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焦點新聞
焦點新聞
保障有力讓游客更舒心
——2019年春節假期文化和旅游市場觀察之二
發布時間:2019-02-13 09:04 來源:中國旅游報 編輯:馬思偉
信息來源:中國旅游報 2019-02-13
  文化和旅游部日前公布的2019年春節假期文化和旅游市場信息顯示,全國文化和旅游市場總體實現了“安全、有序、優質、高效、文明”目標。各地文化和旅游部門提前部署應急值守和安全檢查工作,加強對重點部位的安全監管,多部門聯動,文化綜合執法效果明顯,市場秩序良好。北京、四川、湖北、安徽等地向游客發放文明旅游宣傳資料,提醒大家安全出行、文明守禮、勤儉過節,強化文明旅游氛圍,傳播文明旅游理念,提高市民和游客文明旅游素質。
  北京市旅游學會旅游法治專業委員會副主任李廣說,今年春節文化和旅游市場平穩有序,未發生重大、群體性事故﹔游客旅游活動安全、文明,未發生嚴重不文明旅游事件。這些成果的取得,一方面得益於文化和旅游、市場監管、應急管理、交通運輸等部門提前部署、強化監管的努力﹔另一方面也得益於旅游者文明素養不斷提升。此外,景區客流量實時監控和分流、網上票務預訂、導覽導航等智慧旅游技術的應用和普及也對文化和旅游市場高效、有序運轉起到了關鍵作用。
  中國旅游研究院韓元軍博士認為,春節假期旅游市場秩序安全、文明、有序是我國文化和旅游市場
  治理體系不斷完善、廣大游客綜合素質不斷提升的集中體現。近年來,我國高度重視文化和旅游市場秩序,形成了多部門聯動、多主體參與的現代化文化和旅游綜合治理體系。國家和地方有關部門聯合執法體制、健全的旅游景區安全預警方案、文明旅游公益行動等都是保障安全秩序的務實舉措。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魏翔表示,在相關部門的共同保障下,春節假期旅游市場安全有序運行,更重要的是,各地通過多方面的措施,積極引導大眾假期旅游消費向著更加理性、科學的方向發展,如消費服務化特征明顯,大眾參與文化活動的熱情突出﹔“年味淡了”的情況從去年開始有所改變,各地尤其是中小城市舉辦的各類“文化過大年”活動增多,成為凝聚人心、吸引大家回歸年俗的重要動力﹔旅游休閑化特征日漸明顯,很多老人投奔子女過年,參加當地的休閑活動,旅游消費更加注重內涵和品質。
  北京聯合大學旅游學院教授李柏文分析,春節期間我國景點旅游熱度不減,各景區接待量仍然飽和,我國假期旅游管理與運營水平進一步提高,假期旅游綜合管理與多部門聯合執法機制效果良好,旅游設施經受住了流量高峰考驗,旅游市場秩序明顯改善,安全事故進一步減少。
  假期旅游市場的平穩有序還得益於大眾出游形式的多樣化、文旅產品供給的豐富化,如在圖書館、文化館、科技館裡過年成為人們的新選擇,城市特色文化街區、特色文化公園備受青睞﹔文化、旅游、科技、創意等多業融合成新趨勢,新產品與新業態不斷涌現,特別是城市夜游產品出盡風頭,在一定程度上補位了傳統焰火的缺失﹔鄉村旅游進一步激活了鄉村民俗,廟會、舞龍、舞獅、武術再一次成為經典的年文化內容。
  湖北大學中國旅游案例教學與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熊劍平表示,今年春節旅游市場呈現4個積極特征:一是從城市走向鄉村,二是從單一走向多元,三是從地域凸顯走向地域聯動,四是從民俗文化走向文旅融合。這4個積極特征的出現,離不開相關部門尤其是文化和旅游部門的積極努力,也離不開交通條件的改善、服務人員素質的提升、游客文明程度的提高等。值得關注的是,春節消費日益多樣化,電影院裡過年、博物館裡過年這些新趨勢需要業界及時思考和引導,以確保旅游市場供需協調、平穩有序。

  北京大學戰略研究所副所長竇文章分析,春節期間在機場、車站、景區以及城市主要街道等游客密集場所,相關部門合作或聯合執法為游客提供了優質的問詢、安保等服務,營造了安全有序的假日旅游氛圍﹔旅游直通車、機場巴士專線等臨時交通實現了旅游客源地與目的地之間無障礙對接,緩解了交通和人流壓力﹔冬季火災防控、冰雪旅游安全等專項治理和應急演練,排除了涉旅安全隱患﹔對旅行社規范經營的檢查、對導游人員動態監管的加強,標志著文化和旅游領域信用和質量建設的深入推進。這些重要舉措共同保障了文化旅游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王洋、李志剛、郭子騰)