內容多樣化,滿足群眾對公共服務的優質化要求。統籌公共數字文化工程建設,整合數字文化資源,推進“互聯網+公共服務”,提高服務的豐富性、便利性。

  切實把文化遺產保護好、利用好、傳承好

  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保護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要論述精神,落實好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文件精神,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非遺傳承發展,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要深入推進文物保護利用改革,加快相關配套政策落實。推進文物保護法修訂。實施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統籌革命文物保護利用與紅色旅游發展。做好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遴選確定工作,力爭良渚遺址成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要堅守文物安全底線,嚴打文物犯罪,開展國家文物安全督察試點,切實做好博物館安全工作。要盤活用好文物資源,繼續推進中華文明探源工程、“互聯網+中華文明”三年行動計劃。加大國家古籍保護工程實施力度。秉持“見人見物見生活”的理念,堅持“科學保護,提高能力,弘揚價值,發展振興”的工作思路,著力保護傳承實踐、傳承能力和傳承環境,不斷提升非遺保護傳承工作水平。要完善非遺保護體系。做好第五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申報,推進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存續狀況評估,推動項目保護單位動態管理。做好太極拳申遺工作。繼續實施非遺記錄工程,加強記錄成果的傳播利用。要加強傳承實踐能力建設。深入實施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緊扣強基礎、拓眼界、增學養,提高研培質量。著眼可持續發展,推進傳統工藝振興,改進設計,改良制作,改善功能。推動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與鄉村振興、脫貧攻堅戰略相銜接。要加大非遺闡釋傳播力度。組織好“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宣傳展示活動,辦好成都國際非遺節、全國非遺曲藝周、中國原生民歌節、表演藝術類非遺區域性會演等活動,推動中國傳統節日振興。要在保護傳承基礎上,加大文化遺產資源挖掘闡發力度,為旅游發展注入更優質、更富吸引力的文化內容,同時發揮旅游業的獨特優勢,為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和傳承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持續優化產業發展環境

  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推動文化和旅游產業發展的指示精神,圍繞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完善頂層設計,加強基礎建設,為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提供支撐。

  要完善政策法規體系,加快推進文化產業促進法立法進程,研究制定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政策性文件,推動關於促進全域旅游發展的政策文件落實。實施文化和旅游產業項目投融資促進計劃,提高金融服務的可得性和便利性。完善產業公共服務平台,啟動大數據平台建設。做好第十五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輪值主辦工作。探索開展文化和旅游消費試點示范,培育新型消費模式。要努力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研究制定扶持文化和旅游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實施文化和旅游創客行動,努力構建產業創新生態體系。要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布局,加快培育新型業態,推動數字文化產業創新發展,推進優秀文化資源數字化,促進旅游產業數字化發展。引導各類產業園區健康發展,發揮好集聚效應。扎實推進藏羌彝文化產業走廊等文化產業帶建設和長江國際黃金旅游帶發展。鼓勵文化和旅游企業深度對接,實施一批具有帶動性的重點項目。實施“一帶一路”文化和旅游產業國際合作促進計劃。加強手機動漫國際標准推廣應用,做好數字藝術展示兩項標准在國際電信聯盟立項相關工作。


  2019年工作部署

  不斷豐富產品有效供給

  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化和旅游資源保護與開發重要論述精神,以提高創新能力為抓手,以品牌建設為重點,推出更多優秀文化產品和優質旅游產品。 要抓好資源普查,有序實施中華文化資源普查工程,開展旅游資源普查試點,推動資源保護利用。大力培育文化創意產品和旅游商品品牌。要促進特色文化資源與現代消費需求有效對接,推出更多優秀的工藝美術、演藝、娛樂、節慶、展覽等傳統文化產品,開發高質量的動漫、網絡音樂、數字藝術等新型文化產品,擴大中高端文化供給。要擴大旅游產品有效供給,以創建示范區為重點,深入推進全域旅游發展。推進國家文化公園試點建設,重點打造長城、大運河、長征三個主題的國家文化公園。以鄉村民宿為抓手促進鄉村旅游提質升級,推動紅色旅游更好傳承紅色基因、弘揚紅色文化,有序引導和推動冰雪旅游、溫泉旅游、郵輪游艇旅游、自駕車旅居車旅游、中醫藥健康旅游等度假休閑旅游產品建設。促進旅游景區和旅游度假區高質量發展,組織開展國家級旅游度假區質量等級評定和管理、旅游休閑城市認定等工作。

  大力加強市場培育監管

  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文化和旅游市場管理的指示批示精神,一手抓執法監管、一手抓服務引導,推動文化和旅游市場繁榮有序。

  要完善政策體系,加強行業標准建設。研究制定加強演出市場、娛樂市場、網絡表演從業人員管理和導游隊伍培訓等政策文件,推動在線旅游經營服務管理等相關規定落實到位,實施游戲游藝設備分類管理。加強對新業態新主體新群體引導、服務和管理。持續推進互聯網上網服務行業、文化娛樂行業轉型升級,推動場所服務等級評定工作。嚴格出境游旅行社資質管理,落實退出機制。完善假日工作機制,加強假日及高峰期旅游調控引導。要加快推進文化和旅游領域信用體系建設,建立以信用監管為核心的新型監管制度。實施好相關黑名單、重點關注名單制度。開展文化服務質量提升試點工作,實施好旅游服務質量提升計劃。大力加強文明旅游宣傳引導,打造“文明旅游 為中國加分”品牌。要持續加強市場執法監管。加強對網絡文化、在線旅游市場以及非法組織出境旅游等重點領域的動態監測,對熱點敏感問題及時研判。持續加強對各類人員密集或流動量大的場所的現場巡查,全面推行對經營主體的“雙隨機”抽查。針對營業性演出票務、不合理低價游等重點難點問題實施源頭治理,圍繞重大節點和重要節日強化執法檢查和專項保障。加大全國性、跨區域文化和旅游市場重大案件查處力度。推進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深化與主要出境游目的地國家的監管合作。

  提升對外和對港澳台交流合作水平

  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論述精神,緊緊圍繞國家外交工作大局和祖國和平統一大業,創新理念和機制,提升質量和效益,更好地服務於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的戰略目標。

  要堅持服務大局,努力提升元首外交和重大外事活動的服務保障水平,加快推進“一帶一路”文化和旅游交流合作。要完善交流機制,加強部門協調,統籌中央和地方、國內和國外的力量,深化政府間合作、與相關國際組織合作。要樹立精品意識,繼續培育“歡樂春節”“美麗中國”等品牌項目,辦好中國文化年(節)和旅游年等活動。深化思想層面交流,做好漢學家等工作。要加強海外中國文化中心建設,充分發揮駐外文化處組、海外中國文化中心、旅游辦事處的作用,形成文化傳播和旅游推廣的合力。大力提振入境旅游。要堅持深耕厚植,持續推進與港澳台文化機構、基層文化組織的對口交流。面向青年繼續舉辦系列文化和旅游交流活動。拓寬與港澳台旅游業合作空間,支持粵港澳大灣區旅游一體化,推動海峽兩岸旅游交流健康發展。

  堅定不移深化體制改革

  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論述特別是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牢牢把握改革開放的前進方向,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相統一,聚焦重點難點,推動改革再深入、工作再抓實。

  要鞏固文化和旅游部機構改革成果,深化地方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門機構改革,確保盡快履職到位。全力推動文化市場綜合執法隊伍整合組建,進一步深化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改革,厘清執法項目,完善制度規范,健全工作機制,加強能力建設。要對照中央深改委、中央文化體制改革和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工作要點,抓好文化和旅游領域重點改革任務落實。制定深化國有文藝院團改革發展的意見。推動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等重大改革舉措在文化和旅游領域落地。會同相關部門開展好第二批邊境旅游試驗區遴選工作,扎實推進跨境旅游合作區建設。要加強督察問效,確保各項改革任務有人抓、有人管、能落實。

  扎實做好各項基礎保障工作

  持續加強干部人才隊伍建設,繼續實施各類重點人才項目,推進職業教育,加大對全國省地縣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門負責人、文藝業務骨干、文化市場綜合執法人員、導游等各類人才的培訓,多方面培養優秀人才。要提升財務保障水平,協調推進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重大文化設施項目建設,圍繞融合發展策劃一批重點工程項目,做好轉移支付工作。要提高統計數據咨詢服務水平。要發揮科技支撐作用,加強重點研發項目組織實施,推動成果轉化。要促進文化和旅游裝備發展應用。要加強文化和旅游領域標准建設、信息化建設。要發揮好智庫體系的作用。

  (本版文圖根據文化和旅游部黨組書記、部長雒樹剛在2019年全國文化和旅游廳局長會議上的講話,以及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工作總結、2019年文化和旅游部工作要點整理、制作。)

  本版圖表由黃卓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